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7-15
- 注册时间
- 2004-8-26
- 威望
- 2
- 金钱
- 7337
- 贡献
- 515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7854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2879
- 主题
- 620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4-8-26
- 最后登录
- 2013-7-15
- 积分
- 7854
- 精华
- 0
- 主题
- 620
- 帖子
- 2879
|
板凳
发表于 2007-4-9 15:35: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劳动合同法草案解读: 新劳动合同法十二大关键词!
■关键词:合同内容
% f, v4 T% X4 `$ o' n5 C+ j/ ^
( Q9 o5 P- V% V 建议将保险写入合同! B& p/ U4 n4 e$ ?7 I" ]
: k2 ?4 i: m+ S' G t 规定:草案第十一条规定了劳动合同文本的内容,并规定合同文本应当由用人单位提供。. c. n5 J& o1 J: ^( e# i# t
! T, r# B! b+ L: q. ~( H
观点: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审议认为,由于劳动合同一般为格式合同,为了明确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责任,避免用人单位借故不履行法定参保义务,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建议将参加有关社会保险作为合同的必备内容加以要求,完善劳动合同文本内容,明确用人单位为职工参加保险的法定义务。
4 E4 B- X4 v9 ^
% U' h* P! ?: v3 u& d ■关键词:劳务派遣- R, |6 h* k6 X8 `: P% V. ~
4 I. M$ {; f+ _; s! `- v
劳务派遣合同不应一年一签
1 E' L, q1 k3 p! V- a
# Q7 A3 j; d3 l, m! }' u& Y 规定:草案第四十条规定,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满一年必须终止,用人单位继续招用的,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4 _/ l. L7 Z+ s5 m' E$ l4 i
5 j& r3 |1 r- h# n% V8 m( a
观点: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审议认为,劳务派遣是由专门的劳务派遣机构将员工派遣到用人单位工作的用工形式,是我国目前劳动关系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也是发展较快的用工形式,对于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促进就业、提高生产效率具有积极意义。针对实践中出现的派遣单位与用人单位关系不清、损害劳动者权益的情况,草案规定了劳务派遣单位的注册条件、与用人单位的义务分担、监督管理等内容。这些规定对于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形式是必要的。但由于劳务派遣用工形式还处于发展初期,很多情况在探索中,这一规定强制派遣合同满一年必须终止,不一定对劳动者有利,也可能对劳务派遣各方产生消极影响。建议草案对此暂不作规定。2 X3 r+ w. t& O6 h, n; }
: t3 [. [8 K* M0 g4 r3 V ■关键词:用人单位的规章- ~$ T1 g6 f% G# m
2 V% C( w; t5 b" N: I, C7 O* L
单位规章应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
: Q+ j: K4 q; b
' d' ^! j8 m4 `8 a6 x: K% E9 y 规定:草案第五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应当经工会、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或者通过平等协商作出规定。”
3 H$ \7 B4 A1 `- ~! V, ~8 E0 n7 {5 |+ s! t
观点:一些地方和单位提出,公司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公司研究决定改制以及经营方面的重大问题、制定重要的规章制度时,应当听取公司工会的意见,并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该法第四十七条又明确规定“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是董事会的职权。草案的上述规定显然与公司法相关规定相违背。1 S1 t. l6 Q$ k' V, t Y3 N: c
' V% Z: W2 c9 x) c, Y' o2 ]; b0 v0 K 有的单位提出,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征求工会、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并进行公示,这些有利于民主监督的程序是合同必要的。但规章制度的订立作为用人单位的一项经营自主权,不宜成为民主表决或者集体协商的内容,只要该规章制度的内容与法律法规和集体合同不发生冲突,就应该有效。否则在民主表决和集体协商中如果长期不能达成一致,势必造成内部规章迟迟不能出台,用人单位的内部管理将无所适从。
) R0 q/ s0 B- y) @- w% I) o
4 ~! q1 u8 m0 [# Q% W2 L! c 有的单位提出,用人单位出台的规章制度绝大多数涉及劳动者的利益,实践中不易准确判断哪些规章制度涉及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上述规定将大大削弱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管理。
3 I' P3 i& _7 q
6 g' a8 {" x( J ■关键词:企业改制
+ G# Q k$ @( O6 c- k) ^2 e/ ~; }; u
应对“买断工龄”做出相应规定" s7 a3 x4 `, b9 s
1 I4 O( ^. a) R- l
规定:草案第二十五条对企业合并、分立,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的问题作出了规定。有的同志提出,应使改制、再改制、合并、分立、重组等涉及到企业体制或制度变化的要领清晰化明确化,同时因各种要领的不同,应该按何种方法规范相应的劳动关系也应当有明确条款。很多同志还提出,对于企业合并、分立等改制行为应当建立风险补偿机制,规定对遭受经济损失的职工作出相应补偿,并且明确补偿的主体,统一补偿的工资标准等。
# |, H& \. ^0 @0 y' K5 k
: H* C5 g$ \ p 观点:北京市有关部门认为,企业改制中涉及“买断工龄”的问题不好规范,草案中对此未作规定也不宜草率规定。因为企业改制的情况不同,筹集职工“买断工龄”的资金情况不同,各地区、各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职工所在地区的消费水平不同,很难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否则容易出现群体性上访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