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11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言商缘--做人如此,做企业依然 转

[复制链接]

524

主题

8

听众

213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8-8-8
最后登录
2009-9-23
积分
213
精华
3
主题
524
帖子
9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8-12 16:48: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b]布施--让利给顾客[/b] 布施要求人们有慈悲的胸怀,感恩的心态,奉献的精神。 做人如此,做企业依然。 日本演歌明星小林幸子曾在访谈节目中讲过下面这段话。她每年都在日本NHK电视台举办的红白歌星大战节目中穿着出人意料的服装出场,由此,她也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当主持人问他为什么要穿那么华丽的服装的时候,她答道,“让观众高兴,我自己也快乐。那些衣服是经许多人的手,费时半年才做成的,所以花费不菲,但是这些钱我根本不心痛,因为我平时净穿一些便宜的,根本不想那些高档商品。” 主持人插话后,她接着说,“也许,我是从妈妈的工作中得到了启示,我家是在商店街开肉铺的,妈妈负责买酱菜。每天,她都笑哈哈的接待顾客。妈妈总是会说‘给您让一点’。然后夹一些添上去。于是,顾客笑眯眯的非常愉快。我就这样,学会了什么是让人快乐的真谛。我想,在我自己的世界里,怎样才能让大家快乐呢?唱歌是份内的事,所以,那些衣服就可以说是以‘让利’的心情来做的了。” 面对让利,每个人都感到很愉快,让利有降价,加量等各种形式,但是出发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让顾客快乐的心情。大家也许会人为,我们店不可能那么做。的确,店员不能自作主张去降价,赠品也往往是没有的。 但是,如果我们重新考虑一下让利又会如何呢?如果从顾客快乐的出发点来看,我们可以做的事情不是有很多吗?笑脸相迎,亲切相待,不让久待,问候有礼,说明准确,难时伸援,注意清洁,如此种种,不可胜数。 你也许会觉得,“这些事都是当店员份内的工作”。但是,本职工作做到100%,就会给顾客传递更多的信息。能够让顾客感到“这店感觉真好”,“这人感觉真好”,那么你就是在精神上给顾客让利了。 企业的生存依靠市场,利润来源于消费者的回报,所以我们对客户和消费者应心存感激,失去了消费者,也就失去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我们个人也失去就业机会和生存条件。 企业应占在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回报消费者,满足其需求,为其创造的价值,并最大可能的回报社会。 用我们的心去奉献,以布施的心态去面对客户。 欲强之,必先与之;欲取之,必先与之。 如:销售人员的培训中,很强调一个观念: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别人会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你。 可口可乐提供了解渴消暑的饮料同时,也提供了尽情尽畅的感觉和活力。 人寿保险提供了一种对人类生命的关爱与保障。 中国移动提供了生活的便利和沟通的无极限。 宝马车,一种身份的象征和自尊的需要。 [b]供花:回报给顾客[/b] 在佛案前,一般都供以花、果,并燃点灯、香。究竟其中有什么意义呢?是不是用来装饰?抑或是给佛菩萨闻的,吃的呢? 在佛案前供花、果、灯、香,其实都具有教育的意义。并非一般人以为去探访朋友,多带几个鲜果,一束鲜花,以表示友善那么简单。供奉的佛像是用木、石等物塑成,又怎么会吃、会闻,更不会看,那又怎么需要你点灯去照明呢? 那完全是为人而设的。是完全为教育我们,警醒我们而设的。 同样我们经营商业,店头就是商店的脸。要想办法让顾客站在门口时就能被吸引进去。 在杭州的时候,我家附近有一家人气很旺的点心店,徒步走5、6分钟就能找到。周围的商店街这样的点心店非常多,有一次我叫我家人去买点心,家人有点担心,问怎么才知道是那家商店啊。我笑笑说,好容易找啊,一片与周围截然不同的色彩就是了。 各种颜色的鲜花覆盖着店头,常常有些店在店前设有花坛,但是这一家不同,简直就是用花建起来的。每一个顾客都会为这片花的宫殿所吸引,轻松的买下蛋糕、点心。第一次去的时候,我也是被迷住了,愣愣的看了好久,才进了店。店内也摆放着幽雅的大花瓶,插着漂亮的花枝。 这么多的花,除草,追肥,浇水,去败,一定是很费事的,是不是要雇佣专人来做呢?我这样想就问了一下。没想到,照顾这些花的活都是店主的老母亲一手承担的。她说,自打退居二线后,总想“让到店的顾客在商店之外就享受到快乐”,于是开始了种花工程。 这些包含着对顾客的深情厚意的花们,不仅让这家店给顾客留下与众不同的印象,也让这屋从周围的风景中突显出来,成为了吸引顾客的磁石。我不禁产生了一种幻想:开门前,花儿们想必已经被打理的齐整周正,吸饱了水份,精神抖擞的准备迎接顾客的到来。 在佛教里面,花是代表因。所谓“花开结子”,花是结子的因。没有花开的过程,也表示未有结果的收获。佛案前供花是提醒弟子要多播种成佛的因,将来才有成佛的果。什么是成佛的因呢?一切利他的善行,一切自净的提升都是成佛的因。有了代表因的“花”的提醒,我们才会常常自勉自励,检讨自己的行为,向着成佛的目标前进。 果是代表结果。佛教最重视因果法则的,万事万法不离因果,所谓“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细微至一言一行一念,都有因有果。所以看到鲜果,便提醒自己要小心观照自己的举心动念,希望有善果,就必定在举心动念间含藏善因善意。佛教徒希望达到最高的果是什么呢?就是成佛果。即是能够“自觉、觉他、觉满”,智能慈悲都最圆满。为了提醒自己要达到这个圆满的佛果,所以佛教徒常把鲜果供在佛案。这个鲜果并不是送给佛菩萨吃,以换取世间报酬的。 这家点心店的盛花之法,正式吸引顾客的“目、理、好”法则,要吸引顾客,就是要引人瞩目(目),得到理解(理),抱有好感(好)。吸引顾客就是经营者所要的果! 净空法师《地藏经讲义》认为:供‘花’,我们看到花就想到要修因,六度万行之因花。 《华严经》上所说:任何一个人,无论他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他是什么样的身分,他是从事某一种的行业,都没有妨碍,都能够修菩萨行。菩萨行是什么?就是他的生活,就是他行业里面的工作,就是他日常的应酬,如何把这些事情变成菩萨行?变成六度万行?关键在菩提心;菩提心是个觉悟的心,真正觉悟。觉悟什么?觉悟诸法实相。 商店的花,就是写给顾客的致辞,感激来这里照顾生意的顾客;佛前的供花,是让世间人真正觉悟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