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IT企业的这波“裁员潮”目的是将公司内部组织结构调整到最佳状态,以适应残酷的市场竞争。但企业能否真正“止血”,还要看公司业绩与今年它们对自身预期符合程度。( X2 U. K: i' e' u9 m% ?
去年下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裁员已成为IT业大小企业中的普遍现象。IT从业人员关心的问题也从一开始的“裁员厄运何时降临到自己头上”转变为“这波裁员潮还要持续多久”。
! a; A0 a' z6 s" Z2 Z 这波裁员潮究竟情况如何?将在什么时候结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展开了调查。
0 [3 \# E9 }: E# S! j/ c 现状 IT业成失业重灾区 $ f$ T' W- n, x( n( A2 ~
美国一家人才服务公司在近期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今年1月,各大产业实施了7年来最大规模的裁员,裁员总人数超过24万人,其中IT产业裁减和因破产解雇的人数已达80076人,与零售业、制药业同列“裁得最多的三大产业”。如果将统计时间扩大到去年8月至今,IT产业的裁员总人数已达18万余人,同比增加74.2%.
. Z* F: C$ o: K! D& g 浏览在2009年1月宣布裁员的公司名单,大部分是以往业绩优良、员工福利良好的业界巨头。国外业内人士表示,IT等最初看起来不会受经济衰退影响的行业反而裁员力度较大;就美国来看,即便经济刺激计划取得成功,那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来改善就业形势。
@! F* G2 u; g7 _ 大鳄们瘦身的同时,那些初创的、中小型公司员工也未能摆脱这波裁员潮。对于这波大小公司无一幸免的裁员潮,上海向阳生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认为,金融危机下,IT业的确成为了失业的重灾区。不少企业不得不通过裁员节约成本来度过冬天,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也不乏一些企业是在跟风裁员,经济逆势下,人才是企业至关重要的软实力,企业只有拥有人才才能东山再起甚至逆势而上,因此,某些企业的跟风裁员应该说并不明智。
% w6 k! H, Y) Y, c7 Z 分析 裁员也是战略调整
) u1 S$ O9 n, b% D 2001年初,裁员风从众多的互联网站扩散到电脑、芯片和手机等制造业,越刮越猛。人力资源专家指出,企业大规模裁员不外乎由两个主要因素决定,一是某项新技术进入普及阶段,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二是出现经济衰退,市场销售不旺,企业库存增加,被迫压缩产量。历史上的裁员潮和今天的类似,也是美国经济突然出现衰退趋势并波及全球造成的。 4 I3 t: Y; n: I
对那些从原先相对高薪的工作中退下来的人们来说,被炒鱿鱼可能是件叫人伤感的事情,可是,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裁员不能不说是为了更良好的未来。企业宣布裁员,不仅是降低成本的一条捷径,更是表明公司想大刀阔斧地进行内部改革的决心。要知道,许多公司实际上是不愿意裁员的,因为这样做既要支付昂贵的遣散费,还要冒市场对公司产生信心危机之险。所以,面对宏观经济的衰退,企业裁员是其进行管理方式变革、战略调整的重要一步。
7 ?' F O; J# P 2001年上半年美国公司总共宣布裁员77.7万人,2002年1~7月美国电信产业总共宣布裁员17.56万人。然而就是在这一波裁员之后不久,整个IT行业开始迎来了新的春天。
0 y q! l5 [" R) L2 l: ]. ? 展望 或在新财年退“潮”
' }8 H- s( k. c( w6 s 2月5日,英特尔(博客)宣布关闭原设在上海,员工人数约2000名员工的芯片测试封装厂,改迁成都。对此,英特尔上海公司在职员工,已经在IT行业工作了12年的Jay表示,关厂裁员的故事早不鲜见,2001年春天因互联网泡沫爆发时IT业裁员潮的经验和教训,也许可以作为今天的借鉴。
6 s5 Y# {$ X0 h) ^4 L* I) ~ 对裁员这个表面只关乎一个行业就业形势,实则体现了整个经济形势前景的问题,赛门铁克公司副总裁、大中国区总裁吴锡源、英国人力资源机构AntalInternational合伙人谢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底到今年初,PC、互联网、通信、软件、家电这些被囊括在泛IT概念里的企业,之所以不约而同地进行了较猛较急的裁员以节约开支,是因为公司希望在4月新财年伊始,将内部组织结构调整到最佳状态,以此迎接在金融环境相对不安全、市场消费疲软条件下严峻残酷的市场竞争。也就是说,这波“炒”势凶猛的“2008裁员潮”,有望从2009财年起渐渐退出IT业。当然,新财年IT业能否真正“止血”,还是将由每个公司实际完成的业绩数字与今年它们对自身预期符合程度来决定。
" {) t+ q0 v' c 出路 加紧扩展中国业务 ; j- r) y& P; l z. }
在2003年到2007年IT行业发展的这个黄金阶段里,拥有13亿人口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而的从当前形势来看,金融环境相对安全、消费市场潜力依然巨大,4万亿拉动内需、家电下乡、3G发牌等重大利好频传的中国,依旧会是大小厂商打翻身仗的最重要市场。
% @! K, e% ^0 `7 T4 ]" L& S* _8 l 诺基亚负责中国销售运营的全球副总裁邓元鋆曾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是诺基亚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市场在诺基亚全球战略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未来,诺基亚在中国的覆盖将更深、更广,要覆盖更多的城市,同时还要要下到镇、下到村。诺基亚的竞争对手摩托罗拉也越来越意识到,他们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不断下跌,这些年被诺基亚、三星、索尼爱立信手机超越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断下跌,所以这家公司从2008年开始大大加快了在中国市场的新品上市步伐。 $ f6 u l! U3 R2 v
谢峥指出,中国机会现在至关重要,跨国公司选择关掉其他地区业务转而新开或扩展中国业务也不鲜见。 - I; o- O) z7 c
同步播报:巨头过冬各有绝招
5 p0 e" |' x; t2 S) \ 互联网安全技术巨头赛门铁克公司是去年IT业内少数没有裁员的公司之一,该公司在中国的掌门人吴锡源告诉记者,多年来积累下来的稳固客户关系,是赛门铁克近几年一直保持业绩的稳定增长和人员结构稳定的最重要条件。 ) a/ n# f6 h6 J$ Z+ C8 ]
严格实施末位淘汰制,是华为在产业冬天里为人员结构“止血”的秘诀。据华为员工介绍,一直未放松“过冬”神经的华为在2009年的春节前严格实行了末位淘汰制,据悉,该公司的末位淘汰制度一直存在,但在此之前“不怎么实行”,今年则是严格执行,旨在避免员工养成懒惰的行为,同时激励员工积极工作。
( Z8 E6 B+ ]) {% K; s6 Q1 r 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徐直军曾表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运营商会寻求降低成本,同时也会寻找一些战略合作伙伴。“目前来看这个伙伴最好的选择就是华为,这将是华为改变格局、提升市场份额难得的一个机会。”
% F" Q0 L. N( P% q- [) P0 [, T 与华为的做法类似,华硕也在去年底宣布了“冻结人员招聘”和“精简5%员工”的人力管控计划。华硕电脑总公司方面表示,通过绩效考核在公司内部实现优胜劣汰的做法,是华硕内部早已形成的一个长效机制,在华硕看来,这样做有利于提升企业运作效力。 6 w& m C) M/ j$ d4 J$ l0 A
1月裁员潮 & V& O6 W" {5 J8 h+ l
■1月15日 1 D' O5 n0 @! H7 {5 B3 J1 q. R' B
加拿大北电网络宣布破产 5 N% i7 h$ N9 V9 Q+ G
■1月16日 * @7 l, W$ p$ N0 _0 S$ g7 K5 |0 a, l
摩托罗拉宣布裁4000人Google裁减100名招聘人员AMD宣布裁员1100人
' D9 i6 v/ K" g% Q. r3 H ■1月17日 ! [4 Q/ p, b4 X; V
美国CircuitCity破产 2 _& O# o& J1 r& G7 n( A! ~6 C& o n
■1月21日 % d$ U% G9 M9 I2 R4 }8 k! A
英特尔宣布裁员6000人爱立信宣布裁员5000人
) ?7 t9 R2 X3 J8 s: d ■1月22日
. K7 t8 l, c% U7 h2 L 微软宣布裁员5000人索尼宣布关厂裁200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