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3-4-26
- 注册时间
- 2008-7-19
- 威望
- 14076
- 金钱
- 89547
- 贡献
- 41694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145317
- 日志
- 66
- 记录
- 60
- 帖子
- 11061
- 主题
- 844
- 精华
- 60
- 好友
- 2826
签到天数: 124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注册时间
- 2008-7-19
- 最后登录
- 2023-4-26
- 积分
- 145317
- 精华
- 60
- 主题
- 844
- 帖子
- 11061
|
内刊得走出企业的小圈子
- S$ p+ m5 f$ U/ O: ?文/罗建云# W1 ^& ]8 Q9 l" f1 }
如果要追溯内刊的历史,其难度可能与考察人类的起源一样,有点困难。比较游行的说法是因为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企业内刊的诞生,但具体是哪一家企业、哪一份刊物,笔者通过多种工具进行查找,却无法得知准确的结论。9 n7 B+ W$ ^- j1 l& L; X3 M
社会虽然发展了,企业也在进步了,但笔者在调查中却发现,仍有90%以上的内刊把“内刊当作企业员工消遣的读物”,而没有设法发挥内刊的作用与价值,使得内刊只能在企业内部打圈圈。
5 S9 ~) F' g, b2 m: p3 u, d8 W* [笔者斗胆认为,如果只把内刊当作企业内部的消遣读物,我想,出不出这份报纸或杂志,显得并不重要。因为公司内部的新闻、政策及其他相关的文化,已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了如指掌,而此时出版这份内刊,充其量只是将零散的文件、言论或图片整理到一起,实现一个由分散到集中的过渡过程。真正要实现内刊的作用,笔者认为,一定得走出企业的小圈子。为什么这样说,理由有三:
! ~6 }9 v7 J' B( _+ r3 t4 o一是内刊之所以定位为“内”,是为与日报、晚报等公开出版物相区别,除不允许上市销售外,并无限定不允许在社会上交流,此为政策依据,可以走出企业的小圈子;, {5 z( ]& p' g B6 _
二是企业员工可以通过早会、板报、邮件及其他各种文件获知公司的企业文化,但供方、客户、员工家属及其他社会人士,很难知道企业的文化气候如何?如果能把内刊寄给他们,定可以让供方、客户、员工家属及其他社会人士更多了解企业的文化特色,通过他们的口碑效应,无形之中达到一种广告宣传的目的。口碑效应比央视广告绝对有效,此为内刊走出企业小圈子的宣传策略;- b( l, t! a7 F$ g* r$ U+ {
三是在内刊满天飞的年代,企业内刊要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需在策划、编辑、设计内刊时,走出“小我”的牢笼,学习大报大刊的思想,从主题策划、文章编辑、视觉设计、印刷装订等各方面进行突破,虽是内刊却不亚大报,从心理上征服读者群体,内刊的文化宣传功效就彻底体现出来了。- |+ n p' s# b. ~# Y+ R) Q) P
笔者一向主张,“不要把自己看得太小”,否则内刊就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淹没,那公司花费诸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辛辛苦苦编辑出来的内刊没起多大的作用,就有违企业创刊的初衷了。
- r: w1 `9 ~) O$ ]9 v( m U _走出去吧,天地才会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