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1-1-23
- 注册时间
- 2011-9-29
- 威望
- 2
- 金钱
- 1960
- 贡献
- 1622
- 阅读权限
- 70
- 积分
- 3584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18
- 主题
- 11
- 精华
- 0
- 好友
- 2
  
- 注册时间
- 2011-9-29
- 最后登录
- 2021-1-23
- 积分
- 3584
- 精华
- 0
- 主题
- 11
- 帖子
- 118
|
本帖最后由 zhouluyang 于 2011-9-30 01:42 编辑
/ x; X# c3 j, c/ x, z; g% d( q, d% I2 c7 e+ a. `5 ~# x
我的理解:
% P; _6 C; W% c; H. u1 o5 I/ S& l) B1、“一般要求样本量与条目数的比达到5:1-10:1即可”的说法,出于两种考虑。一是,经济问题。为了节省研究费用。二是,最低要求。如,在预调查阶段,可以按此标准进行。抽样工作,其基本原因,在于总体无法获取或获取总体的代价太大。如果可以获得总体,或者能够以可以接受的方式获取总体,我认为,这种情况下,最好不要用样本。比如,我国的人口数量背景信息,通常是通过抽样获得的。如果可以轻易对总体进行调查,那当然获得全面准确的总体信息最完美最科学了。可惜,这成本太大了。所以,通常只能抽样,进而推断总体。所谓的人口普查,只能若干年进行一次,万不得已而为之也。
1 q9 C- {% `6 T# u4 p& |/ [
C* q; k( [. H2 |+ n简单地说,我觉得,只要时间与金钱足够,样本,越多越好。记得有一次加拿大的一位华人经济学家(搞计量经济学的)来我们学校做报告。谈到调查应该到何时结束时,他的答案是:钱用完了,就结束。
' n7 E: i) i4 m6 m6 p5 L; C. b" w
* {7 ], o9 M0 A; p0 f4 Q2、通常,我们做研究与调查,是先研究问题,再设计问卷,最后进行调查。如果是按这样的流程获得你的问卷数据,则不必将数据分成两部分进行,直接将数据按以下流程进行处理:第一步、在SPSS中进行数据观察,即从数据本身来看,因子结构是否理想,即所谓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同时观察数据是否稳定可靠或者说随机干扰是否过大,即所谓的信度分析。第二步、在LISREL或AMOS中先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然后再进行你所需要的相关检验分析工作。做过几个回合后,你会发现,探索性分析与验证性分析,颇为不同。! v" x) p* T8 G
* x1 ]& i9 I1 r N% v3、二分变量,可用SPSS进行logistic回归。看看SPSS的教程即可。二分变量的效度分析,也许只能抽取一部分问卷用常理、常识与逻辑加以判断其是否有效了。二分变量的信度,如何分析?能够分析吗?还真不知道。
: e, o" j. o9 d5 Y( ~$ n- g
: E N; G# @1 T& ]# n我的理解,请Kenny批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