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作为该公司的HR负责人,如何向老板解释?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先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 案例一: 在某快消行业,为了迅速适应市场的变化,企业将市场逐层划分,其中最小的组织单位为定格,每个定格的划分是根据不同的市场推进难度、市场占有率等因素划分的。 对于不同的定格采用不同的考核办法:对于市场难度较低占有率较高的定格,主要是考核过程性指标,不考核结果性指标,过程性指标主要包含终端新店开点率、终端陈列生动化布置、客情维护等。结果这些定格的员工这几方面做得非常好,综合测评分数为95分及以上,换算为绩效激励系数为1.35及以上。 对于大区(定格的上一级组织)的考核主要是考核结果性指标,即销量目标完成率,由于提价因素的影响,这个员工所在的大区的销量目标完成率仅为60%,那么这个大区的考核结果换算为绩效激励系数仅为0.6。 由此导致员工个人的绩效较高,组织绩效较低,但是,这与公司总体的导向和目标落地不相违背,因为如果做不好过程性维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会导致市场萎缩。
& ^) Z% ?* W: V$ x4 Q2 F
. D% x2 G- L0 t# p g p: M$ r
借用以上案例,想说明的是:“在绩效考核结束后,统计评分结果,发现,员工个人的业绩分数普遍较高,但公司整体业绩却很差。”,首先我们要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哪些,这些情况的出现是否违背组织的战略目标。 * e r8 J; y1 z2 M9 G3 A% w
* L' K8 J( y1 s
1、如果这种结果只是偶然的,与组织目标不不相违背,这种情况,只需要在接下来的两次考核中持续跟进,根据组织阶段性工作重点调整考核指标即可; 2、如果这种结果违背了组织的战略,产生这种现象是持续的。这种情况下,建议从组织战略目标分解方式、考核指标设置、考核过程实施和数据来源、考核结果运用方面进行分析,分析出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反馈给老板。 8 }* e9 }9 M2 w% h! k% S, W5 r2 I
2、 你打算如何去杜绝发生这类现象的再次发生?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同样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 案例二: 同样是这家企业,甲在A部门工作,工作成绩在部门内部非常优异;乙在B部门工作,工作成绩一般。一个年度下来,由于A部门整体绩效水平偏低(只有70分),因此甲的绩效得分上限是70分;而由于B部门整体绩效水平很高(100分),乙的绩效得分上限是100分。因此产生的问题是,从个人绩效而言,甲远远优于乙,但由于受到组织绩效的“连累”,最终的考评结果乃至收入水平是甲不如乙。 甲愤愤不平,觉得乙是“搭便车”。 不但如此,在这家企业的绩效考评中,A部门和C部门之间也出现了不平衡。甲和丙分别在A和C部门工作,成绩都很优异。一个年度下来,两组织绩效得分都是100分。但由于A部门的负责人要求严格,部门内个人绩效得分普遍偏低;C部门负责人要求相对较松,部门内部个人绩效得分普遍偏高。最终,虽然,甲和丙个人及部门一样优秀,甲的总考评结果却不如丙。 ! j- }* ?. g$ z# M, g# [
笔者认为这类现象主要关系到个人绩效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规避这种现象: ' Z. ^& P( M2 E B6 r
(1)在目标分解过程中,处理好横向与纵向目标分解的关系 企业的战略目标采用自上而下的分解方式,个人承接组织目标,注重纵向目标的分解,同时对于项目性工作、协同工作等以“任务为导向”的组织中,需要引入项目考核与部门体系考核连个概念,根据组织不同发展阶段的项目重点、不同员工在项目中与组织中的不同角色、承担的不同责任,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采用不同的绩效管理办法。 (2)加强对于目标的理解 通过界定、宣贯目标的含义,实现不同人员对于标准的同一认识。通过培训等方式,实现单位负责人的的衡量标准趋于一致。 % z2 W' F! W' Q+ ]7 T& Z3 d
(3)加强团队建设,营造主动合作氛围 任何管理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无论采取多少技术手段、科学方法,最终的考核结果也无法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强调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内部协作氛围 (4)合理利用绩效考核结果 在评分结束后,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手段,来平衡考核结果,例如“强制分布法”、“标准分换算法”、“激励系数法”等基数手段加以调整,避免因为人为主观评论二产生的差异。 - g8 G6 w. z! b& f! q( S( e
F" _4 {6 a; y3 d5 K1 S
9 J' ]/ r$ B/ |; ~; V @ 以上是笔者的思考,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5 ~6 N: d) t$ v! V( | E 本帖最后由 小妮子--Grace 于 2011-8-15 15:09 编辑 # {9 B: D. P! ~
+ z7 A; x, W5 q,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