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1-9-22
- 注册时间
- 2009-8-21
- 威望
- 108
- 金钱
- 798
- 贡献
- 287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1193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50
- 主题
- 14
- 精华
- 1
- 好友
- 6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 注册时间
- 2009-8-21
- 最后登录
- 2011-9-22
- 积分
- 1193
- 精华
- 1
- 主题
- 14
- 帖子
- 50
|
过去,很多人对老子所说的“无为”过于狭隘理解,或仅从字面上推断,认为“无为”就是叫人不要有所作为或者不做事情,这是一种及其消极的误解。
, ? V# z0 n( Y; F- V J/ z& K/ z 其实,老子的“无为”之说,是一种高度抽象的哲学概念,其丰富的内涵远非浅虑所能理解的。企业领导者若能悟透“无为”的深刻内涵,就会更加大有作为,因此,“无为”是领导者的最大修为。我理解,老子的“无为”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 m) x! I8 S9 I5 M" g( ?, t0 t. h
第一、要遵循规律,不妄为。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而“道效自然”。这就告诫我们只有在尊重客观规律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所收获。如果是违反客观规律的有为,那就是妄为,其结果也必然“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 p- o9 p" ~, } 第二、要依“无为”,行“无事”。老子说:“为无为,事无事。”在企业中,领导者应当依照“无为”的原则,扮演教练的角色,而不是运动员,要将大部分日常事务甚至是很棘手的事情交给下级去办,让他们各显其能,这就使领导者显得无事——无小事,从而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考虑大事——不是真无事。这是一种重实效、懂领导艺术、善于激励的做法,绝不是无所作为。相反,如果无论谁有事都去找领导,而领导者本人也很乐意去处理那些琐碎的事情,看似“有所作为”实则浪费时间,这种“捡芝麻丢西瓜”的有为,最终会导致领导者对企业无所大作为。所以,韩非子说:“皆用其能,上乃无事;上有所长,事乃不方;矜而好能,下之所欺”。; ^; l- B. ?# c" C. { [
第三、要依“无为”原则,留进退余地。由于领导者行“无事”,这就给了下级极尽智慧、倾其才能大展抱负的机会。一旦他们取得了成绩,领导同样也可以获得好评。老子说:“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邪耶?故以成其私。”这样的话,干事时让别人多努力,自己“后其身”,当取得实效后,别人就会将你推到“身先”的位置,何乐而不为?这就是有进的余地。况且,下级干错了事或者失效了,领导再出面也不为迟。2 a9 E( Q" Q% b3 l$ Q3 a3 j5 d
第四、要依“无为”的原则,不显爱憎。如果领导者不显露自己对某人、某事、某物的爱与憎,那么下级就无法投其所好,就无法想方设法去满足领导者的好恶而达到取悦领导的目的,下级也就只好老老实实工作,不敢用投机取巧的手段达到个人目的。所以,韩非子说: “君见(现)其所欲,臣自将雕琢;君无见其意,臣将自表异。”- ^3 X5 `0 ^8 f7 `& B" D- I2 x*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