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115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谁不小心成了职场“金丝鸟”

[复制链接]

122

主题

4

听众

876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8-7-10
最后登录
2008-10-21
积分
876
精华
1
主题
122
帖子
1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9-6 15:21: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婚姻中有“七年之痒”,而在当今职场,有些人工作不到7个月,便已“痒不可支”。职业倦怠似乎成了现代社会的通病,在人们身边蔓延…… . G) Q0 `% `3 E, K/ W& G" A( [+ j   74.6%的人职业倦怠 S) ~: b! L- G# I- |" {6 _3 O 4 L( i% i$ ~$ R% V$ Q5 D. ?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闫巩固告诉记者,工作倦怠通常指心理能量在工作中枯竭、耗尽。随之而来的是身体疲劳、对工作失去热情。心理学家马斯洛将其表现概括为三种症状,即情感衰竭、玩世不恭、成就感降低。2 N: Y9 ?+ H. f; q& |   情感衰竭是指没有活力和工作热情,[url=http://0752.job234.net/]http://0752.job234.net[/url] 感到感情极度疲劳。此次调查显示,27%的人有较严重的情感衰竭;61%的职场人士感到工作压力较大,下班后精疲力竭。在外企干了3年的小杜告诉记者,现在她就靠每月外出旅行两天来减压。“但不管在哪个城市,我想的全是工作。所以我最近辞了职,打算彻底放松半年。”5 S$ j+ P0 s0 I* y0 X5 X   玩世不恭是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等。闫巩固表示,在心理学上,这也被称作“去人格化”。调查中,近2/3的人对工作越来越没兴趣,并对工作的意义持怀疑态度。 - T3 {$ f5 v: P( \  个人成就感减低则是指倾向于消极评价自己,并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有关这一项的调查结果多少让人欣慰,74%的人对自身评价较高,仅4%左右的人认为在工作中没什么成就感。$ E. F! y7 w9 y7 w+ s   专家根据同时拥有以上表现的多少,将工作倦怠分成了低、中、高三个等级。结果显示,74.6%的人有一种症状,为轻度工作倦怠;43.2%的人出现了两种症状,为中度工作倦怠;10.8%的人则同时具备三种症状,为严重工作倦怠。 ) {3 P3 s/ `' j& m$ v6 d " o3 U: G( K% k9 x/ y2 K, D5 S  前4年是职业倦怠高发期! |' l3 c# R: x6 t 2 i1 B2 v9 K% _' s. y g. y  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年轻人似乎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的调查显示,近50%的工作倦怠者参加工作未满4年。工作5年后,倦怠指数有明显下降,工作16年后,工作倦怠程度降到最低。此次调查也显示,25岁以下人群中,35%的人出现了职业倦怠,其次为25―35岁人群。 8 B5 g! _* { ^, s1 v) b  而换工作则是职业倦怠的一种典型表现,参加工作不到一年的小陈表示:“真是想不通,我们的父辈居然能在一个单位呆上一辈子!我的同学毕业后,基本上都换了好几份工作。”据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发布的《上海市劳动者职业流动周期分析报告》显示,和其他年龄层的劳动者相比,30岁以下的年轻人职业流动周期最短,平均不到一年半就换次工作。 $ e; Z( j# R5 ?9 G+ b  “这种变化与社会整体氛围有关。”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杨东表示,首先,现代人把钱看得太重,不少人选择某个工作并不是出于兴趣。加上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工作压力,他们很快就会身心疲惫。 # e5 H! N7 @4 m  其次,环境的影响。闫巩固表示,过去人们很少跳槽,而且大多数人都希望抱住一个“铁饭碗”吃一辈子。但现在跳槽的人越来越多,“捧铁饭碗”在一些人眼中甚至成了“没能力”的表现。“人都是容易受周围人影响的,一旦身边有人出现了职业倦怠,难免影响自己。 P* _0 z" W7 S% z4 N6 F* j1 d4 h a; \( h; w7 l! W   男性、市场部人士更容易倦怠8 b8 s* l7 M" c* b: Y ; w @, g3 k* J, b% s6 h  除社会和时代背景外,职业倦怠更因人、因职业而异。这份报告便呈现了以下几个特征。5 Z6 w }9 N6 T9 J3 P: T* @   男性更易出现职业倦怠。杨东分析认为,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男性在工作中承载的压力要比女性大很多。“他们要买房子、养家,但女性往往只需要独立、有份稳定的工作。”闫巩固则表示,男性在工作中目的性比较强,对最终结果期望更高,因此失望可能更大。 ! ]; S: e& {: g4 M' @  本专科是职业倦怠主流。相比较研究生以上人群来说,这部分人对自己职业定向并不是很明确。杨东将其称为“贪索期”,即盲目选择工作,又往往会“三分钟热度”。[url=http://0754.job234.net/]http://0754.job234.net[/url] 与高中毕业生相比,本专科学生对工作的要求又更高,当期望和现实不匹配时,就容易产生倦怠感。# p) Z( m Q. \1 O. z   企业中市场部人群更容易倦怠。在一个企业中,市场部的不确定性更强,压力更大。而当种种压力袭来时,他们的精力也就更容易耗竭。 3 c7 x' s: e- l. g  此外,专家发现,追求完美的人以及团队中的优秀人员更易倦怠。他们会不时鞭策自己,“工作狂”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冲过头而不自知。而对自身要求过高,也会让他们产生挫败感,倦怠感随之产生。 2 u& g: ?9 D# U y* d [ Y1 [5 Y. r. S, S% h# M   企业、个人如何应对职业倦怠- i. q6 r( W0 G2 {) w# r1 T; R8 e # A( z: y- p1 b/ N# ]  一旦职业倦怠如“流感”般蔓延,便一发不可收拾――“被传染者”会无心工作;没有了向心力的团队更如同一盘散沙。因此,企业和个人如何应对职业倦怠至关重要。6 `, ~: k9 O) e# ?7 r" r; k   从企业来看,管理者首先可根据不同的员工给予不同管理方式。杨东指出,如对喜新厌旧的人,可用轮岗制,让他们体会不同工作的快乐。对追求完美的人来说,则不要给他们太大压力。 6 i$ f4 S6 Z9 r" @4 q! R  其次,实行“阳光照耀下的体制”,让员工全身心地将心理能量投入工作,尽量少在人际关系等方面消耗精力。 3 a6 `: M9 S" M' J" A5 x7 ^  此外,美国、英国等国普遍实施员工帮助计划(EAP),其目的也是帮员工解决家庭、感情等方面的问题,让他们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 w' y9 @. a5 U% V1 ^1 J # |% }* H0 g6 |% K2 N  对个人来说,如果感到倦怠,专家有三点建议:( p7 k/ G0 L) C+ T" T7 f # E4 n W# h: x$ H, A   第一,了解自身特点和工作价值。多问自己,这份工作对我来说有那么重要吗?我非得这么忙不可吗?你或许会发现,忙碌只是一种习惯。不如给自己放个短假,张弛有度的生活能让人重整旗鼓,[url=http://0662.job234.net/]http://0662.job234.net[/url] 再度投入工作。 # `! }! ]' h9 f: @: W  第二,让工作更有条理。列出一份工作日程表,将所有工作项目一一写明,然后考虑哪些可以完全放弃,哪些可交由他人或与他人合作完成。7 J( N* x8 ]' \   第三,如果你对现在的工作完全没了兴趣,就要重新慎重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工作。0 Q5 N6 ^2 }/ ]3 X4 x * D0 O, X" r: D. M6 _& R华夏人才网[url=http://bbs.chinahrd.net/www.job234.net]www.job234.net[/url]整理

15

主题

4

听众

2879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8-5-6
最后登录
2011-1-18
积分
2879
精华
2
主题
15
帖子
896
沙发
发表于 2008-9-10 10:49: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谁不小心成了职场“金丝鸟”

达到目标的容易倦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