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9-9-23
- 注册时间
- 2008-8-8
- 威望
- 0
- 金钱
- 179
- 贡献
- 34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213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903
- 主题
- 524
- 精华
- 3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8-8-8
- 最后登录
- 2009-9-23
- 积分
- 213
- 精华
- 3
- 主题
- 524
- 帖子
- 903
|
[b]小心踏入“泄密雷区”![/b] [size=13px][b]调查显示,70%以上的商业泄密都是当事人的无意行为。小心别在无意中成为泄密者。[/b]
% l' O, E8 A0 N# F' g& k& Y& B0 u( W I2 U* y) j3 c. K, p
“艳照门”事件以当事人陈冠希宣布退出娱乐圈暂时予以了结,但对于普通的职场人而言,这次“艳照门”事件,却给人们敲响了时刻保护信息安全的警钟。 3 |" V# k6 {* [
2 u2 g4 N. ]9 c# |0 M: P8 l# e 如今的职场人,每天都无可避免地要接触来自四面八方的大量信息资料,一旦个人主观上对企业内部的信息安全防护出现疏忽,就有可能出现重要信息泄露的情况。 " H" a& [1 H( w6 h
- @- E4 [" l' y1 A* \( H 众所周知,内部信息一向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武器,一旦泄密,将给企业带来致命打击。因此,无论是主观为之,还是无意,许多企业都会对泄密者施以重拳惩罚——轻者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出现挫折,重者甚至可能受到法律追究。
3 |& o6 n1 X$ z9 q
7 r( q4 u$ ^6 B0 \; H# e 从法律角度来说,不会问及主观状况,只看其是否造成损失,而根据调查显示,70%以上的商业泄密都是当事人无意行为。因此,本文针对个人在办公室工作时经常出现的一些不良习惯和认识误区,提出了一些安全建议,为读者提供一些避免在无意中发生企业信息泄露的防护措施。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提出建议,并不代表“江湖”就如此险恶,希望读者在日常工作中也不必过分敏感。
( x- i1 z3 i1 F, r, L
: ?/ U7 P+ p: N% N, W [color=#0000ff][b]1.文件存储操作[/b][/color]
% o6 G- W& A: C D1 L Y+ y4 c8 ]3 V6 B/ d( ?4 l. w
对于电脑用户而言,大都知道可以通过添加操作密码的方式来对个人电脑的进行保护,但事实上很多人在文件的存储操作上却存在着很大的认识误区:对于重要或者私密性的文件信息,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对文件本身采取加密的习惯,大部分人认为对个人电脑设置密码保护就很安全。
+ R( S& v. ^( h1 `( z7 U# `* r" _1 H* ^$ l/ _
同时,也有调查显示,90%的电脑用户并没有认识到,当文件被删除之后,还能通过相关的工具都可以恢复出来,即使对存储文件的硬件进行格式化,也可也进行恢复。 ' Q. y( v2 y+ E+ ~
# y2 h% Q$ ~9 w1 c' l" i
[b]提示:对核心文件采取加密处理:虽然对文件加密并不能一劳永逸,但至少可以在信息泄露后,起到进一步的阻挡作用,尤其是在如今U盘等移动存储介质被人们频繁使用的情况下。[/b]
0 d7 ]' I" T2 ^! W, a& S7 l9 p6 w% r8 q6 T' U3 s8 D- e
删除重要文件时做粉碎处理:如今例如EASYRECOVERY、RecoverNT、Finaldata等各种恢复软件在网上很轻易就能下载,所以要删除重要的文件时,最好通过文件粉碎软件进行必要的处理。 9 d( X# G( H4 s1 Z0 j. i% c5 c
! P1 F2 Z0 E4 f3 Z! k. \
[color=#0000ff][b]2.文件打印或文件传真[/b][/color] 4 D* x3 d9 D/ @7 i9 [0 i
" j |7 S6 l( @
无论是何种打印机,总会有一定的延迟现象,如果你不守在旁边,第一个看到文件的人可能就不是你了。而且如今大部分的公司都使用公用的打印机,并且将打印机、传真机等器材放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里。于是,机密很可能就从设备摆放处开始传播。
. e. D3 p3 y h/ G# C3 f4 D7 L9 @" \. J5 Q: u& q
[b]提示:打印重要文件时,一定在第一时间内站在打印机前,此时千万不要相信统筹学,在算好打印时间之后按下打印键,要知道节约的只是数十秒,丢掉的可能是更多。在接收重要传真文件时,也是同样道理。[/b] " F `3 W! [$ F* w. ^( u
" o$ x! Q1 ^9 c4 N- W; h [color=#0000ff][b]3.办公桌纸张清理[/b][/color] % P- p7 M5 o* B
0 t+ }( r% o' r4 X8 G2 U
在很多公司倡导节约用纸的环境中,员工往往会以使用废纸背面为荣。如果某位有心人将“废纸”收集在一起,往往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知道自己并不应该知道的决定。当年甲骨文与微软之间反垄断诉讼案,不少人至今还有印象,甲骨文为了搜集不利于微软的证据,其主要方式就是通过收买微软的清洁工人收集微软办公室的纸张垃圾。 6 p+ N' f h# x5 g4 g' d
! E9 n; f6 w( |" t7 H8 c \/ w0 e: \, I
[b]提示:所以处理重要文档时,一定要想想,千万不要戴着节约的帽子,脑子一热就顺手纳入到废物利用的行列![/b]
! a }/ ^2 p; V6 y3 a# v% Z4 O2 _. e6 l4 a# a' R4 q
[color=#0000ff][b]4.随手乱记信息[/b][/color]
& |+ [7 }( r( w) r/ p7 Q( i4 @9 Z S0 a# B3 J
在办公桌的显眼位置粘贴提示条或者是在便签上随手记录一些信息,几乎所有的职场人每天都要重复N次这样的举动。在繁忙的工作中,这样的举动虽然可以提高效率,但意味着所有的信息完全摆在桌面上。
3 d; N4 p7 r q2 |" X( I0 ]/ o
, w+ j. B* e3 Y; I: h8 I' b, ` [b]提示:切记对于重要的、可能涉及机密的信息,例如客户电话、报价等,在处理完之后,应该立即清理或者销毁。[/b] 2 t; X0 D7 V Z$ s; ]
+ z8 T0 K! z: D% s& u7 ?
[color=#0000ff][b]5.个人存储设备乱借[/b][/color] 7 b B! x# t5 z! E5 w1 M- J
5 v, e$ c6 I" f9 M5 V; E" u( B4 I U盘、移动硬盘等移动存储设备如今被广泛应用,办公室中同事间会经常使用这些设备相互转递资料。从保护信息安全分析,这些数码设备却往往成为人们最容易被忽略的漏洞。例如把U盘借给公司的HR部门使用,在对方归还的时候就有可能轻易获得公司内部的薪酬状况。 # W" ^3 t+ M& |
- @- a2 U1 y' i# O& F
[b]提示:有必要养成将相关的设备(也包括电脑)转借他人使用或是外送维修之前,以及在重要场合中使用完相关设备之后,应从设备的存储系统中转移或者删除的习惯。要知道美国五角大楼处理信息设备的方式竟然是把物品切碎销毁,虽然做法颇为极端,但却是最彻底的方法。[/b] 1 ^/ a& c3 ]8 J
' H* ~- t9 X8 l* {# g1 G# G7 p [color=#0000ff][b]6.资源共享后处理[/b][/color]
" Y+ w# e" }% s' m3 r c
$ U7 w; M4 @+ G4 h 类似的事情,几乎每个职场人都实践过:将文件放到公司局域网的共享后,隔着N排座位,大声告诉接收者“文件在××共享区,自己取”。不可否认这是个好方法,但调查显示90%的人们在共享后,都忘记了一件事情——在第一时间内删除已共享的文件。“事情一多,谁记得这个?”虽然大家都表示能理解,可一旦出了问题,可就没人理解你了。
1 c9 D% |+ h9 L. i1 Y
0 q! L1 y* `; {- u7 g" S0 o, N [b]提示:要么就别共享,非用不可的话,千万记住删除共享的文件,或者提示一声对方“拷完就删”。[/b]
n/ R* Q+ N) y7 x/ C7 T/ l1 k/ U3 w
[color=#0000ff][b]7.公关空间使用后善后[/b][/color]
% A7 l( G5 x$ d: [9 {
0 k* }0 H# H& D 在现代企业中,开会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举动,而且频率也随时代以及公司的发展在不断增高。越是大型公司,你越会发现这样的情景:无论有多少公共会议室,永远都是人满为患。下一场的人员,也总是经常会在会议室中的黑板、公共电脑、桌子上发现上一场人员所讲内容的资料。正因为如此,乔布斯才下令在苹果内部的会议室内摆放这样的提示语:“请擦去黑板并将你所有的秘密文件处理掉,工业间谍在你之后预订了这一房间。”
; N, r' _! }7 {. A8 O z$ B4 e9 X0 m" [/ a
[b]提示:一定记着在开会之后,处理在公共空间中留下的痕迹,要知道公司内部有时候并非铁板一块。[/b] 6 l0 H, f/ X; m/ P5 P P; _
- ]: @; `+ h- [- a: B) o
信息时代自然需要加强对信息的保密,我们不妨立即行动起来,仔细对照上述细节,好好对自己日常在办公室的行为进行挖掘反省,这样一来,踏入“泄密雷区”的几率将会大大地降低。最后还要重复的一点,这些建议更多是针对重要的信息,千万不要敏感过度,拿鸡毛当令箭也是可悲的事情。
1 J6 ~' H; M) d/ v- W+ S3 ]' t[/siz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