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4-11-10
- 注册时间
- 2004-3-9
- 威望
- 0
- 金钱
- 10339
- 贡献
- 94
- 阅读权限
- 150
- 积分
- 10433
- 日志
- 1
- 记录
- 0
- 帖子
- 816
- 主题
- 268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4-3-9
- 最后登录
- 2014-11-10
- 积分
- 10433
- 精华
- 0
- 主题
- 268
- 帖子
- 816
|
沙发
发表于 2004-9-2 17:59: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败得聪明:失败是聪明的机会
败得聪明
失败会发生,但怎么才能经受它们,做到败得聪明呢?
不要对自己的家人隐瞒。专家们认为,与家庭的沟通极其重要。“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家人也参与进来。”大卫·法拉利说。这个现象很普遍,公司的CEO们觉得应该保护家人免受恐怖的事实的打击,或彻底地拒绝家人参与。“我有过一位客户,他的公司快撑不下去了,”法拉利说。“有一天,他说他得早点走,妻子要和他一起去乡村俱乐部参加一个正式的社交活动。当时我就想,这家伙真是蠢不可及。公司都快完蛋了,他妻子居然还被蒙在鼓里。还有更糟糕的案例,银行派了估算师到他们家开始办理抵押房产强制收回手续,一无所知的妻人应了门。可以想到,他妻子当然肯定是怒不可遏。”
寻求外力帮助。当麦克·坎迈尔的软件企业岌岌可危时,朋友们都无法理解,他说,通常的反应是,真遗憾那,我应该可以告诉你的。你应该拥有一份和我们一样的工作。其实,我们可以获得很多帮助,只要你去找。当意识到他的食品加工公司将很快倒闭时,吉姆·科尔莫邀请了当地生意极为失败的创业者共进午餐。他们中有人遇到过如何对付银行和可靠的贷款人,有人被银行退票。不管怎样,他们给了吉姆一点希望。当地的小企业发展中心也能给予一些有用的建议和提供安慰。
一位专攻企业学的哈佛商学院教授,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给出如下建议:要输得狠,输得快。如果让企业不死不活地撑5到10年,还远不如歇业划算。人们浪费的不光是钱,更宝贵的是时间。耗的时间越长,付出的人力和机会成本就越多。然而,大多数企业主看不到其它机会的存在。他们太投入了,根本无从发现周围的事物,不过,当他的企业倒掉之后,他的观点会大大不同。他会发现他最值钱的东西并不是那些一直努力在卖的特色产品,而是他创立、运作企业的能力。这个能力将对下一次创业助益极大,就当自己在冒险了。
在公司处境困难时,很多企业主都忍不住继续往公司里投钱。但问题是,如果局内人借钱给公司,这笔资金的收回风险将倍增。你想,如果公司要破产了,作为局内人,你能不把公司去年还回的钱继续往里投?此外,如果在公司倒闭后还欠着你钱,你也要躲在其他债权人之后,千万不要把公司和个人的资金搅在一起,让公司的帐务保持完整。
时刻注意下一个机会。从上一次创业的废墟中可能会诞生新的商机。拿保罗·温纳的餐馆来说,他在倒闭后的馆子里继续热销他的庭园汉堡。这个生意为他价值5700万美元的庭园汉堡公司掘了第一桶金。另一个更好的例子就是塔尔萨的企业主比尔·巴特曼,1985 年他的石油钻探设备公司倒闭后,不堪债主们的烦扰,从而想到专门替人收债。现在这家叫商业经济服务的公司已经价值过十亿美元。
除非你明白你的公司不等于你,否则你很难真地去计算机会成本,或决定什么时候结束业务,或寻找下一个商业灵感。
“正确对待失败的关键,是要找出失败的缘由,是全局的还是有限的,”伯格勒斯说,“如果原因是全局的—比如是你自己的错—那么失败也是毁灭性的。但是,如果是有限的—比如日本人在侵销产品或是公司信息系统的副总裁关键时刻离职—那么事情也许不会那么糟。这涉及到你如何劝慰自己,如何去区分对待不同的前因后果。如果一个人除了商业之外,还信教,喜欢社区服务和钓鱼,”伯格勒斯补充说,“那么他们对公司的行为通常是有限的,从而比较容易从失败的阴影解脱出来。因为,他们的成就感源于多个方面。”
再次迸发
那么,是否明白了公私分明就意味着当你东山再起时,对公司就不那么狂热了?答案没那么简单,也不是说你不会去投机了。你还是有可能把所有的流动资金扔到一个地方。
尽管如此,一旦经历过失败,总是会有一些虽然微妙却有迹可寻的变化。有一位企业家做了一个精辟且耳熟能详的概括,他说:“它让我更谨慎。不愿冒险,也更偏执。”或像杰夫·许瓦兹所说的:“你仍然需要那种狂热去做事,只不过这时,你会处处留神。”所有这些,传达给我们一点:不要怕冒险,但要在每次决策时降低风险。不要向失败屈服,但要牢记失败的可能。要有危机感,但不要被此吓倒。
这是一种微妙的平衡。你更需要胆识,而不只是出生牛犊的豪勇。宁可以有碍于无敌的形象从战场上从容而退,也不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须知,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能有一种途径,你可以不用去经历失败却能得到充分的教训该多好。不过如果能了解失败的意义却不用去承受它带来的痛苦,不是更好么?
亨利·福特在创立福特公司之前,经历了两次失败。他对失败这么定义:“只是一次让你变得聪明的机会。”一位企业主颇有同感,他说:“你经历了这么多教训还不悔改就太不应该了。你为之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感情上的代价,如果毫无所得,那才是真正的悲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