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6-6-7
- 注册时间
- 2003-6-13
- 威望
- 0
- 金钱
- 4
- 贡献
- 221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227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644
- 主题
- 96
- 精华
- 0
- 好友
- 4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3-6-13
- 最后登录
- 2016-6-7
- 积分
- 227
- 精华
- 0
- 主题
- 96
- 帖子
- 644
|
九种职业的排列是随机的,即排名不分先后。
一、采诗官:飞翔在民间的蜜蜂
小资等级 ★★★★★ 风险指数 0
代表人物 面目模糊,不知姓什名谁
在所有和文化有关的职业中,采诗官是它们中间最古老,同时也是最具有文化品位的一种。在遥远的周代,他们的身影就已经出现在中原的大地之上。
这是一个以诗歌的名义走遍天下的工作,采诗官走到民间总是如同蜜蜂飞行在花丛中一样深受欢迎。民间的疾苦往往通过这些民歌的形式直接被周王及其它诸侯所了解。采诗官在属于他的时代里,事实上担当了国家民意调查员、新闻记者和国家诗歌记录者的重任。可惜,我们无法知道这些采诗官的名字,他们已经在历史的深处浓缩为一个名词。我们无法看清他们的脸,那些来自春天的脸,来自乡土的脸和来自一眼深澈古井的脸,他们该有着怎样一种动人的光辉。
我不清楚这些采诗官的薪水是否丰厚,但他必须由文化人来担任。他的这种忠实的记录,显然是深受人民欢迎的。采诗官来到村庄的日子,往往就是一个节日。村民们也许会备了酒,用过年时留下的半只风干的羊腿欢迎他。他甚至和许多个村庄的女子有了爱情的第一次乃至第N次亲密接触。回到王城,上古的简陋王城,采诗官将在一炬豆火下整理那些似乎还散发出乡土气息的诗和歌。他不知道,他在那些沉沉的夜里刻划下的象形文字,将会成为一个古老国度的文学的源头,正如蜜蜂在采花的时候也从来没有想到过,它们会带来一个声势浩大的人间的春天。
二、侠客:一柄痛与快的双刃剑
小资等级 ★★★★★ 风险指数 10
代表人物 荆柯 聂政 豫让
“十年磨一剑,霜刃不曾试。今日把试君,谁有不平事。”侠客们活在世上好像仅仅为了一件事,那就是逢人便问——尤其是逢上那些看上去像是弱势群体的人——“你们遇到了不平之事吗?我可以为你打抱不平,哪怕为此付出我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韩非子是个知识分子,坚持要用法的观念来治理国家,他对这些动不动就藐视国家法律的侠客们深感头痛,在他的著作里老实不客气地批评说:侠以武犯禁。
侠客中名气最大的当数刺秦王的荆柯,可惜的是他的一切计划最后都在秦廷高大的廊柱之下落空了。
在我看来,比荆柯更优秀和更有趣的侠客是另外两个——比他更优秀的是我们老聂家的远祖聂政,比他更有趣的则是豫让。
聂政本来的职业是屠夫,当侠客是业余的,属第二职业。他行侠杀了人,带着母亲和姐姐逃到齐国,打算隐姓埋名作一个好屠夫,主要业务杀狗。但侠客的名气使他欲罢不能:韩国贵族严仲子带着黄金和毕恭毕敬的态度跑来找他,要他除掉韩国首相侠累。聂政推辞不干,也没有收严仲子留下的黄金。聂政这么做,并不是他决定放弃侠客这第二职业,而是他认为母亲还活在世上,姐姐也没有出嫁,自己还不能死。不久,他的母亲去世了,严仲子前来吊孝,执亲子之礼,使聂政深受感动。埋葬了母亲之后,聂政火速将姐姐出嫁,然后前去刺杀侠累。
侠累身为首相,空有几十名警卫,竟然被武功高强的聂政从容地从首相府门外一直杀进大厅,一剑刺了个透心凉。这时,警卫们围了上来,聂政看看没有脱逃的可能,就举剑自杀了。咽气之前,他用长剑将自己的眼珠挖出来,把自己的脸划成一堆肉泥。他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不要让人们认出他,以免连累他亲爱而苦命的姐姐。
韩国政府为了知道刺客是谁,出告示说凡是能认出这具尸体的,赏千金。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后,知道是弟弟所为,就来到聂政的尸体旁大哭。看管尸体的官员问她,聂荣就说,这是我的弟弟,名叫聂政,是他,就是他。官员说,那你不怕被牵连吗?聂荣说,我弟弟划烂了脸,抠出了眼珠,就是为了不让你们认出他,以便保全我。可这样一来,他的英名不是被埋没了吗?我岂能为了保全自己而让英勇的弟弟死得默默无闻呢?说罢,她大叫三声天哪,在弟弟的身边气绝而亡。
豫让则是个有趣的侠客。他为了替旧主人智伯报仇,三番五次地刺杀赵襄子。
总之,侠客的人生就如此这般地充满了血光之气,这种血光之气可能是他们人生最美丽最浪漫的饰品。但这也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自古以来,有多少侠客不死在剑下呢?所以,他们拔出的那柄剑是双刃的,它既有快的一面,也有痛的一面,而痛和快也就构成了侠客人生的主旋律。套用一句话,那是痛并快乐着。
三、宫廷音乐家: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
小资等级 ★★★★★ 风险指数 3
代表人物 李延年 李龟年
宫廷音乐家应该是一个古老的职业了,传说中黄帝老先生手下也有音乐家为他工作,那是传说,不足为凭。不过,最迟在周代,宫廷音乐家就已经怀抱古琴出现在亭台楼阁之间了。
劳动人民不懂高雅音乐,但宫廷懂,士大夫们懂。汉代和唐代,代表了高雅音乐最高成就的李延年和李龟年们,他们的作品甫一问世,总是有不多也不少的听众发出会心的微笑。史书上明确记载:“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这对一个搞艺术的人而言,难道不是一种最高奖赏吗?
据说,有一回,李延年为汉武帝唱了一首歌,那首歌的确写得好:
北方有佳人,
遗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汉武帝听了这支歌,感慨地说:“好呀,只是这世上到哪里去找这样的佳人呢?”一旁的平阳公主就向汉武帝推荐说,李延年的妹妹就是这样的佳人呀。
因了这支歌,李延年成功地推销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天下一人的汉武帝。后来李延年的妹妹不幸早逝,汉武帝哀伤不已,写了一首诗,李延年配上乐,“令乐府诸音家弦歌之”。这首诗只有十多个字,也是难得的上品:
是邪,非邪?
立而望之,
偏何姗姗其来迟?
四、太守:你们知道我的快乐吗
小资等级 ★★★★ 风险指数 4
代表人物 杜牧 欧阳修
古代中国的各种官职中,我觉得太守最令我心仪。作为高级地方官员,它在历朝历代的称呼有些不一样,比如又叫刺史,又叫知州,又叫知府,但总的说来,它也就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的市长,他们构成了中华帝国统治的主体骨架。
太守又是一种小资的职业,尤其在那些升平的年代,太守往往成为风花雪月的代名词。看看中国的文人中,有如此众多的人都做过太守,你就会明白这一点:谢灵运、王昌龄、韩愈、柳宗元、杜牧、欧阳修、苏轼、陆游……
这些愉快的太守们在他们的任上,大抵境内安宁,国家无事,于是就干些重修岳阳楼呀或是登临醉翁亭之类的雅事。一方面,他们本身是文人,而且有的还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占有重大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太守的职位虽然不是太高,但也不是风尘之下的小吏可比了,人生的各种欲望几乎都能得到很好的调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