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8-4-30
- 注册时间
- 2006-4-19
- 威望
- 0
- 金钱
- 3203
- 贡献
- 145
- 阅读权限
- 70
- 积分
- 3348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342
- 主题
- 445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6-4-19
- 最后登录
- 2008-4-30
- 积分
- 3348
- 精华
- 0
- 主题
- 445
- 帖子
- 1342
|
5楼
发表于 2006-12-14 11:26: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转载] 严介和泡沫破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严介和正是在收购国企上面栽了大跟斗。严介和收购欠发达地区国企有“四不”:很少或根本不进场尽职调查、不管各自所处行业相差多么悬殊、不需要提供收购可行性研究报告、不考虑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加之严介和缺乏收购成功最为关键的人才和整合能力,其收购与整合当地国企的成功概率很低。而且,收购的一个直接负面后果是:要整合这些企业,严介和需要投入太平洋集团的大量资金,一旦这些资金不能很快产生现金流,出现危机也就在所难免。
在南京某商业银行人士看来,严介和在江苏一方面遭遇众银行逼债,另一方面因为收购各地30多家国有企业后整合并不顺畅,与各地方政府的合作出现问题,“他后来把业务重点放到内蒙古、东北等地,其实就说明他的模式在江苏已经行不通了”。
太平洋建设集团2005年财报显示,公司当年主营业务收入高达25.44亿元,净利润近10.6亿元,资产负债率不过22.5%.对这样一个报表上花团锦簇的企业,4亿元银行欠款,意味着财务报表上水淋淋的数字和浮光掠影的泡沫。
有识之士认为,一环套一环,不确定性的东西有时会脱离人的控制,严介和之所以负债缠身,是基于一种不能闪失的设计,权谋虽然可以得逞,但有时也会失败。
人们把“太平洋”突然泡沫泛起归咎为资金链的断裂,但资金链断裂只是“太平洋”尴尬处境的导火线而已。仅仅将资金链的断裂作为“太平洋”危局的原因,是偏颇的。这就像我们把一场战争的导火线错当作战争的原因一样,因为导火线总是偶然的,是表面现象。比如三株的倒下,真的因为几瓶三株口服液喝死了一个老汉吗?正处于高速发展期的巨能钙突然被市场击毙,仅仅是因为河南一个小报记者的一篇负面报道吗?仅仅因为川酒勾兑事件,就使泰池无可挽回地走向衰亡吗?而爱多的崩溃,只是因为资金供应断流吗?其实这些企业的突然“中风”,是其权谋文化积弊所致。爱多、秦池的赌徒心态,以巨额资金攫取央视标王头衔;三株、巨能钙勾心斗角的组织框架,无休止的“窝里斗”掏空企业的竞争力;而太平洋玩的是“8个茶壶7个盖” 的“魔术”,靠不断变动茶壶盖来保持茶壶的水温,在资金运作上难免拆东墙补西墙,投机权术昭然若揭。
眼下严介和正遭遇信任危机,至少在江苏银行界的部分人士看来,严介和已经不是一个合格的借贷者。“我们现在已经不敢跟太平洋建设集团的关联公司打交道了,一个公司不行了,就换个公司来,防不胜防。”2006年9月22日,浦发银行苏州分行一位负责人在接受某媒体记者采访时就如此表示。
严介和的泡沫在江苏泛起,他又使出了金蝉脱壳之计。2006年5月,上海苏商建设集团成立。9月25日,一位接近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人士对记者声称,苏商建设集团一直在与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洽谈贷款事宜。但现在,这笔贷款也要黄掉了。苏商集团系严介和精心打造的业务新旗舰,而严介和在江苏的太平洋建设集团则已是徒有其表,只剩一只壳。此时的太平洋集团已然债务缠身,日子很不好过。
而今年5月,严介和宣布辞去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局主席职务,前太平洋建设集团总裁黄新忠出任董事局主席职务。此后,严多次对外表示将稀释自己的股权,最终希望保持在10%左右。这又被外界评论为严介和在准备“后事”,想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