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4-9-26
- 注册时间
- 2002-6-19
- 威望
- 0
- 金钱
- 8655
- 贡献
- 116
- 阅读权限
- 150
- 积分
- 8771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2269
- 主题
- 911
- 精华
- 1
- 好友
- 2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注册时间
- 2002-6-19
- 最后登录
- 2014-9-26
- 积分
- 8771
- 精华
- 1
- 主题
- 911
- 帖子
- 2269
|
记者与史建明的结识是一种缘分,并且在这种缘分的推动下,我们共同努力着试图来分享他曾经效力的、并且直到今天仍以此为圭皋的宝洁的管理思想以及仍与他一起奋斗的朋友与曾经的同事,毫不讳言地说,这几乎是一种洗脑的过程,在震撼之后的今天,他们终于能沉静下来——思考,于是,我们有了以下反省式的自白。2 d2 L, T' p4 Y! k% v
3 s' a4 A/ k, c- O/ a! S$ S5 D0 W: n
4 ~- F4 t0 s% n6 E: ^' t% U# K
Fight for ererything
+ N# Y9 }% E! j" p9 k a! Y! Q' B' w# A! Z) x. b
史建明表示:在我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当时的中国和现在相比还是比较落后和封闭(当然,与在此之前相比肯定有了长足的进步)。当时学习管理学时,基本上所有的教材都是根据西方的理论发展而来的,那时候在教材里面有很多离我们很遥远的企业作为例子,比如IBM公司,可口可乐公司,也包括宝洁公司。不过说实话,由于这些企业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差的太远,我基本上对书本上这些事情是糊涂的崇拜,有点“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味道,尽管对这些赫赫有名的公司缺乏真正具体的了解,也差不多是言必称外国公司。其实,当时管理学书里面有不少关于宝洁公司的介绍,但是由于很多书都翻译为普罗克特-甘布尔公司,所以等到宝洁来到南京大学招聘时,我都不太知道宝洁是什么样的公司。在那时候,南京大学商学院毕业的学生大多数把省级外贸公司、银行等当作好工作,选择去外企的例子不是特别多。
/ K, f& Z% Z; U5 `6 H% i
4 r: ~8 x8 X; ]5 ^/ q9 y b0 g由于宝洁的招聘实在做的太好,即便在求职这个对学生比较困难的关口,自己第一次感觉自己被人当作人来看,就是在这种感觉的驱使下我应该说是有些带着盲目的理想主义来到了宝洁。当时我的家人甚至很怀疑这是否是一个骗局!
! J- A- _7 @$ B0 x& z5 ~5 S1 m) N# g
8 n) [) \! l) F/ D5 y进入宝洁之后,曾经枯燥的关于跨国公司的描述一下子生动的展示在自己眼前。这种震撼对我来说真的是空前的!多年来我们都被教育来要听话,顺从等,但是,突然发现,进入宝洁之后,在一贯“听话”的原则指导之下的自己变得愚蠢的不会说话也不敢说话了,而且这不只是语言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心态的问题。我第一次感觉到,我必须做回我自己,勇敢的去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即便错了也无所谓。我当时的老板就不停向我灌输:You have to fight for what you want,(你必须去争取得到你想要的)。找到自己控制自己的命运的感觉真的很好,我感觉我比大学时还更加有冲劲了。与我当时的许多同学相比,我真的觉得自己很幸运也很骄傲,因为我比大学还斗志昂扬的开始了新一轮的奋斗。另外,曾经在管理教材中的各种理论,现在突然发现,我们在学校里还在讨论那些概念的时候,宝洁已经在不折不扣的做了,这些生动的跨国公司的管理实践让我们当时学的那些空洞的说教显得除了苍白还是苍白。) p/ ~* u0 E0 v
/ a+ f, m2 K. c/ L: h
这样一些空前的震撼让我被宝洁折服了,发自内心的折服了我开始奉宝洁的训条为神明,宝洁怎么做在很长的时间里,确切的说直到最近这两年,是我判断正确与否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兼听则明的古训逐渐被抛在了一边。而且,由于我大部分的朋友都是宝洁圈子的人,对宝洁以外的中国的认识就特别的局限。甚至夸张的说是一种“不知有宋,无论魏晋”的状态。! p5 s6 ~. `+ ~: }1 ~1 k9 H! r2 F
/ S% f8 U g" Z
5 Q# Z/ x$ t5 IThe Art of War
% u. y4 S8 k" p5 m b- D2 d! f7 i# n, y
在我离开宝洁,特别是开始自己尝试创业时,才深深的感受到自己的局限。我曾经和一位朋友谈到过我的感受,我说,我曾经十分笃信跨国公司的一切,但是,当我花时间冷静的观察和思考这些经验时,我突然意识到,不论国内国外,都有井底之蛙。我很惭愧的意识到,也许我在大力推崇跨国公司的一切时,又不小心掉入了另外一口井,由于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井中,我惊叹于该井的与众不同,沉醉于这口井外的一小块蓝天而难以自拔。
6 i* J; E( N# r$ d% ]
/ s1 C+ H% D9 F( Y c0 a7 V5 @我也曾经不停的问,是不是宝洁的思想错了?再仔细想想,其实是自己把宝洁的思想教条化了。由于自己的经历有限,生活范围有限,使我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 I( y8 z+ F3 c: ?: h
: C2 R. P! [( r1 W也是在这个反思的过程之中,我开始去读中国的历史,去读一些经典的典籍。令我汗颜的是,身为中国人,我怎么对我们的一些光辉的思想这么无知呢?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就简单把这些经历了几千年历史考验的思想作为过时的东西不屑一顾。我有时就想,我们都在口口声声说爱国,但是我们爱的中国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连自己的一些传统的精华都一无所知,我们爱的中国不是太肤浅了吗?我想起了几天前一位哈佛的MBA朋友(她之前也是宝洁公司的)说的一个故事,一天上课时,教授推荐大家去读一读一本叫做The Art of War如果直译成中文就是:战争的艺术,她也奉若神明,等到一去检索,原来这本书就是中国的孙子兵法!可叹啊,在我们把我们的这些古董们越扔越远时,醉心于国外最时髦的理念时,居然还有外国人在研究我们的典籍!谈到这,我又想起了日本松下公司的总裁20年前曾经评价说,松下公司的管理99%与西方公司都是相同的,松下的财务计划管理体系是学习欧洲的飞利浦公司,生产管理学习的是美国公司,而这1%的不同主要来是来源于日本的文化。正所谓:民族的就是国际的!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我们对中国文化的精髓扬的地方少了些,但弃的地方却似乎多了些。- H$ e3 L" M7 \- P
q& a" ~8 B: R4 `4 H' j% \
: T/ H6 o* h* W9 ^2 J N
Get back to basics. H/ |8 M: _% M9 b
8 P b5 q+ e) a7 B回头想一想,宝洁教给了我什么呢?除了专业的技能和态度之外,我觉得更重要的是“Get back to basics”回归本色,其实宝洁的所有的思想都是极其质朴的、任何人都能够理解的语言。为什么我不把这些思想用回到自己身上呢?作为身在中国的企业管理人员,如果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怎么知道自己要走向何处去?其实,如果说的中国与外国管理相比,其区别也应该只是1~2%之间,而这些区别不在于技巧方法,更在于文化的本色。/ c* Z- u% o. a% E ]% q
3 ]4 o( i3 x% X+ F( x9 r. J" s# E
经过这些体验,现在我要求自己,回归本色,做一个了解自己历史文化中国人,在此基础上再做一个中国的管理从业人员
8 E" v. f$ j; o* K- V q* U/ R, R( E. P y9 l# h9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