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毛主席在对留苏学生的演讲中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这段著名的“毛主席语录”放到今天来看,依然需要被铭记,然后继续鼓舞新一代的“90后”青年们。西岸艺术教育培训中心,关注“90后”考生,不要荒废了“你们”的青春! 一部《无所事事夏天的年少》让人们记住了“后高考时代”的空虚。该书的作者陆e人曾这样形容:“后高考时代,不说是空虚反正也是无所事事,在家里呆得憋得慌。”确实,在“后高考时代”长达3个月的时间里,夹杂了考生们太多的情绪——等待、期盼、狂喜、失落、无奈与麻木……如果家长把孩子拘囿于家庭环境,这所有的情绪得不到应有的释放,那么中榜的喜悦会慢慢变得毫无意义,而落榜的失落更是会加重身心的负担。 高考结束了,考生们极度紧张而亢奋的神经突然松弛,从而引发无限的空虚。一般在报完志愿后,这样的空虚症候会凸显出来。考生们大多会表现出患得患失,眼神麻木,无所事事,喜欢外出等。在这种症状中,最明显的就是考生对自我约束的松懈。许多考生“疯狂”地看电视、上网、K歌、睡懒觉、外出旅游,就是想把压抑了多年的想玩的想法全都释放出来。其中最典型的心态有这么三种。 (一)放纵型心理 这类考生占相当大的比例,他们往往认为高考结束就意味着自己熬到头了,所以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弥补这么多年来的艰辛。但考试结束后生物钟突然改变甚至颠倒,这种逆转对考生们的身心有着巨大的伤害。有一些家长更有一种弥补的心态,他们有意纵容孩子的这种行为,而使此类现象愈演愈烈。有些考生也因此染上一些不良习惯,严重的还会误入歧途,每年都出现由此而引发的乐极生悲的情况,因此,建议考生“放纵有边,松弛有度”,尽早回归有规律的生活,健康、快乐、充实地度过高考后时期,也为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做相应的准备。 (二)抑郁型心理 这类人的具体表现是吃不好、睡不好,情绪低落,有些还伴随出现强迫思维、强迫行为、自怨自责,很容易走入心理误区,甚至由于性格突变暴躁,让人觉得难以理喻,与家人争执中情绪一触即发,严重的会出现轻生念头,甚至采取轻生行为。家长们一定要及时捕捉、梳理高考学子的情绪,对不良情绪要及时进行调节和开导,以防患于未然,别让高考再成为许多人生命中的苦痛与梦魇。 (三)茫然型心理 许多考生从原来紧张的高考学习中一下子放松下来后,都会出现一段真空状态期,尤其在等待分数或在填报完志愿后,等待录取结果的过程中,对于考生或父母来讲,都可能会经历这种感觉,但一定要注意及时调整,不能在这种状态下持续时间过于长久。考生尤其要加强自我调理,适度地与同学结伴郊游、阅读、听听音乐、多走进大自然等,或者帮家长做点家务。 任何一个人都必须是经过历练才能成长。面对高考过后的漫漫长夜,“90后”也要学会经受各种情绪的侵扰、抵制各种虚无的诱惑。西岸艺术教育培训中心秉承人文教学关怀,分析“后高考时代”的种种现象,提醒“90后”青年们不要荒废时光,踏踏实实的生活,踏踏实实的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