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 ?* G+ G; H9 h' `1 S
7 r) w u8 j5 t4 W7 K3 \% ]4 l最近由于忙于培训,频繁出入于各大机场,周末的时间也参加了一些朋友组织的论坛或沙龙活动,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 x# Y! n9 t9 H8 a8 u
) i8 F; X/ i' p. J. j% K《培训师的工具箱》,一本我在早些年出的书,内容被某本冠以《培训*****工具箱》的图书公然大段抄袭,一个字都没有修改。当然,在抄袭我的那本书的后面,也没有将《培训师的工具箱》列入参考书目。回来后和这家出版社联系,责任编辑非常及时给我回电说要进行调查,但直到今天,还没有进一步的消息。
4 D4 S( ^' e. `* i) X1 O" s+ p
* F/ t8 [1 w! _# o: u+ z# P
我并不是非要苛刻到必须要对方必须把我的书名放在参考书目中,毕竟,这本书的电子版,还是早期的草稿,也网络上被人下载、转卖了大约有几万次,直到目前,在一些知名的HR,培训类网站上,还可以看到该书挂在积分下载区或资源分享区。如果这本书被这么多人所关注,我应该感到高兴。但是,这个性质我姑且将其定性为“剽窃”,毕竟,有商业的目的在其中。
$ ^- O6 b9 U4 L: Q2 {6 c/ M
9 a" E' f. p& P, q9 }在随后参加的一个圈内人士的沙龙中,突然发现,他们也在分享该书的内容和方法、工具。但是,显然,似乎他们并没有完全理解该书的部分内容。分享本身就是我所支持的,所以,他们的这种“引用”的行为我非常鼓励。
/ \* f: C/ j# M3 k( {
6 e& u7 N: I, R. r( E6 e3 b2 F
后面的事情更有意思了,当我和别人在分享更多培训管理的内容时,我非常有信心地表示,分享的内容全部来自于我的一手资料和调研、经历,绝对不会抄袭别人,而且,参加人员如果需要,我可以无偿提供所有的PPT文件。当然,这些内容会在我后面即将出版的《培训体系规划》中出现,而且,本着一贯坚持的原则,我会毫无保留地再次进行内容分享,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知道本次出版的书会在多大范围内再次引起国内同行的抄袭风。
! { u1 x8 z/ H
& X2 e- G, |) F5 x
当然,我关心的不是内容的剽窃带给我多少损失,而是是否能够在培训这个混乱的行业,是否还能够有真正将此做为事业的人一起分享最新的观点,给广泛的同行以正确的指导,而避免被剽窃的人所盗用,更要避免被错误使用其中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