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17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海外金融人才招聘不理想的原因

[复制链接]

5

主题

5

听众

91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10-7-9
最后登录
2010-8-5
积分
91
精华
0
主题
5
帖子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17:43: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什么阻断海归回家路?4 P0 P  ^, W$ Y+ ~+ i) y/ O+ a5 C
暴风骤雨式的金融危机,满街抱着纸箱的金融人才,引发了国内企业尤其是金融企业对海外高级人才的渴求,但上海金融招聘海外业内精英的行动在09年最终仅2人正式签约。一边是对高级人才如饥似渴的企业,一边是想学成报国的人才,本是一拍即合的好事,却这般百转千回,结果还差强人意!' }6 k) }3 v, |
海量的海归1 @6 c) @6 w/ a/ W1 d- e. r% z
  据201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透露,09年回国人数首次突破10万人,增幅达56.2%。' I& g: f, ~& R6 H7 u0 [
  金融风暴下,海归的数量更为巨大,仅来自上海海外人才服务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该中心受理了7200多份“海归”学历认证申请,比前一年增加了近15%。其中,来自英国、澳大利亚、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6个国家的留学归国人员占海归总数的73.5%。  
$ o% P& E  ~" T# T1 d+ {3 s, s    危机中,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的一名签证官用“签到手软”来形容出国华人的回归热潮。这些海归中不乏企业高管,他们是许多中国企业梦寐以求的人才。
) L8 {& _: c" q/ l1 p4 }    “海外金融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熟,尤其对于外籍人才来说,一辈子可能都等不到一个好机会。”曾在美国摩根大通等国际顶级金融机构工作过的张先生如是告诉聚贤华尔街网猎头顾问,“但中国不一样,在经济的高速发展期,有太多的金融机会,也有太多的个人机会。只要你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1 R8 F6 m5 b/ b9 o/ A1 w# J- T
企业的渴求% q2 p3 z. {; d8 [8 M) d$ a1 ]
  众所周知,国内金融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但这也意味着发展空间巨大。
2 a' `) G, _0 e$ c5 A  金融业是专业性强、知识密度高的行业,而人才是金融业的核心要素,也是金融机构最重要的竞争点。自2009年8月起,随着监管层对新的金融工具、金融手段逐步使用,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更是稳步提升。尤其在新拓金融领域,对国际化、高层次的金融精英更为渴求。
! D5 n, q* d7 h7 N+ i8 l  j 比如,在QDII产品开闸时,基金公司曾高薪投研人才:据07年证监会有关规定,申请该资格基金公司人员配置为:具有3年和5年以上境外证券市场投资管理经验和相关专业资质的中级以上管理人员不少于3名和1名。众多基金公司为筹备QDII业务,争抢具有境外投资经验的优秀QDII人才,使得该职位的薪酬一路往上。据聚贤华尔街网基金猎头顾问王菁了解,目前雇主们一般对具有3年以上的境外投资经验的人员,第一年愿意承受的年薪大约在150万元RMB左右,但随着基金公司对QDII业务的冷静,此类人才的需求及薪酬都会有有所下调。
( N( I" u( X. y$ ~% s+ r8 K 除了新的金融业务的开拓,各城市对功能性金融中心之争,也推动了金融人才的走俏。国际金融中心的活力和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特别是金融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这方面,纽约、伦敦达到11%,香港达到14%。上海正加速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但金融从业人员不足20万,只占全市总从业人数的1.9%。成都建西部金融中心,而金融人才缺口超10万。一般而言,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八个基本特征中尤其需具备大量的一流国际金融人才。金融中心需要大量的金融、会计、法律、计算机、管理、外语等方面的人才,一个具有充足人力资源供给的地区自然对金融机构具有吸引力。- s" c! s- p  p/ c& j' k4 _
  人才一直以来都是桎梏中国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P8 ?6 o4 X4 D: X) ]* L: {3 q
不成比例的成功匹配7 V5 y4 Z8 y5 \- m( S
自金融危机以来,上海、北京、江苏苏州、山东烟台、河南等地海外“揽才团”纷纷出动,多次到欧美等国家组织招聘,但成功签约者寥寥无几。
1 M: {- D1 C, L3 E* a 据公开资料,2008年12月,上海分赴伦敦、芝加哥、纽约三地“抄底”金融人才,共有2176名海外金融人才递交简历,但2个月后,仅有2人正式签约,达成签约意向的也不过51人,这与原先设定的170多个岗位的目标相去甚远。
1 ^, U9 Z2 _0 [( T5 m什么阻断海归回家路?
3 l! B0 O2 g$ G, r    一边是企业的渴求,一边是报国无门的人才,但不成比例的成功匹配数量,海归金融人才仍是“谈的多、签的少、留不住”。“本来早有回国的打算,但你看,现在国内房价涨得那么快,生活成本比国外还高。”一位海外金融人士这样对聚贤华尔街网猎头说。美国有机构通过多年观察发现:回流人才的生存率不高于50%,有相当一批经理人在加入企业后6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内选择了离开。' u" X% d% t# A) f) N
为此,中组部制定了“千人计划”,京、沪、穗等一线城市也纷纷制定了相关引才计划,在如户口、税收、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社保、住房等方面给予一定照顾,以期营造一种宽松、宽容、宽厚的引才用才环境。   2 h& j* e! z, {0 ~
    另外,选择适合的回流方式也是不错的选择。对于很多已经在国外安家的人才来说,“海鸥”表示他们可以跨越大洋两边跑。据不久前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发布的《2009中国留学人才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目前“海鸥”估计已超过10万人,且增势迅猛。跨国企业涉及国际化需求的行业例如投资银行新经济与高科技产业,以及其他行业涉及国际产业分工协作的环节等,是“海鸥”的主要阵地。6 q( L/ h! A( d! w! R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0年将制定下发《关于支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意见》,完善留学人员出入境、居留、落户等方面政策,以配合中组部“千人计划”,并继续实施“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春晖计划”、“海智计划”等引智政策。   6 N4 b1 z2 G! u* s& d
随着政府重视,政策扶持,企业的积极实践,中国离真正的“人
已有 1 人评分金钱 收起 理由
aitong + 20 鼓励分享

总评分: 金钱 + 20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