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30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职场天地:跨国高管的角色尴尬

[复制链接]

54

主题

4

听众

4万

积分

榜眼

Rank: 29Rank: 29Rank: 29Rank: 29Rank: 29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4-8-19
最后登录
2006-4-29
积分
41980
精华
0
主题
54
帖子
6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9-29 14:24: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连街上卖冰棍的都知道我的职位不好当”6 ~. u1 ]. `! L1 H: M7 ^ ' ]$ N, J# D1 n9 C   在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越来越多的本土化面孔进入这些外方或合资企业的高级管理层,但是几乎所有的跨国公司高管都知道自己的角色并不好扮演。刚刚离开微软的高群耀就说过:“连街上卖冰棍的都知道我的职位不好当!”# w1 B( B) `* p0 ]1 k3 @1 f8 ` ) o& j& I3 b F2 Q# Y6 R 7 _5 h, c. L) e& v' k5 K2 g  本土化面孔又遭尴尬 . D8 w3 j7 g, T" D! d: V ! s% ?/ c$ L# ]; q) M/ a0 L  上个月,以IT界为主的跨国公司高层发生连串人事“地震”:微软中国总裁高群耀辞职,李金水也辞去康柏中国区总裁的职务;搜狐执行总裁周云帆和技术运营官杨宁同时宣布离职。, f5 E2 ]3 }% j2 h" L 4 g% C8 y+ r" M# v) G5 a9 r* e  半个月之内发生如此多的跨国/外资高层人事变动不由得让人回想起去年12月底刚刚辞去诺基亚中国区副总裁职务的最佳职业经理人刘持金,还有去年11月因与外资控股方达能意见有分歧而离职的乐百氏创始人何伯权等人。更早的可追溯到前年的王志东离开新浪,1999年吴士宏离开微软以及美商网的童家威事件。这似乎应验了一种普遍的说法:外资公司的中国高管虽然位高权重但事事未必如意,最终主导权仍在资本的手中。 * \ R" L1 A# u/ {) l [ g X2 f% e+ b, E* c7 P1 {+ G* M6 L7 I c   高管何为?5 d" d4 R9 U; @8 \$ N8 v- c 1 Z( Y8 u9 O7 g4 K* ^  两年前新浪总裁王志东的离开告诉人们:在企业里面,资本的意志决定一切。原罗兰.贝格中国区总裁宋新宇就此曾评论道:一方面资本确实可以左右公司的一切,有时资本的力量显得很残酷;但另一方面,资本本身也有压力,它也是市场化的产物。几乎每一个职业经理人都明白,最直接和最有说服力的考核方法就是业绩。作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如果不能实现业绩的增长,面临出局则是必然的事情。高群耀虽然在挽回微软在中国的公众形象、开展政府公关等方面有所建树,也自认为任职两年交出来的成绩单还不错,但是微软要求却更高,微软大中华区总裁黄存义曾说过:“在我所负责的地区,如果没有三位数的增长,会是件很奇怪的事情。”高群耀在上任之初的目标是将微软中国的业务增长10倍,但两年过去了,却只增长了2.5倍,远低于他当初的目标值。而去年在与国内六家企业共同投标北京政府采购事件中,只有微软一家企业出局,这就成了高群耀被迫出局的导火线了。周云和杨宁也是在被认为是对搜狐的下一步发展意义不大时离开的。难怪说“增长—增长—再增长”是商业中十分残酷但又不能不遵循的一条游戏规则。 2 G; P$ q" r* O9 Z# Z: G" {$ T1 o- `3 B" P4 B) ~) b5 k) m   业绩高于一切?+ t: x5 ~+ i- E1 M" Y- z $ M3 I" D; J& {2 x   原康柏中国区总裁李金水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指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了解市场的阶段,此阶段中国市场还未充分发育起来,跨国企业在中国只占有很小的市场份额,同时国内也缺乏具有国际视野及跨国运作能力的高级管理人员,因此所有的高管基本都是外籍人士;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许多跨国公司越来越重视中国这个具有最大潜力的市场,而选择了解本地文化、本地市场、拥有本地客户关系并且成本相对低的本地人才就成了首选,因此从海外接受了西方教育后并有多年国外工作背景的海归派逐渐占据了外资公司中国区高管职位;但由于以欧美国家为主的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所占份额较少,所以不会投入太多精力去了解这个市场,同样在选择管理人才时,他们更信任的是自己熟悉的具有欧美背景的人士,但这并不代表是最适合中国的管理者。: U, t H, \* u- v 7 I; k0 ?2 s R: q6 m8 g: K  在外企流传着玻璃天花板一说,华人升到中国区总裁的位置通常就到顶了,如杜家滨、吴士宏加上今天离开微软的高群耀,联系起来似乎可以得出在微软内部中国背景的人才不受重用的结论,宋新宇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在一个企业里最终考核一个职业经理人能力的还是业绩,当然一个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离开是有着种种复杂的原因,但不可一概而论是因为民族利益的问题。. Z% G4 c+ ~ ` 1 h1 X- k" T. S   保持低调谋求未来1 j+ A1 {' f! _8 d9 y2 h) } # O" h. n1 l8 x( W0 y/ ]. G. m$ i9 x  现在,几乎每一位离开外资高管职位的人都明白保持低调对自己未来职业人生的重要性,像早几年吴士宏离开微软时那种张扬的做法被普遍认为是不智的。因为大多从跨国高管职位走过来的职业经理人都明白,无论自己原来的东家对自己做过什么,即使是很大的不公也罢,自己也不可以以怨报怨。因为正是因为在这些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企业担任过要职,才使自己的身价陡升,踩自己的老东家不外乎是自贬身价。而且,很多选择离开的人仍然可能是原公司的股东,作为一个合格的职业经理人,恪守公司机密维护公司名誉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