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把弊端说的差不多到位了,我来分析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 p, j8 v X+ B- u2 S; ~
% Z) x1 D" F5 I; n* i( n! r1、公司的规章制度出现缺位:岗位职责划分制度没有或是混乱导致职责划分不当,角色定位不对,干活干的都不是自己应该干的
+ b2 N' y/ {$ A8 b
* v- Q; `# y) ?: A2、职能部门存在管理上的越位:作为职能部门刚才上面也提到了,拿HR来讲,做绩效管理应侧重是个教练的角色,侧重组织、实施、培训、指导和监督,不要越俎代庖,有时你太主动了,对方也不好意思拒绝你的热情啊,呵呵
0 H9 {5 \% N! s 5 b j; ?& m {
3、直线经理角色发生错位:直线经理的角色应该是怎样的呢?
; F9 t+ r( W/ p! d : s1 D# p2 U# g
以前看过一些资料,总结如下:
' l$ u7 i2 ^% m1 j
9 |0 B& u9 f- G5 W 一、绩效合作伙伴
3 Y4 W' j: W3 s# ~/ j3 ]3 ~% h 管理者与员工的绩效合作伙伴关系是绩效管理的一个创新,也是一个亮点,它将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统一到绩效上来。管理者与员工建立良好的绩效合作伙伴关系,有助于双方达成一致的绩效目标。 8 s$ T/ [ z/ z! \' S" J' Y
/ W4 I. |* \2 P( {: r4 y3 W8 N二、辅导员 9 K, A, U6 d& M
绩效目标制定以后,管理者要做的工作就是如何帮助员工实现目标的问题。
6 c6 j7 a& O) r! G9 |! s 在员工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管理者应做好辅导员,与员工保持及时、真诚、具体、有针对性的绩效沟通,持续不断地辅导员工提升业绩水平。业绩辅导的过程就是管理者对员工进行绩效管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绩效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3 k" m/ ~& f; @, A0 z
! d* O' }- \7 M
三、记录员
( [: i# q. g G7 f+ { 绩效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没有意外”(No Surprise),即在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管理者与员工不应该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判断出现意外。一切都应是顺理成章的,管理者与员工对绩效考核结果的看法应该是一致的。然而,这一原则并不是在所有企业都能顺利实现的,它需要一个良好的数据基础。管理者有必要花点时间,花点心思,认真当好记录员,记录下有关员工绩效表现的细节,形成绩效管理的文档,以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确保绩效考核有理有据,以事实为依据,公平公正,没有意外发生。
9 u, y" j- k0 W
* t) }8 l: l h% ~. {# Z3 u四、公证员 , ^# C" R' j# H
绩效管理系统中的绩效考核已不再是暗箱操作,也不需要。因为,这个时候的考核,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考官,而更应该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看待员工的业绩,作为公证员来公证员工的考核。 5 E! X$ Y& C5 O( }; p
五、诊断专家 6 D ^6 v$ I" C: H1 J" x
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员工的绩效,进而改善企业的绩效,因此,绩效考核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绩效管理过程的结束。在绩效考核之后,直线管理者还要做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与员工做一对一的绩效面谈,将绩效考核结果通知员工,并与员工对过去一个绩效周期的表现与员工进行绩效沟通,对员工的绩效表现进行诊断,帮助员工找出绩效表现中存在的不足,并为员工制定改进计划,做好诊断专家。
}" W# ?: K6 w |: \) S9 t2 [
* M. T8 Y: c: _( \; r+ Q W接下来如何来规避、解决问题?大家踊跃发言,我继续思考,找时间总结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