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27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垄断组织生存之道:学刘墉、“侍君如佛”是智慧

[复制链接]

20

主题

4

听众

818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9-9-20
最后登录
2014-3-21
积分
818
精华
0
主题
20
帖子
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15:19: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垄断组织生存之道:学刘墉、“侍君如佛”是智慧

5 B T3 g! G2 W, y' [+ f" i

    李泽尧老师在中人网上发了一篇名为《垄断组织生存之道:学和珅、“侍君如父”》的帖子让人感慨颇多。其实和珅的职业生涯可谓是趣味横生,引人沉思。但和珅毕竟下场不好,可以说最终是一个失败的职业生涯。套用一句话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和珅的职业生涯带给我们究竟有哪些思考?在正金字塔结构组织中(中国当前大多数企业),员工的生存之道是不是应该如同李泽尧老师所说的:学和珅,侍君如父呢?

6 Q: Z0 y* k& r# l' _ Q' x

李泽尧老师提出了这样的对策:面对上司应该恭敬不如从命、阿弥陀佛、存在就是合理、虔诚敬畏、侍君如父、领导怎会不喜欢你?怕就怕你奴性不足、碍口识羞、傲骨犹存、不敢表现!

; j s% \5 H: V* ?. U2 O

我想有许多人可能会认同这一点。毕竟“厚黑”也是情商的一种表现。但有一点是,企业不是封建朝廷,企业文化毕竟不同于封建庙堂文化;同时,企业毕竟也有江湖的影子,江湖文化也会影响企业文化。所以说,如果你在正金字塔结构组织中学和珅侍君如父,你有可能投机成功,但许多人也许会落得善始不善终的下场。

; W9 ?# P( Z S. a2 {0 b2 p

原因如下:

* W% ^/ ~2 w4 v% D6 J

1、  你可能会被贴上“狗腿子”的标签,上司欣赏你,但草根对你敬而远之。

( ]% G: o3 X$ Z( X6 i& N

2、  不满意上司的人会“爱屋及乌”地恨你没商量。

; F1 ~: }1 x" J) @5 |8 L! z

3、  世界上没有常青藤。你的上司不能时刻庇护你,他出了问题,你可能会城门失火。

' }- `0 u0 b w$ |

4、  石狮子毕竟不是实狮子。你的竞争对手奈何不了你的上司,未必奈何不了你。

5 X" U! o( i( M* j( {9 ]

5、  你不能保证可以坐在金字塔最顶端,上面的其他人仍然可以敲打你。

" Q( ]+ U$ |' \' b8 q' U

6、  你不能保证没有第二个和珅出现,更不能保证其他的和珅会和你穿同一条裤子。

4 |# W8 O. g, \. m7 @: I" b/ Y

7、  有一天你的上层建筑换了砖瓦,你要小心“墙倒众人推”。

! g1 n* X: [5 |, G4 O5 }2 F

8、  企业文化中的庙堂文化和江湖文化是个很难掌握的天平,你一不小心就会跌个跟斗。

$ i3 G. W& L4 A" T z

9、  厚黑学玩不到家往往会引火烧身,自己弄不好会搞个身败名裂。

, E: i# z* U3 a0 l( J

10、              做奴才做久了往往会有几张脸,很容易引起精神分裂。

* N; c4 N2 Z- V3 H R$ J5 j

……

6 |4 g7 t& W' j8 h$ [ q1 ]* ?( O$ G

和珅最终的结局让人不寒而栗。但与和珅同时代的刘罗锅却能够在改朝换代后也依然“八风吹不动,稳坐紫金台”。刘罗锅高明在哪里呢?用一句话概括是“侍君如佛”。也就是敬而远之。

; c6 k. B8 c) T1 B

据正史考证,刘罗锅和和珅关系应该不错。都是职场高手,和珅的那几手厚黑罗锅未必学不会。但刘罗锅明白一个道理:天威难测,旦夕祸福。我敬重你但和你保持安全距离。反正我不处在天平的两端,远离爱恨情仇的中心,免得祸起萧墙。老祖宗的中庸之道让人不走极端也许是现代人智慧的生存法则之一。刘罗锅的“和而不同,同而不和”可以说比和珅对人性的揣摩要安全得多。任何走人性极端的人往往会有一段传奇,但传奇往往也悲剧收场。

; _; @6 p1 I$ o8 g+ F, Y

青山新雨后

p/ y o: N: g# p+ W: X+ K

天气晚来秋

9 o' H6 T) e) r4 [

明月松间照

7 ?, _- T6 L' G5 w6 y. z1 D3 o2 @

清泉石上流

4 ~) O) O7 m7 Y9 x- H

职场之中,要分清阴阳之界,把握道术之辩。掌握好平衡,找准支点,才能撬得起地球。

% X. ~1 }' o j" U8 ?0 T

附:和珅被诛之谜

% u1 }9 U. U, S6 Q

《和珅被诛之谜》

! {$ a2 k) ?/ w/ U2 @3 F

和珅被杀的原因,一是贪财,二是激起众怒。当然,贪财只是个引子,乾隆朝卖官鬻爵的事情多了去了,贪财不是和珅被诛杀的根本原因。

9 M& F0 R) Y: w- T, B7 M1 h: T8 [

其实,在乾隆皇帝在位时期,就有很多人弹劾和珅的贪婪,也有许多人企图弹劾和珅的贪婪。如果他们的弹劾成功的话,和珅顶多也就落一个像纪晓岚一样流放在外的下场,不至于最终被杀。但是,和珅太有本事了,他能将所有这些对手的努力一一化解掉。他的办法简直是太多了。

6 ^ o, u8 B# q3 ]

对于能力、地位、功绩都比他强的对手,和会不断地在皇帝面前夸赞他们,并且保举他们在京师以外的地方承担一些艰巨的任务,而没有精力与他对抗。

7 ^5 a6 U5 q( B1 [

就说阿桂吧。他比和珅大好几十岁,是满洲人中少有的几个进士之一,可见其学问之渊博;又曾跟随乾隆南征北战,立过汗马功劳,曾任工部尚书(相当于工业部部长)之职。他很不满意和珅的贪婪,一心想把和珅弹劾下去。可是和珅呢,却经常在皇帝面前说阿桂的好话。在阿桂平定了甘肃的少数民族起义后,立刻被和珅保举、乾隆命他在甘肃查清捐监案;接着又被调往黄河,治理黄河决口,赈灾修堤等事情;不久,又赶赴浙江查处陈辉祖贪污案。

# p% U" t1 b! V" g$ v

从此,阿桂几乎整年不辞劳苦地在各地奔波,虽然他早就知道和珅是朝廷的一大祸害,想为国为民除害,却终不能如愿。年逾八十的阿桂只能在病中对家人说:我年八十,可死;位将相,恩遇无比,可死;子孙皆佐部务,无所不足,可死;忍死以待者,实欲待皇上亲政,犬马之意得一上达。

5 Z) ?" j* ~) J) f; Y3 R

对于能力、地位比他弱的对手,和采取的对策是抢在对手前面发动进攻,如前面我们谈到的几个御史对于他的弹劾。我们可以看到,和这着棋真是太损了。他一点后路都不给人家留啊。真是豺狼当道,陷忠良于不义啊。这就激起众怒了。激起众怒应该是和被杀的第二个原因。

6 T. @. j8 \9 n) A0 y. _: E& U

和珅的上述所作所为,使所有反对他的人都认识到了他的厉害;同时,他们也认识到,只能团结在未来皇帝的周围,处置和珅,等待将来吧。可谁是未来的皇帝呀,大臣们谁也不知道,他们就只能瞎猜了。结果,乾隆皇帝的二十几个儿子周围就都有了反对和珅的人。问题在于,诸位皇子又是如何看待和珅的呢?

* T/ G- e% U( k

和珅的一生,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为什么这么说呢?话还要从乾隆立太子说起。

3 C9 ^0 r* g/ ?. \! ^0 c- M; ~

由于有清朝初年康熙立太子时的纷争为前车之鉴,乾隆一开始就不立皇位继承人。所有的大臣和珅也包括在内谁也不知道,乾隆的几十个儿子中间,哪位是未来的皇帝。

& |" a% L, U0 j% `6 F; |

和珅呢,也就从来没把诸位皇子放在心上他在想啊,将来爱谁谁,我先管好现在、先拍好乾隆再说吧。将来的事,将来再说吧。也就是说,在和珅的心中,有的只是乾隆皇帝和和珅自己。他的心中,哪里会有诸位皇子的位置呀。

/ F* Q& j' G) |! j0 `" A# C6 H7 ^

这就铸成大错了。因为,转眼就到了乾隆59年,乾隆皇帝终于到了确立皇位继承人的时候了。

0 e' e* V+ a: \: W

嘉庆为什么如此迅速地杀掉和珅呢?

6 D9 ^8 ]9 D' O' v

有人说是因为和珅富可敌国,扳倒和珅,可以缓解嘉庆面临的财政压力。所谓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就是这个意思。

, X O. j0 Y7 C7 R8 W+ U Z& H5 y7 ]

有人说是为缓解官民之间的矛盾。嘉庆元年(1796年),发生白莲教民变,清军连连失利。嘉庆三年,清军抓住四川农民军首领王三槐,王三槐的口供说官逼民反。嘉庆意识到,正是因为地方官吏皆如和珅似的贪暴,所以屡屡激起民变。嘉庆帝总结说:层层朘削,皆为和珅一人。又说:朕所以重治和珅之罪者,实为其贻误军国重务。所以,嘉庆杀和珅,以谢天下。

* z. j+ h0 a: R4 |, E' S6 N

有人说是为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和珅权高震主。嘉庆说: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而不知有朕。他甚至怀疑和珅蓄意谋反,所以要杀掉和珅。当相权威胁到君权的时候,君主必然采取行动。

0 A' ^) |* _/ A0 N

也有人说这是清朝历代皇帝的传统。清朝以来,无论顺治、康熙,还是雍正、乾隆,都有新皇帝即位后便杀前朝重臣的传统。嘉庆皇帝即位后,延袭了这一传统,以立皇威!

. ]6 B" | t$ s" b

和珅用一条白练了结了自己的性命。上吊前,他口占一诀,为我们留下了下面的一首诗:

# }2 H% i% Q2 r

五十年来梦幻真,

! k) ] \* a) @$ P( n+ c1 | U& |

今朝撒手谢红尘。

l4 u+ l* Z8 `- _

他日水泛含龙日,

) y7 i, t' B+ K9 X# ^+ z

认取香烟是后身。

) e9 P+ o7 z0 S6 p t9 J. e2 Z! R

诗的意思是说,我和珅活了50岁,跟做梦似的;现在呢,我死了。但是,我还会再转世回来的,我转世后将把皇帝牢牢地控制在我的手掌心里,诸位可一定要认清楚啊。 

& m2 i n' H" }; \

在和珅一案处理的前前后后,刘墉做出了巨大贡献。乾隆帝死后的次日,嘉庆帝即复刘墉上书房总师傅一职,入内当值,以供随时咨询。随后,各省督抚及给事中,纷纷上章弹劾和珅,要求将和珅处以凌迟。不过,刘墉等人建议,和珅虽然罪大恶极,但是毕竟担任过先朝的大臣,不得不为先帝留下面子,请从次律,即赐令自尽,保其全尸。为防止有人借和珅案打击报复,避免案件扩大化,刘墉等人又及时向嘉庆帝建言,妥善做好善后事宜。结果,在处死和珅的第二天,嘉庆帝发布上谕,申明和珅一案已经办结,借以安抚人心。和珅之案结束后,刘墉受赠太子太保,可见嘉庆帝对他的肯定。和珅之案的处理,颇得时人的称赞。由此也可见,刘墉并未因公务而泄私愤,而是充分体现了一位群臣领袖应有的风范。

; y2 @4 y, b8 _

和珅死了。死得不但不明不白,而且还成为日后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教科书中最大的反面教员!中国有句俗话,一俊遮百丑!这句话反过来就是一丑遮百俊才适合和珅!毕竟,功不抵过!那么有才能的一个人,落得个身败名裂的可耻、可悲、可怜的下场!他的死,应该警示后人些什么呢?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结论!

$ Y5 C; J9 a7 h/ X

和珅的死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侍君如父”的态度了。在职场中厚黑学需要懂得一点,但千万不要引火自焚。中庸之道在现代社会仍然不过时。现在所提倡的和谐社会不也是一种中庸。想一想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给哪国总理降过全旗,是谁做人能做到这种水准?我们也许会悟出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6 N0 @- z2 y0 o; o/ f. L1 C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 B3 a2 r6 P8 h1 [; O7 q5 I( C

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 D9 L5 m, c& A+ D6 V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