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在总结之前,常诚无意中看到中人网有案例问题的解决方案。所以,请大家首先看中人网理论频道的帖子《把握个性 轻松管理降职员工》(点此即可进入)
这里面已经把案例中的问题予以解决了。
但是,想补充的是:
1、该帖子不应该算作理论,属于转载的一篇文章而已,且内容应该有商榷的地方,个人认为还需配图表。因为里面提及的GFT理论,是张忆博教授在《赢家思维——企业家个性化成功之路》中介绍的GFT思维模型。大家可以去看看这本书系统地了解或者掌握。
2、应用GFT理论进行降职管理,由于GFT理论比较高深,降职员工个性特点类型判断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应对策略的成败,因此通常交由专业的GFT理论顾问来进行。这种工具的应用模式及成本,不是一般的中小企业所能承受。企业员工的降职管理,通常还需要人力资源部门根据经验,采用情感劳动管理等低成本手段进行。
同时,GFT理论应用在降职管理中,侧重点在于发现被降职员工的逃避价值,进而采取策略改善被降职员工绩效或通过手段迫使被降职员工自动离职,这一原则既不符合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原则,也不符合劳动法律侧重保护劳动者的大背景,企业应当慎重使用。
换个角度考虑,工具毕竟是死的,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企业人力资源部的员工,借助GFT理论分析员工的思维决策模式以及个性特点,进而采取对应的策略刺激员工的激励点,还是值得人力资源从业者借鉴和应用。如本案例中的E员工,根据GFT理论分析得出其思维决策模式与个性特点,知道其激励点在于成就感,就可以通过相应的策略,及时认可及表彰其返回销售员岗位后的业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E员工离职的可能,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培训提升E员工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决策依据。
3.从本案例问题来看,这个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依旧处在传统的事务管理或者半人性化管理阶段。E员工的问题,至少反应出公司人力资源部缺乏科学公平、基于绩效表现的晋升机制;缺乏员工晋升后的角色转化辅导;缺乏与中层管理者必要的周期性沟通;缺乏有效的、系统的培训体系等一系列管理缺位的问题。
晋升原本是企业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绩效优异的员工的一种肯定举措,既符合企业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又能满足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理应是一种双赢的结果。从根本上而言,公司人力资源部应该重新审视自身的晋升机制,并重新构建基于员工成长、以员工为本的晋升配套机制。如晋升前的绩效考核体系、管理技能的储备培训等;晋升过程中的双向面对面沟通,晋升对象可能遭遇到的角色变化分析、模拟决策训练以及企业内部资源争夺型的竞赛等;晋升试用期间必要的心理辅导、管理技能指导(管理导师制是一项非常有效的工具)、管理难题介入参考等;即或是晋升员工顺利度过试用期,正式升任,人力资源部也应当周期性进行沟通,密切关注晋升员工的成长,发现晋升员工在角色变换之后的薄弱点,并通过专项训练或者专项指导面谈等方式给予支持。
本帖最后由 常诚 于 2011-8-7 02:2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