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4-1-9
- 注册时间
- 2006-8-25
- 威望
- -2
- 金钱
- 362
- 贡献
- 13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373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215
- 主题
- 54
- 精华
- 3
- 好友
-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6-8-25
- 最后登录
- 2014-1-9
- 积分
- 373
- 精华
- 3
- 主题
- 54
- 帖子
- 215
|
RE:[原创] 2007年11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专帖
[center][B]二级新教材纠正处[/B][/center]
一、教材23页“3.员工绩效管理”改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二、教材47页“注意事项”里的“定性方法”改为“定量方法”。(共2处)
三、马尔可夫计算过程(教材67页、68页)
(一)教材相关内容
例如,某企业四类人员的转移矩阵为:
1 2 3 4 离开企业
1 0.7 0.2 0 0 0.1
2 0.15 0.8 0 0 0.05
P = 3 0 0.15 0.75 0.05 0.05
4 0 0.05 0.15 0.7 0.1
其初始人力资源分布如表1—26。
表1—26 某企业初始人力资源分布表
类 别 总计(人)
1 2 3 4
250 200 160 100 710
如果每年给每一类的职位补充100名员工,则可以测算该企业三年后的人力分布状况:(见表1—27)
表1—27 某企业三年后人力资源分布表
类 别 总 计
1 2 3 4
t=0 250 200 160 100 710
t=1 305 339 235 178 1057
t=2 364 476 303 236 1379
t=3 426 611 363 280 1680
(二)解答
1.表1-26中,“250、200、160、100”为已知条件;“710=250+200+160+100”。
2.表1-27
(1)第一行(t=0)的数据来源于表1-26;
(2)第二行(t=1)第一个数305,表示该企业第一年1类人员的数目N1(1)为305,
N1(1)=N(0)*P1+R1(1)
305 =(250,200,160,100)×(0.7,0.15,0,0)’+100
= (250×0.7+200×0.15+160×0+100×0)+100
同理,第二行(t=1)第二个数339,表示该企业第一年2类人员的数目N2(1)为339,
N2(1)=N(0)*P2+R2(1)
339 =(250,200,160,100)×(0.2,0.8,0.15,0.05)’+100
=(250×0.2+200×0.8+160×0.15+100×0.05)+100
……
(3)第三行(t=2)第一个数364,表示该企业第二年1类人员的数目N1(2)为364,
N1(2)=N(1)*P1+R1(2)
364 =(305,339,235,178)×(0.7,0.15,0,0)+100
=(305×0.7+339×0.15+235×0+178×0)+100
……
依此类推,得表1-27中,企业在未来三年中四类人员的数目。
(4)表1-27的最后一列为前四列累加的结果:
1057=305+339+235+178
1379=364+476+303+236
1680=426+611+363+280
四、企业组织结构的外部环境(二级教材71页面,第一章习题第2题)
参考答案:
企业组织机构的外部环境,是指那些给企业造成市场机会或环境威胁的主要社会力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的战略管理。对于企业宏观环境的分析和认识可以使企业识别外部因素中可能发生的重大变化和趋势,识别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分析:
1.政治和法律环境,即制约和影响企业组织机构的政治要素和法律系统,及其运行状态。如国家的政治制度、权力机构、政治团体和政治形势,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法令以及国家的执法机构等因素。
2.经济环境,即构成企业组织机构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国家的经济政策,包括社会经济结构、经济体制、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
3.科技环境,即企业所处的环境中的科技要素及与该要素直接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的集合,包括国家科技体制、科技政策、科技水平和科技发展趋势等。
4.社会文化环境,即企业所处的社会结构包括社会风俗和习惯、信仰和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人口规模与地理分布等因素的形成和变动。
5.自然环境,即企业所处的生态环境和相关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河流、海洋、生物、矿产、能源、水源,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说明:
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题型属于主观题,对这类题型而言,由于考生的个体差异性很大,他们对同一个问题往往有很多不同的看法,这些不同的看法中往往包含一些具有创新性的东西,因此,为了不阻碍考生思维的发散,也为了搜集更多富有创新性的观点,主观题的参考答案将越来越简单,甚至只列出答题要点。
五、人力资源预测的内容、原理、作用(二级教材71页面,第一章章习题第9题)
(一)人力资源预测的内容:(教材29、30、31、63页)
1.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包括需求预测、总量预测、结构预测、增量预测、存量预测、特种人力资源预测。
2.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外部供给、内部供给。
(二)人力资源预测的原理
主要是指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原理(教材38页);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的原理无须作答,因为人员供给的来源太广,影响因素多且杂,还未总结出一般的原理。
(三)人力资源预测的作用:(教材31页)[EDIT]用户“蓝西”于2007-8-1 10:33:25编辑过此帖。[/EDI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