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9-16
- 注册时间
- 2010-4-15
- 威望
- 4
- 金钱
- 6132
- 贡献
- 1573
- 阅读权限
- 90
- 积分
- 7709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610
- 主题
- 33
- 精华
- 0
- 好友
- 23
     
- 注册时间
- 2010-4-15
- 最后登录
- 2013-9-16
- 积分
- 7709
- 精华
- 0
- 主题
- 33
- 帖子
- 610
|
jhbymx,我的想法是,如果有一個研究是「如何找到優質的期刊reviewer」,在這個文章中他引用了一個理論,建立了自己的假設,然後蒐集證據是否支持他的假設,如果假設成立,則這個假設便成為了解釋/解決問題的一個參考方式,這個理論也提供了一個系統性的思考步驟。如Kenny之前所說,理論在研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一個系統的觀點,告訴別人你在解釋這個問題時是從哪一個角度切入,文章的reviewer就會看看你切入的角度是否合理(我想這是管理科學研究的重點);但也有可能你的研究沒有適當理論可以說明,那你就需要更嚴謹的邏輯推論與證據,來說明你自己建立的理論,也就是說你處理這個問題的新觀點。) `2 O0 }* i* p% y4 b: G
, J& G% ^- a/ y4 i! O' Y- C
但是,周遭偏技術(實務)研究的師長或同學,就認為理論和現實生活差距很遠,他們想要的是準確的預測並進一步進行控制,對於理論僅描述變數間的關係,他們認為高高在上不切實際,所以他們常常說這樣的研究是學術象牙塔的產品。我認為這是因為理論建構與發展的過程中,有一個關鍵步驟是研究者要對現實生活中的現象進行「抽象化」,在研究中化約成潛在構念(latent construct)或其他變數的形式,而這個步驟往往造成某種程度的失真,但我想這是目前以西方為主流的學術界中,所發展出累積知識的方式,這和背後的科學哲學有關。5 i! f# i4 O* p
不知道是否扯遠了?但我認為,技術研究如果沒有理論,所得到的結果不過是data的累積,也許解決了實務問題,但是對於知識的累積幫助有限。兩者的研究目的並不相同,但兩者要常常溝通,不應該是互相批評但不互相了解才是。
7 M$ O; B" K, H" ]( c但我也有另一個疑問,在管理的研究中強調需要引用一個理論觀點,如此是否就不容易產生新的理論?因為研究都是引用一個現有的理論。我記得在某個視頻中Kenny有提到,近幾十年來的OB研究,甚少出現新理論,會是這個原因嗎?或OB/HR的研究沒有新理論也不是大問題,發現新的/有趣的變數關係或是利用不同的觀點來解釋問題,才是研究的方向呢?
% |, r7 J" b- ?不知Kenny有何想法?
, V8 g6 P+ e, G3 w7 q: o m8 g) L$ c4 l+ E5 D2 u, N q
本帖最后由 jkliang 于 2011-3-18 00:26 编辑
& R6 V1 X/ ~- k9 c4 Z, V; P
! d: B2 x" M1 m9 C$ D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