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8-26
- 注册时间
- 2008-7-10
- 威望
- 0
- 金钱
- 692
- 贡献
- 88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780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05
- 主题
- 4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8-7-10
- 最后登录
- 2013-8-26
- 积分
- 780
- 精华
- 0
- 主题
- 4
- 帖子
- 105
|
回复:一次应届新生招聘的亲历
对于只考虑北大清华的招聘要求,个人以为,更坦然更客观的理解方式应该是这样:
这个企业的招聘同仁并不一定是因为有着严重的歧视情绪,而可能是出于老板的要求,或者企业大环境的要求。因为一个人的教育背景和教育环境,的确决定着素质基础和未来的人脉关系网罗。三流学校的毕业生、没有念完大学的、甚至于刚刚小学毕业的人群(比如我国很多民企现在的大老板,再比如比尔盖茨一干人等),大多都是一定要等到自己创业做大变成财大气粗的新贵,“功成名就”,才可能和上层建筑的人士搭上关系;而那些一开始就从北大清华出来的校友圈,大多是从政或者把控垄断层面的经济机构当中的工作岗位。这两类人的起点和积淀,岂能简单地同日而语?
国外的政界都是讲究“你是常青藤哪一所出来的?你是康奈尔几几届的?”,中国的古代官场上的人初次相逢讲究“你是天宝元年殿试钦点的状元?我是天宝三年的探花”等等。这些都在说明,古今中外,你所在什么商圈,是否能融入高端社会,这一点在人生路上很重要,而这些恰恰是教育背景可以帮助部分决定的。
所以说,招聘时对学校的要求并不是对能力和才华的偏见,而是更为综合宏观的考虑。
所以这样的招聘要求存在就是合理的,就看企业看中什么了,大家大可以放开胸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