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7-31
- 注册时间
- 2003-6-19
- 威望
- 0
- 金钱
- 4548
- 贡献
- 81
- 阅读权限
- 70
- 积分
- 4629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317
- 主题
- 181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3-6-19
- 最后登录
- 2013-7-31
- 积分
- 4629
- 精华
- 0
- 主题
- 181
- 帖子
- 1317
|
沙发
发表于 2004-10-11 22:51: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xu
第三,“坏上司”能增加你处理组织内部事务的政治智慧。
8 ~" v/ z2 |' {3 G' q
) s) @& y8 n5 a( V, s, i, L 任何一个组织都需要政治,有人说,一个好的企业家,必须是好的政治家。组织中的政治斗争,从来就不会停止,只不过好企业与坏企业的分别是,好组织有明确的政治斗争规则,而坏的组织则没有。或者说好的组织的游戏规则鼓励积极的斗争,而坏的组织则鼓励大家内耗,从而导致组织在与别的组织的竞争中落败。国外好像有这么一门学科,专门研究企业内部政治学,只是没有见到译本。
& p: K2 t8 f' U; ?) G& @/ H% f4 @0 n% p R" R$ R
专家出身的人往往缺乏这一课。著名的"陈天生怪圈"就是例证。一九八六年,陈天生到广州,用一千五百元自有资金,加上八百元稿费,另加一位朋友的五千元,办起了一家技术经济发展公司。公司迅速获得了发展。为了图谋进一步发展,他去海南考察。这时,公司内部有人冒充他的签名私收货款。司法机关找上门,内部马上有人栽赃于陈天生,甚至合伙"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彻底肃清陈天生的流毒"。于是,法人代表的工资被停发,办公桌被搬出门外,连铺盖卷也被扔了出来。一时间,各分公司见主帅易帜,便纷纷倒戈,百万资产瞬间付之东流。他又在广州鼎湖区,只身再闯天下,重创辉煌。一九八九年,陈天生白手起家,创办了鼎湖科技实业城。自筹资金,自生自灭。经过三年的苦干,鼎湖开发区终于兴旺起来了。然而,历史悲剧再次重演。就在陈天生雄心勃勃,准备扩大开发区规模时,突然被这个由自己亲手创办的经济组织抛了出来。他抗争无效,静悄悄地走了。一九九二年陈天生与蒲圻市签订合同,以民间方式筹资在蒲圻建赤壁长江大桥、创办开发区。很快,陈天生在家乡这块熟悉的土地上再次显示出杰出的组织协调、招商引资、宣传鼓动等各方面的才能。企业又兴旺起来了。不曾料想,脚下的跳板被人抽走了!陈天生跌了有生以来最大的一跤。乡亲亦无情,他再一次饮恨离走。广州怪圈、鼎湖怪圈、蒲圻怪圈这三个怪圈,环环相扣,一圈比一圈大。陈天生创业,红火,转眼间烟消云散,孤身一人,又回到原点。这种怪圈,在不同的企业家身上反复不同程度地发生。
( V* D p+ D0 w% D, a; ?" Y! S) `7 [8 ]& n( Z8 z
一个人在自己创业之前遇上一个坏上司,逼迫你学习“组织政治学”,那就太幸运了。就算你永远不打算自己创业,学好这门功课对你的职业生涯也大有助益。有一位在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高级管理人员遇到了一个难题:一方面他喜欢自己的工作,对薪水也很满意;另一方面,她痛恨自己的上司。他已经忍气吞声好多年了,现在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于是决定通过一个猎头公司找个新工作。在与猎头公司的交流中他获得了灵感,他把上司的情况告诉猎头公司,委托了头公司为上司找一份工作。当这位上司接到电话被告知有一份新的工作在等他时,正好也厌倦了当前的工作,爽快地接受了新的职位。妙就妙在当上司的职位空缺时,这位高级主管申请补缺并且成功了。他从这次调职中领悟了一种高超的政治智慧,以他在这个组织中一帆风顺。 3 L$ H$ [0 |# J, T, \: F3 f2 P
9 ]3 o: a0 V. R9 E: G" o 在与坏上司的过招中,你还会悟道许许多多的“招数”。譬如,宁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的原则。你现在就得罪小人了――因为一句话,他就要运用他的职权,找茬扣工资奖金。这已经表明是典型的小人了。但是,你能做到不得罪小人,反而利用小人为你服务吗?再譬如,统一战线原则,不要四面出击,一次只能打击一个对手,同时与其他人联合。这点你做的怎样?同上一级领导的关系、与上一级各职能部门的关系,与外界的关系,与一般同事的关系,都是你的环境的一部分。在与上司的斗争中,你做到了“有理、有利、有节”了吗?还是负气而为? a. Q4 B1 d. p3 e0 {
/ D- z- _- G& B0 n! A8 W 这三门功课学完,你的功力必会大长,今后的事业一定会因此而顺利。“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让他遇到坏上司。”
9 n2 B; ], z0 r' |% T% L( {% c# \$ [& Z( [) r! o. k
现实中的问题往往可能是来自于“谁适应谁”或“谁改变谁”的斗争,也许不妨换换脑筋,正所谓“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