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8-1-25
- 注册时间
- 2002-12-10
- 威望
- 0
- 金钱
- 2947
- 贡献
- 21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2968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265
- 主题
- 97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2-12-10
- 最后登录
- 2008-1-25
- 积分
- 2968
- 精华
- 0
- 主题
- 97
- 帖子
- 265
|
随着建国以来的首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人才强国战略”被正式提升为一项新的国策。人才成为一项国策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人力资源也成为国家第一资源,有许多方面的标志性意义。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大国,这一项国策的出台作为里程碑,在国内国外引起极大反响。本报记者近日走访了国家人事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克良。
1 z5 v# Z- @; j b6 m2 k( [- S9 ~" S7 c
战略创新———人才成为国策, E& l# p; D7 ~/ |6 z
2 |- p: d' ~! F6 B# v2 E
记者:人才强国战略作为一项国策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 w6 r, m8 Q3 P- J& b9 e7 ?/ ~' p! ~
王克良:我们可以看到新一届政府有新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相应地也在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用胡锦涛主席的话讲,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三个必然的要求:应对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职能地位的必然要求。. d, m% o0 e9 _" R V
0 s% ^' y7 T! B$ R+ x% h 记者:如何理解又是机遇、又是挑战的关键时期呢?* T+ {; q- U* k/ Y! F8 I& p7 x
% {" w. n" w9 Z& B j/ E$ F. i 王克良:中国的特点就是人多,但现在看来是一个包袱,在这个战略的指导下,要通过加强能力建设,把这个包袱转变为人力资源的优势。加大对人才的投入,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把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这个战略不仅对国家层面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对我们社会中每一个具体的人才都有很现实的意义,鼓励每个人都成才,人人都做贡献。
4 J$ z) L( ~) ~. D9 H) o$ v# J
% m, `6 x) ^/ k" C" O. }, V5 \ 记者:随着这一战略的提出,主要解决了哪些方面的问题?" T. |: \, J8 E% t6 W
# S: o& C7 ^/ l. k7 S3 l h+ ~9 {; W
王克良:主要是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思想理论方面,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动员全党全社会重视人才工作,营造一种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劳动的氛围;二是在人才工作层面,创新了人才的政策、法规和机制,确实解决人才工作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我国人才工作理论创新、政策创新、机制创新。所以这个战略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正式出台了,对我国实施人才战略做了全面的部署,成为党和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宣言书,大力推进人才工作的动员令,大力开发和凝聚人才的行动纲领。: ~4 f, l2 G5 l; ]
7 c1 }2 H8 _+ s 记者: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提到“机遇难得,人才难得”,人才作为一种国家资源也被提到相当的高度,这一点意味着什么?
* K8 u6 ~. M9 s( n. T# H" B' ~9 v; u0 c8 F* r- V
王克良:人才难得,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发展的关键问题,这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做的一个重大判断。在全球范围内,人才资源越来越重要,相对于物质资源,人才的发展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从三个因素来看:一是放眼全球,正确应对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挑战,增强国家的国企竞争力关键在人才;第二个放眼全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关键在人才;三是放眼全党,深刻把握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增强党的知识能力关键在人才。9 U& L* t3 }) c$ g( {* a
5 ~' r; }0 B- N# @% u- o# P 记者:随着会议的召开以及战略的制定,关于人才有很多新的内容出来,也有很多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这个战略的提出标志性意义在哪儿?* s' @: h4 y9 |3 C5 S: G2 A, m
6 n: X+ e3 z5 v" D
王克良:说明我们党对治国治党的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思想观念不断地递进。党中央国务院从“科教兴国战略”到“依法治国战略”再到“人才强国战略”,战略思想也在不断递进。
, g3 }" \& ^6 D: Q+ M8 _0 v0 ]7 i) i. w* ~
观念创新———学历和职称地位下降
- |! B, Y! |' h- N7 I6 x# |& ?% Q, a) d5 w1 n v; i8 t
记者:那么随着新战略的推出,在观念上有什么重大的突破吗?
4 D9 B& s1 O" l) t2 _) v: P/ U! j$ K4 S$ Z: F$ e$ {* t
王克良:一个重大的亮点就是提出科学人才观,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我们长期以来都是把有一定学历、有一定职称的人作为人才的统计范畴,现在看来这种方法已经不适应新的人才形势和要求,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赋予人才概念以新的内涵。; e6 k9 f2 x) @; T7 V: \4 z+ i
* N5 i' C* K- F+ u$ ~* c, U0 @ 记者:科学的人才观与以前的人才观有什么不同?/ I/ ]; Y1 {) U. a
( X. u2 O# i" w: O 王克良:科学的人才观认为判断人才不是看重学历、资力,主要看实际能力和贡献的大小;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做出贡献的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衡量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的原则,品德、知识、能力、业绩四个要素。现在科学的人才观可以概括为“四不惟一不拘”:不惟学历,不惟职称,不惟资力,不惟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2 X& U5 T F4 b$ Y/ N; R
0 I# o- k( N! a4 C, d/ ^$ C 记者:请具体讲一讲科学的人才观包括哪些方面?' S( L1 v6 j3 ~2 N
. [- B& `6 F/ f' p0 K
王克良:比如人人可以成才的培养观、能力为导向的科学的评价观、各类人才一视同仁的服务观、贡献与报酬相适应的激励观、人才配置的市场观、人才竞争的国际化观念、人才管理的法制化观念等等。如在人才评价方面,会从一元标准向多元标准转变。单项界定向综合界定转变,统一界定向测评界定转变,官方评价向社会评价转变。这四个转变也很有新意,可以看到以后是能力导向,不是学历导向。 L9 x8 c0 E' u. w
( W& o& U1 o+ `$ W! k 记者:除了在人才认定方面的巨大变化,在选人才方面有哪些变化? E) ~) a8 d3 o" t8 H- c+ ]
0 K( A x& @* X 王克良:中央人才工作的会议已做了一系列部署,很重要的就是要贯彻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这种原则,要公开化,要竞争。竞争是人类进步的一个很重要的尺度,优胜劣汰的规律是很适用的。我们搞了现在社会上普遍认为非常好的,比如竞争上岗的制度、公开选拔的制度、公示制度等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变伯乐相马为赛场赛马,变暗箱操作为阳光工程,变少数人选人为多数人选人,变跑官为考官。
' t# c; S9 e' ?* t" ^3 ?1 I( F0 y5 i$ Z
记者:还有一个关键就是人才评价的问题,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观念变化?7 y- s$ X8 u3 L4 U, Y
, Y5 @$ \$ Z* K# ~8 v, Y* f 王克良:就是要树立新的人才评价机制和人才使用机制,只用一把尺子显然是不行的。有三类人才: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类人才不同的评价方式,不同的评价尺度。比如党政人才要重在群众认可,作为重要的衡量尺度,而不是我们现在有些干部追求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些很不好。最终是人民来评价。第二个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市场来认可,你在市场创立了,你的企业壮大了,发展了,这就是尺度。专业技术人才是业内认可和社会认可。
_. J4 E" O0 o& @7 d ~4 I% N @% f7 Y! N: K0 q; Q, l, U
政策创新———公务员不再是铁饭碗
& `, m# r n" Q! b/ J9 A* V+ Q6 T4 U& t# c: S3 v4 G2 X; C
记者:为了适应新的战略,在政策、法规方面会有哪些重大改革?今年会有哪些非常重要的法规出台呢?: D" \% i0 M8 f& }) E/ I6 B
" _- z g5 ^9 K' o0 X 王克良:我们准备出台公务员法,这是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的法,是一部治“官”的法,今年有望出台,正在运作当中。这部法涉及到党政干部管理的全部环节和过程,聘用、考核、奖惩、流动、离退休、提拔、晋升、辞职、辞退,各个方面都做出规定,是党政干部管理的一部基本法。还会有一些配套的条例出来。今后对公务员的管理更规范、更严格。赏罚分明,公务员不会再是铁饭碗。
/ u7 E! b2 i$ x2 L8 W, t6 }
0 n1 |. E5 q. d4 U; S 记者:公务员法与现在的公务制度有什么突破?! s( V3 }9 }! k( O
& s$ E: |" a) o6 I% \
王克良:比如要实行聘用制公务员。今后一部分公务员是聘任制的,而且这部分的范围可能还会扩大。现在有些地方政府在尝试这种做法,拿出一部分岗位来实行雇员制,市场化选聘上岗,工资也很高。这是符合国际公务员改革的潮流。$ ^/ ]" l8 F- o7 s0 H9 V0 S
& g, V& {, j9 t _
记者:户籍制度、档案制度成为人才流动的一个障碍,是否会成为改革的重点?
A6 F H/ c6 ~, a1 v% _$ L( J/ ]) Z2 E+ l' A8 l X2 N
王克良:不错。在户籍制度方面会放宽户籍政策,打破户籍制度对人才的束缚,普遍推行工作居住证制度。现在北京已经实行了工作居住证制度。档案制度提出建立档案管理社会化的服务系统,社会化评价,社会化认可,社会化管理,改变过去封闭、保守的、传统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的内容也要进行改革,包括档案信用、资产信用、能力信用、专业信用、收入水平等等内容。档案将成为经济生活的通行证,职场竞争的通行证。8 L& y5 a9 n7 \: h)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