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8-2-28
- 注册时间
- 2002-7-12
- 威望
- -3
- 金钱
- 20030
- 贡献
- 184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20211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2547
- 主题
- 253
- 精华
- 0
- 好友
- 2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2-7-12
- 最后登录
- 2018-2-28
- 积分
- 20211
- 精华
- 0
- 主题
- 253
- 帖子
- 2547
|
RE:《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
五、社会保险+ h g! @6 Q! C9 } y9 S( T- p7 {
' E1 E& e5 r' d* V 73、企业实施破产时,按照国家有关企业破产的规定,从其财产清产和土地转让所得中按实际需要划拨出社会保险费用和职工再就业的安置费.其划拨的养老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由当地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和劳动部门就业服务机构接收,并负责支付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费用和支付失业人员应享受的失业保险待遇.
4 Z/ a, ]' s# i6 Q! S" f
X# P3 }( a( T; G: o; F 74、企业富余职工、请长假人员、请长病假人员、外借人员和带薪上学人员,其社会保险费仍按规定由原单位和个人继续缴纳,缴纳保险费期间计算为缴费年限.
* j4 s# J4 t. C0 {. F7 M8 k6 J- |2 x, p' V
75、用人单位全部职工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后,职工在用人单位内由转制前的原工人岗位转为原干部(技术)岗位或由原干部(技术)岗位转为原工人岗位,其退休年龄和条件,按现岗位国家规定执行.
" ]& ?- P2 a2 N; r' n# u/ [0 a' _ T1 f( f8 N
76、依据劳动部《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劳部发【1994】479号)和劳动部《关于贯彻〈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的通知》(劳部发【1995】236号),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的年限和本企业工作年限长短,享受3—24个月的医疗期.对于某些患特殊疾病(如癌症、精神病、瘫痪等)的职工,在24个月内尚不能痊愈的,经企业和当地劳动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医疗期.* G7 g+ |2 P8 _" Y
) C" M! @4 b7 k$ x5 y
77、劳动者的工伤待遇在国家尚未颁布新的工伤保险法律、行政法规之前,各类企业仍要执行《劳动保险条例》及相关的政策规定,如果当地政府已实行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的,应执行当地的新规定;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的工伤保险参照企业职工的规定执行;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劳动者的工伤保险,如果包括在地方人民政府的工伤改革规定范围内的,按地方政府的规定执行.: u. q; c5 P/ V3 X& |* c) h9 K) B
# C- M6 ^" w% O2 x6 |9 n/ n 78、劳动者患职业病按照1987年由卫生部等部门发布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和所附的"职业病名单"(【87】卫防第60号)处理,经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并发给《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劳动行政部门据此确认工伤,并通知用人单位或者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发给有关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者因工负伤的,劳动行政部门根据企业的工伤事故报告和工伤者本人的申请,做出工伤认定,由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或用人单位,发给有关工伤保险待遇.患职业病或工伤致残的,由当地劳动鉴定委员会按照劳动部《职工工伤和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劳险字【1992】6号)评定伤残等级和护理依赖程度.劳动鉴定委员会的伤残等级和护理依赖程度的结论,以医学检查、诊断结果为技术依据.
2 ]8 x2 \/ [, u, U, ]+ r4 h5 w b! W4 p/ ~' f7 j! b
79、劳动者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用人单位应按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规定进行工伤事故报告,或者经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进行职业病报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有权按规定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如果用人单位瞒报、漏报工伤或职业病,工会、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经劳动行政部门确认后,用人单位或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应补发工伤保险待遇.5 e) j7 z2 ?2 X4 z, [
7 b; e0 W0 J8 s! p, _) s) Z1 U 80、劳动者对劳动行政部门做出的工伤或职业病的确认意见不服,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E" W! C: W4 V* p! q5 n2 q
5 }$ {5 w1 L7 f5 P2 v
81、劳动者被认定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后,对劳动鉴定委员会做出的伤残等级和护理依赖程度鉴定结论不服,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对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所依据的医学检查、诊断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要求复查诊断,复查诊断按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劳动鉴定委员会规定的程序进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