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0-5-10
- 注册时间
- 2007-7-25
- 威望
- 0
- 金钱
- 562
- 贡献
- 3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565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44
- 主题
- 10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7-7-25
- 最后登录
- 2010-5-10
- 积分
- 565
- 精华
- 0
- 主题
- 10
- 帖子
- 44
|
塑胶大王王永庆把人分成四类人,勤劳而聪明、聪明不勤劳、勤劳不聪明、不勤劳不聪明,这四类人中哪两类可重用,哪两类不可重用。 依我和大家的逻辑,肯定是勤劳而聪明者可用,不勤劳不聪明的人不可用,这看似很简单的选择在朴先生那里变了样。他说:勤劳而聪明的人不可重用,原因是一个人如果两样全占,看上去是个难得的全才,但这类型的人遇到什么事情都自己干,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其结果就是剥夺了员工的成长空间和存在价值,就会变成这位主管自己“行”而底下员工“不行”(我觉得挺有道理,像诸葛亮手下的人才成长不起来,可能与诸葛亮的全才有关)。相反,聪明而不勤劳的主管反而更能调动团队的积极性,他聪明能指挥全局,他的不勤劳使他能够避免亲力亲为,让手下人忙碌起来,反而使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能体现价值。 另外,勤劳不聪明的人不可用,不勤劳不聪明的人反而能用。后一类人的可用之处在于,他们的存在能让其他人找到自信,一个团队里有一小批这样的“底子”做平衡淘汰用,能在反向上起到“鲶鱼效应”的作用(这种观点最起码非常新颖,我也觉得有些道理)。而勤奋但不聪明的人不可用的原因是,当他找不准方向,走错路时还有股子倔强劲儿,再加上其勤劳,他会猛劲地向错误的方向干,那将会越走越偏,造成的损失也会越来越大。 的王永庆先生对于人才管理是否正确,是否适合我们?这并不重要,但他的一家之言给我一个很大的启示:我们选拔人才时,总是渴望十全十美,要求“完美”型人才,这样的后果一是难以发现全才,另一方面说明我们对人才的求全责备。而王永庆选拔人才,是“缺陷”型人才,并不要求完美。以这样的观点往外扩展,他们比我们更能方便地找到人才。 选拔人才,眼光盯在什么地方?当我听完既不勤劳又不聪明的人在团队中也有用处时,它以极端的表现形式使我发现:每个人的存在都有其用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即使是反面典型。关键是我们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人尽其才,使之能在团队中得以所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