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2-6-3
- 注册时间
- 2004-5-16
- 威望
- 184
- 金钱
- 11870
- 贡献
- 2147
- 阅读权限
- 150
- 积分
- 14201
- 日志
- 58
- 记录
- 2
- 帖子
- 355
- 主题
- 55
- 精华
- 0
- 好友
- 13
签到天数: 67 天 [LV.6]常住居民II - 注册时间
- 2004-5-16
- 最后登录
- 2022-6-3
- 积分
- 14201
- 精华
- 0
- 主题
- 55
- 帖子
- 355
|
为什么中国有很多企业不能有效地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建立起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制度、机制,而是更多的时候处在管理“盲区”,员工在痛苦地“煎熬”着?在对二十多个企业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 Q1 }) \/ N9 a
(一)企业没有从思想上真正地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战略职能定位
) t, F7 B8 {/ A具体表现:
# ]: l# h1 y5 _* w: |: k" i( P1.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尚未从思想意识上真正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或者根本不懂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他们的人力资源管理仍是传统的以“事”为中心的人事管理,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成长与发展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这种认识就决定了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态度,最终也就决定了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所能达到的高度。7 [: } k. e9 `+ }
一位曾做过几年企业管理咨询顾问的人力资源经理说,如果企业的最高决策者没有真正地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即便是聘请了管理咨询顾问公司完成了企业内的咨询项目,最终也是很难收到良好的实施效果的,这方面的实际案例很多。- d" ^" J! w5 t& U9 l
2.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没有真正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并滞后于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往往忽视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未考虑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及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能否有效地支持企业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不匹配。比如,很多快速增长型企业出现人才“短缺”现象,基本上都是由于在制定企业经营发展战略时,没有制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没有进行战略性的人才储备,或者企业没有员工培训战略,致使人才成长发展速度落后于企业发展速度。
; d" o: m9 l G/ k& e4 p, ?(二)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未能发挥应有的职能、职责作用. X6 B9 z) q9 R+ E9 J3 s3 _ i4 H7 |
具体表现:: i t! m. r8 a! E! q# X
1.大部分企业没有单独成立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职能大多由行政办公室兼任。已设置人力资源部的企业大多是将“人事部”改为“人力资源部”,部门的职能仍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范围内,按“静态”的以“事”为中心的传统人事管理模式进行操作,并没有站在“把人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和利用”这种高度上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B9 A {" z8 a T
2.在人员配备方面,一种情况是有些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没有配备专业人员,甚至有的企业的选人、用人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都是老板一人说了算,其选人、用人“跟着感觉走”。" a$ B8 O& D$ ~, V3 L
另一种情况是,虽然配备了专业管理人员,但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偏低,正如当下很多人才猎头和企业老板所抱怨的:中国本土企业优秀的人力资源总监/经理太少了,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又有一定的实践操作经验的更是凤毛麟角。具体表现是:众多自以为很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到了企业却解决不了企业存在的基本人力资源管理问题,驾驭不了企业复杂的“人事”局面。原因是: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者不具备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知识和技能,不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制定制度、建立机制,开发人力资源管理模块,进而不能发挥有效的管理作用,人力资源的基础管理问题自然也就得不到解决;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者往往缺乏有效沟通协调等“软”的能力,不能妥善地、艺术地、系统地解决企业内“人”的问题。% |# ]) a: Z; i9 M* `3 g- o$ S
(三)企业老板自身发展的局限性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障碍: C6 X/ K* L! t+ j+ J
具体表现:' V$ }' N4 b K; g! c U
1.管理思维发展具有局限性,管理思想认识高度不够,自身成长速度滞后于企业发展速度。6 f: U! E8 e$ Z0 b9 O- U! B
大部分企业老板由于各种原因均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的相关管理培训。有的老板很擅长企业经营,对市场很敏锐,把握市场的能力很强,但在企业管理方面却是“短边”,甚至可以形容为管理“才智枯竭”,只知道人的问题很重要,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更多的时候是靠自己在管理实践中不断地“悟”出的管理真谛,而这个管理“真谛”的获得往往是需要付出惨重代价的,所以企业更多的时候是处在管理“盲区”,员工在痛苦地“煎熬”着。0 I; }' w) k: f4 y& }) |
老板自身成长速度滞后于企业发展速度,会使老板很难与职业经理人合作成功。比如,老板认识高度不够,不能与职业经理人在管理上达成共识,因而合作成功率就很低,最终延缓了企业管理规范化进程。" |% o, ^: ^0 }8 e, _1 n4 \/ s
2.一味地追求企业的快速发展,更多关注的是业务扩张等企业运作层面上的事,而往往忽视了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
7 i$ {/ }* o* O" ^/ d9 ^纵观中国本土企业发展的历程,大部分企业都是“先发展,后规范”。但是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正如一位企业家所形容的,好比一个人的两条腿,如果经营这条腿走得太快,管理这条腿没有跟上,到头来是会摔跤的。很多企业老板都是在企业快要“摔跤”的时候,才开始回过头来重视企业的基础管理,这也延缓了企业管理规范化进程。有的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有的积重难返,就出现了一个个神话破灭的结局。
- q3 d' L% X; g* }" a8 N4 d3.有些老板对人不“敏感”,在看人这方面略显智慧不足,不懂得识才善任,而选人、用人失误往往给企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比如,没有找对人,人力资源总监/经理不胜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制度建立不起来,延缓了企业规范化进程,最终使企业越来越偏离管理规范化道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