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4-5-19
- 注册时间
- 2008-8-3
- 威望
- 125
- 金钱
- 8689
- 贡献
- 154
- 阅读权限
- 150
- 积分
- 8968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817
- 主题
- 268
- 精华
- 7
- 好友
- 9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注册时间
- 2008-8-3
- 最后登录
- 2014-5-19
- 积分
- 8968
- 精华
- 7
- 主题
- 268
- 帖子
- 817
|
你能管好多少下属?
& Q/ s2 u- ?2 d7 x" o. q/ O[align=center]: E8 g$ Z! H& I9 v4 T
[/align]
) x$ } A8 j' x核心提示:深得人心又能激励部属努力工作的管理者有较大的管理幅度;而尽力执行,妥善完成指令的部属也使更大的管理幅度成为可能。
9 n; c" c; u9 V- t1 J/ i2 n( }( }/ O0 }, z k
柯达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初将公司的管理层由13个裁减到4个,产量并未因此降低;纽约诺尔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近20亿美元的资产仅由8名经理人员管理。该公司总裁认为,在增加任何管理层都只是反映现在正在进行的工作量,而不会产生对等的工作量增加。但做到这一切的前提是:加大管理幅度需要更加出色的经理人。 2 k; L3 ]$ T" M' M8 j; E% b
0 p6 u- N" F# N$ l* Z
大、小都有理
8 H/ k& k2 s. C9 }- a3 l
* a0 A* G- u+ M2 E, g 管理幅度小的主要优点在于上下级之间有快捷的信息联系。其缺点在于上级过多的介入下级的工作。例如,那些主张密切监督专业人员的公司将会导致人才流失,因为优秀的专业人员很少有愿意在严密监控的环境下工作的。
7 C+ B E. p! r$ f% s
$ y" }4 _: R1 X# m6 W* H* R1 M; ?2 ^ 此外,过多的管理层次会导致管理费用的增加以及最低层距离最高层太远。许多有形和无形的成本都与管理幅度狭窄有关。经理人员和相关的辅助人员(秘书)越多,就需要增加办公空间,这些都明显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成本。信息经多个管理层传递发生的失真也会导致时间和金钱的损失。
: z- b) s4 ^$ l1 ]- D; k0 @* z* I4 \5 n$ [, h# g7 \8 f
管理幅度大的优点在于上级不得不更多的授权给下级,同时,管理幅度大对个人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产生积极影响。较扁平的组织结构为部属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雇员的士气和工作效率会因此提高。需特别指出的是,组织结构扁平带来的如信息流通和个人工作满足等通常的优点往往抵补了管理幅度狭小所带来的解决问题快捷有效的优点。其缺点在于上级工作负担过重,造成决策瓶颈;上级对下级有失控的危险,因而需要具有特别素质的管理者。 ) P4 s% A( e, x+ L# H6 p
9 o1 i1 G; s* ]6 r% c1 k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3 [3 Z3 h( [+ I2 I) P! ?' c6 u. B, X6 K8 D8 x4 Q6 k
历史上人们对管理幅度问题的关注源于对主管人员能有效管理部下的最适宜的数目探索。科尔·厄威克认为,由于经理人员的注意面、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最适宜的管理幅度是五人或六人。这一结论和心理学中一个人同时关注的对象不能超过七个同出一辙。格莱卡玛斯对此进行了数学说明。他的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经理人员管理幅度的增大,经理人员和部属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关系数将呈几何级数增长。例如,第5个部属的加入会使这种关系数由44上升到100;而第8个部属的加入将使这种关系数由490增加到1080。尽管在日常工作中,这些作用关系只有很小一部分会真正发生,但很明显,每增加一个部属都会给经理人员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 X% D& \7 ^' b9 P1 e( O9 t
* j* a& |2 w* o, d# c, |
有些研究不赞同最适宜的管理幅度是五人或六人的观点。美国管理协会的一项研究报告认为,大公司(雇员人数超过5000人)的总裁适宜管理幅度是8人到9人,直至24人;中型企业(雇员人数在500人至5000人)的总裁适宜的管理幅度是7人,在3人到17人的范围内。
; D h! a' H- L
- S* H) K/ C! [ m3 U 上述两种观点尽管对最适宜管理幅度的具体人数有不同认识,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都倾向于寻找单一的答案,而没有考虑到影响有效的管理幅度的所有各种因素。 Y) o; g0 ~% d" s$ D: a% G) X# N0 K
+ y7 a8 F0 T3 y7 b: i$ ~$ l 一般来说,如果工作人员从事的是不太重要或常规性的工作,主管人员需要运用的管理控制工作就较少,相应的管理幅度就可能增大,但工作人员从事的工作意义重大或较为复杂,情况则相反。另外,管理幅度还可能受到人员的位置,以及管理和信息距离的限制,一个主管人员在稳定的状况下比在动态环境下更能对较宽的管理幅度的组织进行更有效地管理。 c2 ?5 N0 H' N; F3 t, ]5 F/ }9 U. `) r; Z
: S3 R) I. x/ L 深得人心又能激励部属努力工作的管理者应该有较大的管理幅度;而尽力执行,妥善完成指令的部属也使更大的管理幅度成为可能。 ; @! V' d4 g" _1 }8 p
) j/ h0 ~4 c* |) T6 C, O7 X 此外,使部属的直接目标与企业的整体目标一致化,可以降低管理难度,进而增加管理幅度。 " E4 S. c |3 f; L) v7 F! S8 @$ \1 G
3 m+ W* l* c/ g: ? P4 K 未来的组织结构 ; ?( W1 [; O a( w) p @$ V! \
8 ^5 l) X9 ?. X2 J 在考虑了影响管理者管理幅度的各种因素之后,预告未来组织的结构就稍微要容易些。正如彼得·德鲁克指出的那样,在今后20年里,大企业的管理层次将会下降到现有层次数的一半以下,经理人员不超过现在的1/3。典型的企业是知识型的,其大部分人员从同级人员、顾客,偶尔也从更高的管理层获取信息,指导与控制自己的工作;其组织成员将从由体力劳动者和办公室工作人员组成的组织向有见识的专家转化,他们将抵制传统的命令控制型管理方式。
! d' M" @/ b% B6 _$ b! v4 {. h
& r4 G+ F1 v: n/ z# I7 M! q 未来最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组织结构层次较少、经理人员管理幅度更大的公司。旧式的刚性和由规则确定的组织将会被未来灵活的和适应性更强的组织所取代,管理幅度达到50人至70人也不足为怪。要回避风险、及时调整策略和保持领导者与基层的密切联系都需要有扁平的单层的企业管理。一个信息型的公司需要有明确的共同目标,并使之转化成具体的行动,把成员组织成一个大的协作组,扁平的组织结构恰恰适应了这种需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