- 最后登录
- 2008-2-27
- 注册时间
- 2006-4-19
- 威望
- -10
- 金钱
- 2752
- 贡献
- 126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2868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400
- 主题
- 494
- 精华
- 5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6-4-19
- 最后登录
- 2008-2-27
- 积分
- 2868
- 精华
- 5
- 主题
- 494
- 帖子
- 1400
|
5楼
发表于 2006-8-2 15:53: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装傻计——如何才能做到“大智若愚”
此语一出,使后座的李老师紧张尴尬的神情,顿时轻松多了尴尬局面也随之消除。
( o5 S+ H. Y6 s7 b# C
2 e7 U: ?8 f1 u0 u2 | 这里就是巧妙的运用装作不知道,避实就虚,即避开“称赞”这一实体,装作没有听清楚,而攻击“喧闹”这一虚像。既巧妙地告诉那位班主任“我”根本没有听到;又打击了那位学生的称赞兴致,避免了他误认为老师没有听见的可能,再称赞几句从而再次造成尴尬局面。
( w: N9 U5 N" A+ R* R. @0 v$ f6 g7 x% Y
②可用于对付别人的诡辩。
9 Y9 Q3 n' C" E7 p/ x+ N$ N5 H+ ]$ M) B$ |! `8 O+ x" }7 M
“事实胜于雄辩”,掌握充分的事实依据是战胜对手的有力法宝。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许多情况下,面对巧舌如簧的人,总是让人难堪至极——明知对方是谬论,却又无法还击。
7 U4 i; E# D. i. A+ h
2 b7 F( i8 m/ M0 z! {6 w5 Q8 { 两位青年农民有一次去给玉米施肥时,因猪粪离庄稼远近而争执起来。甲说:“猪粪离庄稼近,便于庄稼吸收,庄稼肯定爱长。”
: H7 B7 I$ c; P+ B6 B& O/ v( ^
, y- n/ d: T4 G/ c, M, h5 f 乙说:“让你这么一说,应该把庄稼种到猪圈里,一定更爱长。”
- V7 c7 T$ Q( J' U" P% Z% e5 a( _/ A/ G! t) I: o
甲说:“你这是不讲理。” ( b6 c3 z3 d% B* A2 Z& \7 D
g7 s& v* M. Z. r 乙说:“怎么不讲理?你不是说离猪粪近,庄稼爱长吗?” 5 [# j/ r* Z6 P- R
0 l& C4 V/ X: B& g$ }$ E 这时,一位中年农民凑过来说:“我看你们俩谁说得也不对。猪尾巴离粪最近,没见过猪尾巴长得有多长……” & m9 t! b4 [, b/ |
# {& L! I. `1 R5 z 一句话,使在场的人哈哈大笑。 : v+ ^* C2 H" E$ b
3 a: l: x, }6 I" L6 d5 L, q
中年农民似乎连常识也不懂了,可一语中的地点破了甲、乙两人的诡辩,更兼具强烈的幽默感。
2 F0 O K; a& P1 S& S- B) U
' [% X4 _+ i+ g+ T ③处理、制止别人的中伤、调侃。
! D3 N6 W8 `- i; x& w' u
0 O* |& R2 t7 I3 Q' @- Z- i: k 朋友之间虽然很要好,有时也会因开玩笑过头,而大动肝火,伤了和气。对于这种情况,不妨巧妙地运用“装作不知道”,给他一个文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怪问。
q V) c: }& _0 m) c7 L" r* P6 u" m( _) i; j
袁兵因身体肥胖,同班的赵强、王明“触景生情”,“冬瓜”长“冬瓜”短地做起买卖来,并时不时拿眼瞅袁兵,扮鬼脸。面对拿别人的生理“缺陷”来开过火的玩笑,实在让袁兵气愤。欲要制止,这是不打自招;如不管他,却又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怎么办呢? + P; Q$ Q" U3 k% _
, w+ S+ m' ]) i; i. z. Y
此时袁兵稳了稳躁动的情绪,缓缓地走过去,拍着二人的肩膀,轻言细语地问:“赵强,听说你有1.8米高,恐怕没有吧。”接着又对王明道:“你今天早上吃饭没有?”
) G9 e6 x/ C: D/ R( D) R# M' B! H, b6 d) V; H8 a
听到这般温柔怪诞的问话,兴奋中的二人愣在当头,大眼望小眼,如坠五里雾中。全班同学沉寂了几秒钟,随即迸发出哄堂大笑,二人方明白被愚弄了,刚才有声有色的“买卖”,再也没有兴致继续下去。
7 t" z3 }' h& Z% y5 t( b
6 ~: G- o$ u9 Q ④制止别人的挖苦、讽刺。 ' u) k0 W& C# U/ K, Q
& ]& ]$ U% D' R! v2 @ P$ m
挖苦、讽刺,都是一种用尖酸刻薄的语言,辛辣有力地去贬损、挪揄对方的行为,极易激怒对方。为避免大动肝火,两败俱伤,也可巧妙地运用装作没听明白的方式见机而行。
' O# ~. x# t# ~ p, q# o- l2 _. h& ?
丈夫不停地抽烟,烟缸里已经有一大堆烟蒂了,大部分还在冒烟。妻子惊呼:“天啦!难道你找不到更好的自杀方式么?” 6 ^, g; g% C- k9 _
; q: j, I3 \5 r% u9 l; Q. | 妻子出于对丈夫的深切关怀,非常恼恨丈夫抽烟,把抽烟比作“自杀”,用语异常辛辣。作为男子汉的丈夫,虽然自知不对,但对于这样的挖苦,却是忍无可忍。如果直接反击,那也只有伤和气了。此时,不妨装作没有听明白:“亲爱的,我正在抽烟思考这个问题。”
7 ^+ e' a" }9 H- f0 d; k v9 E; \9 P2 q
( ~& F( z! X" E& Y 这样一个没好气的、似是而非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丈夫也因为幽默了一次,心理获得了平衡而消了怒气,妻子已经发泄了自己的不满,已不太在乎丈夫听到没有,因此也不再言语。
( O( n- V' a0 E9 r: {7 P
5 T6 C' D5 Z2 I0 T$ H9 } ⑤补救说话中的错漏、失误。 & j& H! F4 X1 b4 u, o1 Y- z
) _9 L7 e% _' _% G V+ R 进行即兴演讲,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演讲者自己也不知为什么,竟说出一句错话,而且马上就意识到了。怎么办呢?倘若遇上这种失误,演讲者不妨装作不知道,然后采用调整语意。改换语气等续接方式予以补救。只要反应敏捷,应变及时,就可以收到不露痕迹的纠错效果。例如,一位公司经理在开业庆典上发表即兴演讲,他这样强调纪律的重要性:公司是统一的整体,它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这是铁的纪律,每一个员工都必须自觉遵守。上班迟到、早退、闲聊、乱逛、办事推诿、拖沓、消极、懈怠,都是违反纪律的行为。我们允许这些现象的存在——就等于允许有人拆公司的台,我们能够这样做吗? 3 U5 y0 W0 n3 K8 J& f8 j# u
2 T. P! r2 q5 ]4 @
这位经理的反应力和应变力是很强的。当他意识到自己把本来想说的“我们决不允许这些现象的存在”一句话中“决不”二字漏掉之后,样作不知,马上循着语言表达的逻辑思路,续补了一句揭示其后果的话,同时用一个反问句结束,增强了演讲的启发性和警示力。这样的续接补救,真可谓顺理成章,天衣无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