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9-16
- 注册时间
- 2010-4-15
- 威望
- 4
- 金钱
- 6132
- 贡献
- 1573
- 阅读权限
- 90
- 积分
- 7709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610
- 主题
- 33
- 精华
- 0
- 好友
- 23
     
- 注册时间
- 2010-4-15
- 最后登录
- 2013-9-16
- 积分
- 7709
- 精华
- 0
- 主题
- 33
- 帖子
- 610
|
Kenny與大家好
6 W' n& I0 O1 d5 S 在研究中定義一個構念A為profile multidimensional construct,根據D1與D2的高與低傾向,分為了A1、A2、A3與A4,若現在我有一個假設A-->B-->C,其相關程度為A1>A4>A2>A3 --> B-->C,請問我該怎麼利用sem驗證這個假設呢?我想到了以下三個方式,想請問大家是否正確。(請參考附圖)
5 b% f- Q% k D" M, y& [% @. ~& ?5 Z% u* b+ r+ Q3 ~
(1) 首先同時建立4個latent,分別為A1、A2、A3與A4,同時指向B,然後檢視這4個相關的大小。這個方法有個問題,當A變成4個子構念時,A變成了4個latent model,下面兩個維度為D1與D2,但indicator為何?如果以A1為中心(任意固定其他亦同),A2、A3與A4到A1的距離為指標,此時A2與A4變成不可區別,因為兩者到A1的距離應該是相似的,則原本A2是D1低D2高,A4是D1高D2低的特性是否就不見了?那就失去原本定義profile model的意義了。5 S! X+ y5 O& o/ R- P4 Y. W
) a- G* f# Z& Z1 N. w
(2) 分別做4次A-->B-->C,第一次讀A1資料檔,第二次為A2,第三次為A3,最後為A4,indicator為raw score,然後比較A與B之間的相關。這樣仍保持各子構念的特性。
$ |/ A, j: b$ ^# Q4 R) W, F. v7 Z4 u' [9 v) I" C
(3) 建立A-->B-->C的模型,indicator為raw score,做multigroup SEM,然後比較A與B之間的相關。
( i& ]% ^* o; Z# W4 w" N; R+ @; w; i
3 c: |2 L" q0 d' @ 感謝Kenny與大家的指導與意見!6 [# w% }! S+ |/ G( y4 t* C" j
1 P2 z' M. X |: ~. O
本帖最后由 jkliang 于 2011-3-22 23:24 编辑 ( f H) M8 ]7 V) S J# r
$ H( N# Q$ H. E0 A8 C.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