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1-10
- 注册时间
- 2006-4-13
- 威望
- 0
- 金钱
- 170
- 贡献
- 35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205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397
- 主题
- 76
- 精华
- 1
- 好友
- 2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6-4-13
- 最后登录
- 2013-1-10
- 积分
- 205
- 精华
- 1
- 主题
- 76
- 帖子
- 397
|
沙发
发表于 2007-11-8 13:03: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
第四章 公共就业服务+ J. W6 c, M* q! n8 Z
* V4 x* g9 m/ I$ P' E( P" W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统筹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根据政府制定的发展计划,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 L- l% Y6 t) ^) V
# @% V- T- q! [, k+ A/ v5 B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根据政府确定的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制定就业服务计划,推动落实就业扶持政策,组织实施就业服务项目,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就业服务,开展人力资源市场调查分析,并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委托经办促进就业的相关事务。
, l, w/ {) N R# i( N1 m" G5 D5 F5 H' d1 M
第二十五条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免费为劳动者提供以下服务:! |6 t: Y& P& k7 L1 l8 o
* p. f9 t5 n- I/ r# U R" _+ `
(一)就业政策法规咨询;
8 v3 O+ \" { ]; q3 X0 L2 o4 g0 A& r# ]; E4 W0 _# g- y% b
(二)职业供求信息、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和职业培训信息发布;
* ~6 n4 K7 U6 Q, G
' p5 G* J: f" E6 N' I (三)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 Z3 F# n7 S `# P: G [$ E5 Z1 R9 B$ q) R$ i, v8 I' ]
(四)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
6 G5 O4 S. F* N4 }6 y$ d' @+ f: {6 r% O% k
(五)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事务;
$ h; g+ e# z0 K6 y5 n
4 H5 c% M4 Q# x (六)其他公共就业服务。5 i. f6 I7 G9 J; @
9 u8 r! E1 z- {' H' I7 k 第二十六条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积极拓展服务功能,根据用人单位需求提供以下服务:; A/ K# i L9 p2 ^
# {- u+ Y2 v) A (一)招聘用人指导服务;
4 t }9 K- L. ^
! D5 [7 G! v5 q, ^5 O (二)代理招聘服务;
+ |8 x- S/ H$ I! i8 D4 S6 ?* H2 ]% ]! O9 g) [( j S
(三)跨地区人员招聘服务;
3 J+ H. p) t. x& S0 |
# y- b8 J5 T7 }7 n3 b3 a, I9 a (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专业性服务;( x) `0 \$ N" m. E, v* r- \5 y
. v# w: v4 f3 _
(五)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服务;, |( F3 q/ z9 L) {. ~7 O6 |+ w
' B8 U8 p( r9 P! b2 D3 l3 ] (六)为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开发的其他就业服务项目。. a1 R3 L3 }$ a! l+ V- O" y* g
1 k# g9 ^; e" C) @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从事劳动保障事务代理业务,须经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
6 J9 E4 u/ H$ y8 @. v
! _0 {7 X* L" W9 r 第二十七条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加强职业指导工作,配备专(兼)职职业指导工作人员,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职业指导服务。
" D6 N+ T$ J2 u9 _) T8 d ~: Q
1 m' u( D4 i: O' f; w6 A% J+ M# Q 职业指导工作人员经过专业资格培训并考核合格,获得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方可上岗。8 s- B. I, W/ w) p
3 v5 T7 ]+ `: x# \+ Y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为职业指导工作提供相应的设施和条件,推动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加强对职业指导工作的宣传。
) u3 ~$ X/ z. |1 _! F( C3 i, x
# ]6 q6 i1 g. W. U" {1 m 第二十八条 职业指导工作包括以下内容:7 @1 t, k* q! t
# O* b# x6 Q: f* h, m
(一)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国家有关劳动保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人力资源市场状况咨询;
2 c5 j( {/ u% p |+ a" J$ ~/ |. |
3 V- d. t- i; K+ f0 r; R) S (二)帮助劳动者了解职业状况,掌握求职方法,确定择业方向,增强择业能力;
0 V9 t! B& m) |, m" t+ k1 ]5 c; |1 Y" F0 t& t( h% E y) L
(三)向劳动者提出培训建议,为其提供职业培训相关信息;( G( A3 j! w# R+ T. z
. x6 k/ d$ p; s; T
(四)开展对劳动者个人职业素质和特点的测试,并对其职业能力进行评价;
+ v! Y. k! V: S0 w$ f* H, U; q5 `
(五)对妇女、残疾人、少数民族人员及退出现役的军人等就业群体提供专门的职业指导服务;
% Q, y; s7 l4 S b: n1 ]+ x6 l) G6 ?3 C3 h6 K7 c- V% o- n
(六)对大中专学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提供咨询和服务;
% ?* ]# i9 N! k& a
% {( u8 t& m9 H8 I- U (七)对准备从事个体劳动或开办私营企业的劳动者提供创业咨询服务;3 w! l+ m$ v+ K" N z5 c; y+ U
! |3 _! Z. k; {( s (八)为用人单位提供选择招聘方法、确定用人条件和标准等方面的招聘用人指导;$ F ?% ^# ?" b& l: @; r: A3 V
$ n+ l* S Y& k; Q (九)为职业培训机构确立培训方向和专业设置等提供咨询参考。7 ~) n5 O2 G4 `6 M, a8 s: a
+ S% J7 w2 k$ i) \- z/ g 第二十九条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实施劳动力资源调查和就业、失业状况统计工作。
, N0 O! l9 @6 ]' Y) Z; _7 l
8 [; ~! `4 P" h; ~ 第三十条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针对特定就业群体的不同需求,制定并组织实施专项计划。
8 p* ?1 s6 g$ U, D" G9 |9 Y
1 S2 j- F# E. y* V. t2 m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根据服务对象的特点,在一定时期内为不同类型的劳动者、就业困难对象或用人单位集中组织活动,开展专项服务。6 A7 N$ d5 P9 c5 A
~' z* ~6 Z$ D! w' b& X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委托,可以组织开展促进就业的专项工作。
* m) K% M6 S, E# a# ^8 x/ ]5 Y
( ~% T4 S- ?- o! P! l/ @' ~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综合性服务场所,集中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并承担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安排的其他工作。
0 E! p- K" e4 r+ T& h9 i
* G; n2 a6 o f 街道、乡镇、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基层服务窗口,开展以就业援助为重点的公共就业服务,实施劳动力资源调查统计,并承担上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安排的其他就业服务工作。
2 Q: Q! @$ M% z
8 ?( h9 O/ v+ E( [6 j8 [! [" k6 \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使用全国统一标识。8 [ @# W" D9 U
w& F- M' N H6 N6 e
第三十二条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K. |" \ K2 z' N+ I% B7 B; z! B. N
* f5 F# @# I& l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加强内部管理,完善服务功能,统一服务流程,按照国家制定的服务规范和标准,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
& @2 S1 I- T; ]- u; q1 I, B$ E& f
% b! i% V! `+ S* P. G( o# e* M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加强工作人员的政策、业务和服务技能培训,组织职业指导人员、职业信息分析人员、劳动保障协理员等专业人员参加相应职业资格培训。 G# P1 ]5 O1 f0 n; A
0 a; V- q0 r( J% i' V2 g+ X! K7 [9 ^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公开服务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2 O: j0 E! B3 m2 j% S6 Z% r2 H4 g8 N% I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按照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标准和规范,建立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 V& z1 Y- B% @# c7 V
8 Z8 R0 G, x- m! D3 |- k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逐步实行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在城市内实现就业服务、失业保险、就业培训信息共享和公共就业服务全程信息化管理,并逐步实现与劳动工资信息、社会保险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p% M9 u8 f/ s4 M! Y# Q% I
) a# r3 `+ u- k" ~" ?9 Y7 K: x 第三十四条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完善职业供求信息、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职业培训信息、人力资源市场分析信息的发布制度,为劳动者求职择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以及培训机构开展培训提供支持。
7 i3 m0 a( ^7 b+ L5 n# ^7 ~/ L- k0 [" p+ l8 ~8 P; S: f" M( m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按照信息化建设统一要求,逐步实现全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联网。其中,城市应当按照劳动保障数据中心建设的要求,实现网络和数据资源的集中和共享;省、自治区应当建立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省级监测中心,对辖区内人力资源市场信息进行监测;劳动保障部设立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全国监测中心,对全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进行监测和分析。
2 j% d/ M$ c* T8 W3 M
! v& R! N3 G" x$ j- E2 [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加强管理,定期对其完成各项任务情况进行绩效考核。5 s5 m2 s' |4 A" E
3 P, U: e$ T; `0 f% X. [1 d0 t 第三十七条 公共就业服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根据财政预算编制的规定,依法编制公共就业服务年度预算,报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后执行。
" i9 m( T; \# \; X: W8 j( h/ W/ R
) a9 f# q8 J1 F0 a! s5 A9 o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可以按照就业专项资金管理相关规定,依法申请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扶持经费。
) u: |& [( `( M! I
3 @0 A& x+ N. P8 N4 G% Q, X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接受社会各界提供的捐赠和资助,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管理和使用。7 q$ U8 a2 g/ m' w( h
" A2 \& \7 W4 N- a, \! U- l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用人单位提供的服务,应当规范管理,严格控制服务收费。确需收费的,具体项目由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规定。
6 Z, i, V$ V# ]" ]7 B
/ A# T! z, L9 N6 b+ n- S 第三十八条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 T& F" q5 U$ K
, u/ f4 Y. C' \4 |! y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举办的招聘会,不得向劳动者收取费用。8 N1 E% w, Z. r% ~0 J& z; H
; n$ U+ x0 U! e 第三十九条 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所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是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组成部分,负责为残疾劳动者提供相关就业服务,并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委托,承担残疾劳动者的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