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3-6-8
- 注册时间
- 2006-5-31
- 威望
- 28
- 金钱
- 2867
- 贡献
- 306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3201
- 日志
- 2
- 记录
- 0
- 帖子
- 639
- 主题
- 75
- 精华
- 1
- 好友
- 14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 注册时间
- 2006-5-31
- 最后登录
- 2023-6-8
- 积分
- 3201
- 精华
- 1
- 主题
- 75
- 帖子
- 639
|
沙发
发表于 2007-8-23 15:38: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说出你的想法一】“强制分布”——想说爱你不容易(讲出你的
GE公司鉴别人才的“活力曲线”
据《财星》(Fortune)杂志公布的2006年“全美最受景仰企业”名单,GE公司高居第一,而且是近10年来第六次入围。无论市道好坏,GE总是能持续地创造出令其他企业景仰的成就,其中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人才的鉴别、培养、评估及论功行赏。
被誉为“20世纪最佳经理人”的GE前执行长杰克•韦尔奇在他所撰写的书中指出,GE的使命不外乎发掘与培养优秀人才,“没有一项比得上我对培养人才的执着,我希望让员工成为GE的核心竞争力。”
活力曲线:鉴别出人才的差异
在培育人才的过程中,制度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不断地摸索,GE找到了名为“活力曲线”(vitality curve)的理想评估方式,透过差异化原则,鉴别出哪些主管是事业单位内表现最优秀的前20%(Top 20)、哪些是不可或缺的中间70%(The Vital 70),以及哪些是垫底的10%(Bottom 10),由此区分出A、B、C级员工。
表现优异的A级员工,不但调薪幅度是B级员工的2--3倍,还能获得高额的股票选择权;表现不及格的C级员工,则得不到任何奖励,通常还得离开公司;至于为数最多的B级员工,其调薪幅度也必须足以表彰他们的贡献,其中约有60%--70%的人能得到认股权。
活力曲线是一套以加薪、授予选择权或晋升等诱因为后盾的人事评鉴制度,但剔除底端10%的员工,则往往被视为残忍、冷酷的行为。然而韦尔奇认为,“把人留在一个无法帮助他茁壮成长的地方,才是真正无情的假仁慈”。
这套汰弱留强的制度,不见得十分精确,遗珠之憾在所难免,但是却可以为组织建立起整齐划一的劲旅,而这也正是塑造一个伟大组织的方式。透过年复一年的动态过程,没人能够安然无忧,所有主管都必须持续证明自己的能力。
通过人才鉴别制度,GE发现A级员工多半具备所谓的“领导力4E”:高度的干劲(energy)、激励(energize)他人士气的能力、制定艰难决策的胆识(edge),以及贯彻执行(execute)、达成承诺的能力;而这4个E的共通点则是P,即Passion(热情)。
人力资源循环:对精英人才追踪管理
威尔逊说:“对员工的全神贯注,正是GE的管理特色。”为协助员工了解组织的游戏规则,公司必须建立一套结构与思考逻辑,其中心就是GE的“人力资源循环”:每年4 月在每个事业单位展开历时一天的人事检讨会议;6 月进行两小时的视讯会议,追踪人事检讨会议的后续进度;11 月再举办第二次人事检讨会议,确认各单位均已贯彻执行4 月间所达成的协议。
人事检讨会议旨在探讨员工的生涯、晋升机会、活力曲线及个人长短处。在人事检讨卷宗里,包含每位主管的简历和照片(威尔逊对照片这种小细节也很在意,他曾当面对一名主管说:“唉呀!你本人和照片完全不同,那张照片一点都看不出你的优异表现。”意在促使对方换张照片)。照片旁是一个九宫格。根据经理人的“潜力”与“绩效”,在其中一个格子里打勾。照片下方则是经理人的优缺点摘要,除了正面评语之外,至少必须列出一项有待加强的短处。通常在会议上,花费最多时间讨论的,就是那些需要提升的领域,以及探讨特定经理人是否仍有成长的机会。 针对高潜力经理人,GE公司安排了“导师专案”,让每一个人都有一位来自管理高层的导师。导师的职责则是负责让徒弟晋升为A 级员工。而这项培育人才的任务,也被列入管理高层绩效评估的项目里;换言之,管理高层除了自身是A 级领导者之外,同时也必须身兼一流的导师。
成功领导人无不把人才培养当成自己的主要职责,不但会亲自投入时间和心力训练人才,也期望公司的管理高层和第一线主管都能从善如流。
主管训练中心:培养“行动学习”的能力
真正让GE不同凡响的,不是那个全盘思考公司走向或替公司赚进530 亿资产和卖掉160 亿资产的威尔逊,而是那个世界一流的导师威尔逊。简言之,在威尔逊担任执行长期间,谱写出了公司筛选和培养领导人的辉煌发展史。
1956 年,GE在纽约成立了可罗顿维尔主管训练中心(如今更名为“威尔逊领导力中心”) 旨在训练和教育经理人。多年来,训练中心的讲师都是根据逾3500页管理守则的蓝皮书,教导数以千计的GE主管学会了掌控事业营运的概念和自身所背负的利润责任。
到了1981 年,亦即威尔逊上任之际,可罗顿维尔已不再是精英荟萃之地,而是疲态尽显、陈旧不堪。于是威尔逊决定全面改造,找来曾任教于哈佛商学院的顶尖教授,希望通过硬件及软件的提升,将可罗顿维尔塑造为一个着重养成领导人,而非仅提供狭隘技术训练的园地。
威尔逊是最用心的一位领导师。从1984 年起,有长达15 年的时间,他隔周便前往可罗顿维尔,全程参与公司3 项旨在培育领导人才的课程,包括为最具潜力主管提供的“高级主管开发课程”、针对中级主管的“企业管理课程”,以及为爆发力十足的后起之秀所提供的“管理发展课程”。参与课程的主管都必须将重点放在解决GE的实际问题上。
初级课程每年共有6 -8 个梯次,培训400 -500名经理人;中级课程每年举办3 次,每次约有60 多人参与;至于高级课程则每年举办1 次,培训35 - 50 位最具潜力的主管。后两项课程都是为期3 周。这些课程具有高度象征意义,代表公司对员工成就的认可。参加中级课程的学员名单需事先经过公司高层核准;参与高级课程的名单,更需通过人力资源部门主管和威尔逊的审核。
接班交棒:A 级企业的成功秘诀
威尔逊表示,他很自然地就沉迷于可罗顿维尔的教学活动,每个月总会在大教室内出现一两次,每次可长达4 小时之久。不过,这位领导导师从不会发表冗长言论,而是喜欢全然开放的双向沟通,享受教学相长的经验。
课堂上的威尔逊,总会通过说故事、分享个人的经验,让在场的人体会他所遭遇过的道德困境和领导难题。在上行下效的风气里,可罗顿维尔成了员工的进修场所和知识泉源,也为GE培养出生生不息的卓越领导人和领导导师。难怪威尔逊会说,“在某个层面上,可罗顿维尔是我们最重要的工厂。”
在一个竞争的世界里,领导人开发他人生产力的举动,需要排除许多自我中心主义和过多的权力欲望。毕竟,培养接班人在某种程度上就好像培养了一个紧追在后、甚至有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劲敌。然而,真正的领导人都是最有自信和自知之明的导师,他们晓得善用自己的长处,更能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
在一次年度性的总经理会议上,威尔逊针对“接班交棒”这个话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随着他与同期的领导人逐渐老去,身为领导者最大的挑战就是,“协助GE年轻一辈日益茁壮成长”。在杰出领导人会老去凋零、局势又变化莫测的商场上,能在内部各层级培养出具备A 级领导人的组织,便能无畏于趋势的演变,持续蓬勃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