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8-4-26
- 注册时间
- 2010-7-15
- 威望
- 597
- 金钱
- 5638
- 贡献
- 1231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7466
- 日志
- 100
- 记录
- 283
- 帖子
- 4120
- 主题
- 423
- 精华
- 61
- 好友
- 830
    
签到天数: 827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注册时间
- 2010-7-15
- 最后登录
- 2018-4-26
- 积分
- 7466
- 精华
- 61
- 主题
- 423
- 帖子
- 4120
|
回复 1楼 芋儿 的帖子
! M3 y0 B9 f4 ?3 ?2 [, t
$ s+ ^8 n/ B0 \* P7 U9 j' P感谢您的邀请!说说我的建议:
. y% `9 r6 C% P# Y& _1、须要对“背景调查”进行定义。因为是讲课培训,我认为对什么是“背景调查”的定义要进行说明。
6 h6 w( G" Y$ B0 p9 [( Y- E2、调查内容有限制。第一、调查内容必须是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内容,参看《劳动合同法》第八条;第二、对调查过程中所得到的个人资料须要保密,参看《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第十三条。
1 ~9 U' J% W6 q' y+ R; B3、进行背景调查前,须要得到被调查人的授权,可以在应聘登记表上注明公司对应聘者的工作经历、学历、家庭等有权进行背景调查,也可以让被调查人进行背景调查授权。7 F1 y2 ~+ f5 l* E" c
4、进行背景调查时,须要依法操作,在授权准许的时间、对象、范围和地点等要求的条件下调查,不能在实际中擅自超越授权调查内容。
5 m. k( d# ^+ U p) V; n5、背景调查报告出来后,若是不符合,则建议最好不要以这个理由来告知不录用,而是寻找其他合适的理由,比如这个岗位因为某某原因被取消。我的司法朋友告诉我:背景调查报告的准确、合法与真实等是形成调查报告过程中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尤其是电话电话调查得到的消息,它的准确性无法确定。5 R+ _3 s. @ v9 e( Z D
6、调查要分类。比如:当怀疑简历真实性而进行的调查叫“真实性调查”;当应聘人的工作技能上有不确定而进行的调查叫“技能性调查”。3 H) `! Y5 m( y3 \0 J1 J& m! M
7、背景调查一般是限于核心员工(关键岗位)、核心技能、核心信息三个方面,好像在业内叫做“3A模式”评估法,往往调查报告也是聚焦于这三个方面。您的附件PPS中体现了核心员工(关键岗位),我按照这个“3A模式”评估法再详细补充如下:' B' m: N2 ?5 @+ L5 o/ I8 p% T- S
第1A:一般是指公司的高管人员、核心岗位人员、财务人员等人员,确认为公司的A类员工;/ W+ O9 M3 | g
第2A:一般是应聘岗位的A类技能,也就是员工担任某项目工作所必须的相应工作技能(经验)是否具备的技能调查。比如:对一名“运营总监”做调查,首先分析这个职位的素质模型要素,比方说其中的“对部门团队的高效管理能力”属于必须要求的,那么我们在调查中就要对这项能力侧重调查,看看应聘者以往的工作经历中是否具备或者体现出来。1 K' c% h, i4 D1 [
第3A:即核心信息,一般是指对员工在应聘时提供的信息资料中的A类信息进行核对,这个A包括:学位学历、职位级别、职位证书、职业道德、竞业限制、技术侵权、泄密违约、薪资等等内容。
" {' |7 ?1 H# p5 Y: U t& f8、对调查报告须要保密,做到具体与规范。比如我这里就规定:第一、背景调查涉及应聘者个人隐私,只限定于公司具有人事决定权的人员查阅,且查阅人员必须对调查结果依照公司制度保密;第二、调查报告未经人力资源管理中心书面同意和许可,禁止任何查阅人员复制、摘录等等行为;第三、对调查结果查阅只能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档案室查阅,查阅完毕及时归档,不得私自截留;第四、任何人员违反本调查规定,视为公司《奖惩制度》中“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行为”,予以解除劳动关系。等等。
# h3 M6 z7 e5 N) }: Y; K9、特别提醒:若是持有授权委托书情况下的调查,在现实中会遇到一种情况:当你按照书面授权找相关的人员时,可能相关人员不在,可是相关人员的同事在,你想节省时间,就找了相关人员的同事进行调查,那么,则是越权行为;想要找相关人员的同事,则必须获得应聘者的重新授权。为解决这个问题,一般都要求在授权书上明确为人力资源部的人员、应聘者原来的直线上级和公司领导。
I0 J8 _+ ?# g# Q! C) J& T1 q10、您的PPS中有“犯罪信息”,这点是有歧义的,须要界定清楚,否则可能会被视为就业歧视。因为对犯罪人员,国家已经进行了惩戒和教育,让其“重新做人”,可是再调查犯罪信息,不妥。比如可以修改为:“是否在逃”。
8 C% y+ ~; m* c9 R \补充:
; G4 I# z5 i2 ~/ m+ N# u11、PPS上最好对背景调查授权书格式固定;0 \/ R& g" d5 D* w. F
12、PPS中的背景调查报告中须要增加:证明人的资料
( t/ M% t! W3 C; o' t/ m- ], T背景调查,实质上是依照法律规定对招聘管理流程进行再造,您做的很用心,以上建议,仅供参考。若有异议,欢迎指出! 6 u/ T0 Q" O5 O9 W
本帖最后由 常诚 于 2011-5-14 09:18 编辑 1 D9 {/ A# m, O; r( e5 w6 Y4 A% T
2 ^, D) f n3 w: A8 @7 J9 e+ {' l
|
-
总评分: 金钱 + 35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