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绩效沟通过程中,员工成为沟通的主体,员工的能力、态度、情绪、业绩成为沟通的主要内容。管理者需要对员工的主要工作及其表现有全面的了解、客观的评价,能够恰如其分地评价下属的工作表现,发现其情绪的变化、能力的优缺,进行快速的反馈与适当的激励辅导。
* ]/ K# i& Z1 `) l) ~- P: g 许多企业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没有真正体现出来,拒绝对员工负责任。企业对员工没有承诺或者承诺不兑现,员工对企业就没有归属感,管理者和员工都是短期行为。这样的绩效沟通,无论多么有技巧,效果也不好。
, @! o1 `5 a; C2 D9 a! P* Y 作为管理人员的绩效沟通的原则之一就是对员工成长负责任,核心目的不是看员工上个考核周期内做得怎么样,而是把员工当成企业的资源,根据公司和人力资源部的委托进行有效管理、培育、增值。 3 U: n6 V8 p& ~& m9 `8 [2 l# a
管理者首先针对的是工作任务与流程,对事不对人,客观准确地进行分析、反馈、评价,以利于今后工作的完善和提升。
3 {% u X+ S% ?6 J 职业人员应该具备自我调节的能力,但在面临事业挑战和压力时,也会产生各种抱怨,这是企业应该注意的。注重员工的生活和感情,各级管理者在绩效沟通的时候会专门询问下属的生活和感情的情况,并积极予以协助。
) N% P5 x6 ~ o0 d" i 有效的沟通不仅仅在于沟通的技巧,也在于沟通双方的利益取向和沟通的内容。绩效沟通同样如此。有效的绩效沟通首先有一个前提:对员工利益和成长负责任的理念和态度。企业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主要考虑自身的利益,很少考虑员工的利益,更谈不上对员工成长负责。绩效管理实际上仅仅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种监控,对于部门、对于员工的监控,而不是完整意义的绩效管理。 + B! p9 B2 W0 r1 U; a( ~% a# k; g
管理者不仅要关心员工的工作绩效、职业生涯等要素,还应该了解员工的想法、思想动态、日常管理中员工的意见等非职业要素,这些虽然似乎与业绩无关,在实践过程中却往往成为影响员工工作态度、工作结果的关键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