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咨询项目过程与某企业总经理沟通时,谈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理性”与“感性”这一话题,沟通完毕,仔细回味,收获颇丰。所以,想对人力资源管理“理性”与“感性”做系列剖析,描述一个结合“理性”与“感性”立体人力资源管理。2 f5 C: ^* h: Y9 @- h- Z9 c. r
本文“理性”与“感性”立体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文章之一,也企业最关心、最头疼人力资源管理内容。笔者想以此与正做或将要做绩效管理总经理、HR经理们分享交流。 6 M. P, e3 U$ n I% _
一、绩效管理“理性” 4 F0 }0 L: j3 D6 O2 x" L
随着绩效管理这一工具国企业普及应用与实践发展,其“理性”一面已经逐步固化。一般情况下,实施较为完善绩效管理,需要具备以下“理性”内容: 7 L, S$ d+ x! a5 C- s
1、绩效管理原则性 9 |. \: H4 Q$ V. _
一般企业导入绩效管理系统时候,会采用“目标管理”方式,常常表现为“业绩合同”、“绩效合约”、“目标协议”等形式,而其本质都“契约式管理”。作为契约,具有“一旦约定,严格执行”原则性,保证协议双方兑现承诺基础。另外,绩效管理一般会企业正式管理制度,作为企业管理制度,其原则性也不言而喻。
3 \- ?4 D8 C) z1 S- W, Z4 G. u 绩效管理原则性绩效管理“理性”本质表现,没有原则性作为支撑绩效管理,没有根基,没有执行力。
! U3 {1 x7 b, u/ ]) |& ~9 R 2、绩效管理数据化 7 b. H. }! v% h3 h& {5 S5 a
绩效管理各种“契约卡”,会以各类考核指标组成,而考核指标要发挥作用,需要有各种统计数据作为支撑。绩效管理统计数据涉及了企业管理方方面面,用平衡计分卡归类方法,考核指标分为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成长四个方面,所以统计数据也要来源于这四个方面。绩效管理各种统计数据得出,均遵照科学统计方法,严格按照既定统计口径。 + Z- z. p( k& z
绩效管理数据化绩效管理“理性”突出表现,没有数据化绩效管理,不科学,不具有说服力。
5 ?1 n/ k S6 T 3、绩效管理可执行性 / U O; @3 P+ U. }9 @6 v7 J
可执行性绩效管理制度与目标制定过程要考虑关键要素。绩效管理制度与目标,只有符合企业实际,能够切实指导企业行为,才具有实际意义,尤其目标制定过程,一般都会强调要制定“跳一跳能够够得着”目标,也即可执行、具有行动导向目标。
/ K% Y# O: d1 J' B4 o9 E 绩效管理可执行性绩效管理“理性”基本表现,没有可执行性绩效管理,脱离实际,没有实际价值。
- o, A+ x+ x1 M( L " m# E+ p" x+ H) |
二、绩效管理“感性” # X9 J3 o! R3 I/ n
咨询实践,我们看到了一个事实:如果绩效管理只一摞硬邦邦考核卡一堆冷冰冰考核数据,那就不具人性化管理工具,也就很难得到贯彻落实,即使强行推动下去了,也迟早会形式化。 ( G) m) i( O( J: R! \% t
所以,绩效管理仅仅具有“理性”,不完整,没有内涵灵魂;“感性”则绩效管理由一个平面,变成有血有肉立体内涵与灵魂。这里我们谈“感性”,不随意、无原则,而指要考虑、尊重人感受。
% f) A4 i) S' u! G5 ]8 H 绩效管理“感性”需要体现绩效管理实施过程: 2 D5 g- z* W8 X6 m+ d! b* O3 j
1、目标制定——上下沟通,达成一致
5 N" ~. J" M' s9 z$ c' | 我们为企业导入绩效管理体系过程,一般建议企业采用“上下沟通,制定目标”方法。制定目标过程上下沟通,既制定合理目标有效方法,也充分尊重下级意见、听取下级想法重要途径,还将目标执行困难与思想障碍提前扫清重要手段。 7 Q2 u( U* l' s
实践也证明,采用这种方法,能使各级人员执行目标积极性提高,目标达成效果也比以前好了很多。
) F) S* S+ n# a3 Y0 I3 t( b" @& L 2、目标实施——指导鼓励,共成目标
' r+ s# P& k8 a) C3 O8 \8 F 绩效考核不月底累计数据,与员工进行“秋后算账”,而要目标执行过程关注员工表现,及时表扬员工,及时纠正过程不足,时刻关注目标完成进度,让员工有动力、有压力,并及时提供帮助,与员工共同完成设定目标。
; S% ]- U5 Q R$ [/ {4 ^! a 有企业老盯着看“分数有没有拉开差距,有没有分数普遍高了”,而不去关注目标怎么完成,或者为什么没有完成,这与绩效管理强调“过程跟踪”管理思想严重偏离。目标实施过程指导鼓励,作为上级主管管理职能发挥重要途径,如果没有目标过程指导鼓励,试问:“员工凭什么认为你他领导?” ; x3 t5 O! }: Y. g+ h
3、考核打分——肯评价,认真反馈 " {' }; y3 t0 M! |
我曾与企业领导者交流“领导魅力怎么建立起来”话题,其很重要一点就让员工得到尊重、重视与公平对待。绩效管理对员工肯评价、认真反馈,就让员工得到尊重、重视与公平对待有效手段,其激励作用,已远远超出了单纯绩效考核成绩本身。 # O3 W! u( e: N$ V
我们为某零售企业导入绩效管理体系后,正式运行阶段,到企业里了解体系运行情况,其一位部门经理说了这样话:“每次拿到评估后考核卡,我从来不先看成绩,而看总经理写综合评价。我来企业这么多年了,执行绩效管理体系之前,从没见过总经理如此认真给每个下级写这些评语,所以每一次看到总经理写评语,都感觉到他对我重视,对我工作认可。记得有一次总经理这样给我写:本月表现非常好,除了目标卡工作完成之外,过程有突发性事件临时性工作都完成得不错,本月额外加5分,希望继续努力!其实这5分对于我工资系数没有任何影响,但我却很兴奋,这种兴奋一直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 ) s! H- R7 F9 p9 z* p0 e3 d* K
4、绩效面谈——及时沟通,情理交融
/ U% S1 S1 o- u1 W4 Q5 n 绩效面谈上下级之间难得进行面对面正式沟通机会:绩效面谈时对目标完成情况,工作需要改进地方,上下级间能很好沟通;作为下级既能进行工作汇报,让上级了解工作全过程,又能够听到上级对工作评价,格外看重绩效面谈机会。所以,及时进行绩效面谈沟通,既工作需要,也情感需要。我们所服务某汽车零配件企业HR经理孙先生说:“每到考核期末,部门经理们都问总经理不家,会问我安排他们什么时候进行绩效面谈。曾经有一个月,总经理长期出差没有进行绩效面谈,部门经理们感觉很失落。我们公司,绩效面谈已经上下级进行正式工作沟通最重要手段,每个月上下级针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深度交流,找差距、找原因,为进一步改进工作,提升绩效,做足了功课。”
" b3 h4 T6 o, Z3 F& s 而有企业,往往不重视绩效面谈工作,而将注意力完全盯对考核分数分析上,而忘记了与下属坐一起分析分数背后深层次原因,结果导致了绩效考核表面化、形式化。我们为某化工企业做管理诊断过程,与其生产部经理谈到绩效管理问题时,他说:“我看重不被扣了多少分,被加了多少分,而为什么对我有这样评价!” ( U) E& ]( c! y( v8 V
9 ~( m5 g A0 H: c; c$ K三、“理性”与“感性”结合运用
- H6 P1 d0 U; m1 N) n 理想绩效管理,就要将“理性”作为工具,而将“感性”作为灵魂,二者有机结合,贯穿于绩效管理全过程。绩效管理“理性”与“感性”有机结合运用,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7 r# F" w. E; W6 [ 1、“理性”留出“感性”空间
( J5 t* ^( V9 R Y* d 企业制定绩效管理制度过程,要综合考虑绩效管理“感性”需求,将目标制定过程沟通、目标辅导、考核打分要求、绩效面谈等内容纳入其,搭建起“感性”发挥空间。尤其刚刚开始导入绩效管理企业,更需要用看似比较机械方式,引导各级主管去关注绩效管理“感性”要求。
4 X0 k; v" i; S: Y3 W& N, R' C; Q- |" d 制定制度、进行约定时,需要明确约定刚性事项,一定要明确约定,而需要让人充分发挥“感性”因素,才能够取得更好效果,则留有余地。制定各类评价指标时,可以允许上级主管有“感性”发挥空间,要让其自主地按照对员工、对工作理解,建立能够促进工作目标达成评价指标与考评标准。
& z" [/ N( ]3 c) H: d- ` 2、“感性”贯彻“理性”原则
1 [ I' H$ }6 s0 s 绩效管理实施过程要考虑、尊重人感受,“感性”核心要求。但尊重人感受,并不无原则地迎合所有人感受,而以绩效制度为依据,通过“感性”手段激发大家积极性,提升大家执行力,完成绩效约定。绩效管理过程,要坚持绩效管理刚性原则,避免“人际关系导向”,维护绩效管理严肃性,杜绝“老好人”现象,从而保证绩效管理制度化运行。(新闻来源:中国研磨网 发布日期:2010-1-5 作者不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