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6-12-13
- 注册时间
- 2006-7-14
- 威望
- 0
- 金钱
- 460
- 贡献
- 1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461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53
- 主题
- 13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6-7-14
- 最后登录
- 2006-12-13
- 积分
- 461
- 精华
- 0
- 主题
- 13
- 帖子
- 53
|
中国是缺少“落实文化”的国度7 P' U6 l7 n- h4 G9 C7 [
来源:青年参考 刘玉瑛/著: J$ W2 t2 h! F5 i& j. | Z
落实是一种习惯,当所有的组织成员在头脑中都确立了落实的观念,对组织的任何一项制度、措施、政策、任务等,都能坚持不懈地贯彻落实,并且形成了一种落实的习惯时,落实也就成了一种文化。2 v# e/ p& F& S p# Q. \/ o2 r
落实作为一种文化,对组织成员起着内驱力的作用。 8 l1 J, L2 ]& y. O
如果一个组织内的绝大多数成员,都以落实为荣,那这个组织就会形成落实的文化氛围。1 N! n+ ]* Y! Y Q; ]
有人说,如果告诉一个日本人,让他把碗洗6遍,他一定会不折不扣地这样做。而一个中国人可能洗5遍,甚至洗两遍。这种说法实质上折射出的是落实的文化。9 y+ q# K! G4 L; p$ q% ?8 W% `2 T. E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是一个缺少落实文化氛围的国度。在上个世纪初,胡适先生还为此写过一篇很著名的“差不多先生传”:% o8 a* T3 V. `0 M. K5 [# C) R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人人皆晓,他姓差,名不多。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嘴上,因为他是大家的代表。% g" @& ^6 `7 D; P5 ?# ]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b, I7 D' h) `1 u# K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4 L1 r: |! u+ O) v) N0 G1 {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不多…何…必…太认真呢?”
+ m/ N1 m& x4 K/ E* v4 E f6 S# P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无数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差不多先生。
' C9 ^* F5 a) C3 V4 F 历史的车轮虽然已经走进了21世纪,但胡适先生小说中的人物“差不多先生”,还依然有着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
/ N2 h" S; M3 b: X3 \) a 海南省省长卫留成曾说过,就任海南省长的第一个月,他亲自做出的57个批件,只落实了2件,其他的要么不知下落,要么“正在办理”。有关部门2002年提出的表扬援藏干部的文件,竟然经过两年半的时间,直到2005年,才“旅行”到他的手里。5 F( s% i$ a2 p8 n3 q
实际上,这种现象并不罕见。随处可见的差不多和不到位;无处不在的虎头蛇尾;满足于一般号召,缺乏具体指导;遇事推诿扯皮,办事不讲效率,等等。
( m. w7 P4 U" b$ Q “差不多先生”虽然生在不同的时代,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但其本质是一样的,就是做事不到位,忽视落实。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任何拖沓,任何缺位,任何延误,都将使我们丧失机遇,贻误战机,并最终导致失败,被时代的列车所抛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