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132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职业稳定性大多在1-3年

[复制链接]

620

主题

7

听众

7854

积分

管理员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4-8-26
最后登录
2013-7-15
积分
7854
精华
0
主题
620
帖子
287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9-5 10:48: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南京师范大学顾雪英老师经常碰到这样一些大学生:“学新闻的不想当记者,学师范的不愿做老师,问他们将来想干什么,都说不知道。”    每年9月初,刚报到的大一新生多半会从学长那儿听到几句挺绕口的话:“大一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   4年前,夏莹刚考上南京某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那会儿,听到上边这段子以为不过是文字游戏,直到大学毕业之后,她才意识到所谓“知道”就是“蓦然回首”后的遗憾。   “究竟哪些是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什么样的工作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未来我将选择怎样的生活?”直到学校在大四学年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夏莹和她的同学才真正开始琢磨这些问题。“但那时大家都忙着考研、找工作,哪有时间静下来考虑未来到底要怎么走,只能跟着应聘的大潮向前冲……”大四整整一年的求职结果令她大失所望,几番应聘面试都败下阵来。   今年暑假,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和法学院的学生对江苏省10所高校的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调研,回收的778份有效问卷显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淡薄,接近63%的在校大学生对于以后的就业有模糊的打算,有明确规划的人占22.8%,12.2%的人没有作任何打算。   与此相对应的是,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很少考虑今后的职业发展,54.8%的人对此“只有模糊的想法和愿望”;20.3%的人“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有23.9%的人“有2~6年的职业规划”。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职业指导研究中心主任顾雪英指出,所谓职业规划就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的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通俗点儿说就是“愿景”,这里面包括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目标,以及对一项职业和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成就期望。通过合理的职业规划,个人与职业的契合度越高,职业生涯就越有可能取得极大的发展和良好业绩。   然而,顾雪英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大学生:“学新闻的不想当记者,学师范的不愿做老师,问他们将来想干什么,都说不知道。”   在顾雪英看来,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究其原因是许多学生根本就没有明确的职业理想,所谓“理想”都是对外部环境的要求而非对职业发展的渴望。   此次调查显示,尽管外企并没有给大学毕业生提供太多的岗位,但仍有高达30.5%的人表示,会把外企作为自己就业时的首选;另有27.5%的人把国企作为自己就业时的首选单位;政府机关排名第三,所占比例为17.6%。仅这三类,就占了毕业生总数的3/4。而仅有7.3%和6.2%的毕业生表示愿意去民营或私企工作。   顾雪英认为,由于缺乏理性的职业规划,不少学生都在盲目求职,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毕业生求职存在“三个不了解”。   比如在回答“你了解想要进入的行业发展前景吗”的问题时,有29.6%的人曾经向业内人士咨询过该行业的情况;有17.9%的人认为自己进入的行业是个热门行业,前景乐观。还有更多的人“没有研究过”,比例高达52.8%。   大多数大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公司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等,有一部分学生对以后自己即将在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上迈出人生第一步只有模糊的概念,甚至根本没有目标。   调查发现,25.6%的人“不清楚”求职目标公司的选才要求和用人标准,32.6%的人表示“大概能想像”,而在目标公司实习过,深入了解企业情况的人只有8.9%。

620

主题

7

听众

7854

积分

管理员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4-8-26
最后登录
2013-7-15
积分
7854
精华
0
主题
620
帖子
2879
沙发
发表于 2006-9-5 10:48: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转载]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职业稳定性大多在1-3年

令这些企业失望的是,在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就业再择业”的态度成了多数毕业生的首选,在此次调查中,46.6%的学生表示会先就业后择业,12.8%的毕业生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就业心态。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高校迫于就业率的压力,大力宣传的“先就业后择业”口号,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大学生的职业观念,这使得大学生对职业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低。他们认为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死守一个饭碗已经成为过去。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职业稳定性大多在1~3年。当被问到“你打算在第一个单位工作多久”时,21.3%的人回答1~2年,34.4%的人回答2~3年,7.8%的人回答3~4年,还有15.7%的人回答在“合同期内”。如果按照通常情况下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为5年的话,再加上还有3.2%的人只想在第一个单位工作“一年以下”,5年之内会有71.2%的人离开第一份工作。希望“尽量稳定下去“的只有两成。企业对大学生的忠诚度心存疑虑,以致一些企业把录用应届毕业生当成一场赌博。   顾雪英认为,作为高校有责任尽早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包括认清自身能力、了解不同职业的特征和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制定具体可行的行动方案。从“干一行,爱一行”转化为“爱一行,干一行”,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高校学生的就业质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4

听众

205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注册时间
2006-8-8
最后登录
2018-5-25
积分
205
精华
0
主题
8
帖子
149
板凳
发表于 2006-9-6 08:29:00 |只看该作者

RE:[转载]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职业稳定性大多在1-3年

现实的社会不在需要忠诚,要有职业精神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