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6-8-25
- 注册时间
- 2004-5-17
- 威望
- 9
- 金钱
- 93628
- 贡献
- 790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94427
- 日志
- 0
- 记录
- 5
- 帖子
- 3621
- 主题
- 985
- 精华
- 7
- 好友
- 2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 注册时间
- 2004-5-17
- 最后登录
- 2016-8-25
- 积分
- 94427
- 精华
- 7
- 主题
- 985
- 帖子
- 3621
|
作者 西言
Email: embooks@126.com
[color=#8A2BE2]
最佳新人奖
新华出版社[/color]
2年前这个属于中信的奖项随着中信的大规模膨胀和成熟,也不得不换人了。别以为我们仅凭一本《细节决定成败》就把这个众多新人垂涎的奖项轻易给颁发了,事实上新华出版社在采购外版版权上已开始被关注,就如同当年大家突然发现很多财经书的版权竟然一夜间被标上“Sold to CITIC(授给中信出版社)”一样,我们再关注一些海外经典时,新华出版社已经成为了买家。备受敬仰和推崇的维克多·弗兰克的《追寻生命的意义》、管理长青树约翰·马克斯韦尔的领导力系列、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的《巨人的脚步》,还有象《硬球》、《偏见》等时政类大财经领域的书,不经意间,新华出版社悄然积攒了冲击的力量。可惜,阵容、气势以及运作能力比当年的中信多少还是差了一块儿,差在哪呢?也因此,坊间的人们愈发怀念起当年初生牛犊的中信那种搅动市场的霸气与激情来。
[color=#00008B]最佳变革奖
中信出版社[/color]
也许外人看,似乎这个奖和中信并无关系。
这个所谓变革有两个讲法。一来是中信的本版财经书已足以和外版书平起平坐了,随着去年至今年陆续推出的《长大》、《水煮三国》、《孙悟空是个好员工》、《领先之道》、《风云际会》等书的纷纷上榜,原本寄予厚望的国外超级畅销书《困境与出路》(The Innovator's Solution)、《咖啡店》(Beans)、《最优理念》(What’s the Big Idea)、《优秀的承诺》(Revival of the Fittest)、《野心与愿景》(Will and Vision)却波澜不惊,销售之不理想无不令坊间人扼腕痛惜。
这第二个变革则可以说是在市场面前的再次定位,即从追求品种数量到单品种质量的转变。当人们还在争论中信是否一年出了1000种书,是否还有1000多个版权储备时,当大家半信半疑地谈论所谓“中信的崩盘”时,中信已然大幅放慢了脚步。自己的痛还是自己最清楚,20%的畅销书产生的利润不足以填补80%的其他书的亏损,那么我们何以能只做那20%呢?
中信的针对20%的调整无非以下这三种类型,一是老书挖潜型,《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韦尔奇自传》等由畅销到长销,中信的这种关注更象是一次反刍;二是无心插柳型,可以说成君忆的“三国”原本并未被看好,包括作者本人都惊讶于几十万的销量,出版社此时当然是抓住不放了(也就有了后来的“孙悟空”);三是集中火力型,五月间的桂林书市,关心中信的人开始猜测是否其以后每个月只出一本书了,原因无非是当时对朱德庸漫画狂轰滥炸般的宣传,中信以毕其功于一役的架势告诉跟随者“什么事都在发生”。
[color=#8B008B]最佳成就奖
机械工业出版社[/color]
去年机工社就把全国零售市场的头把交椅拿了过来,财经书领域,机工社社本部和华章齐头并进,华章的《执行》《差距》,社里的“借口”、“金科玉律”,相互呼应,别有情趣。这情趣在哪呢?不细看时,两者共打机工品牌,然而差别还是明显的。
华章延续着多年积累的外版引进的思路,在中信的强势垄断下,依然能买到《门口的野蛮人》、《由此,踏上成功之路》、《这是你的船》、《4+2》等好书,其从计算机图书的成功战略转移,让当年并称“计算机四强”的电子、清华、邮电等社羡慕不已。
而社本部的书多少有点黑猫白猫的味道,“借口”、“自动自发”、“金科玉律”等大多销量惊人,不管是工作室编撰打上外国人名的也好,还是外国人去世后版权无需付费的也好,只要有市场,为什么不做呢?
机工社强大的发行能力也让众多的工作室和图书公司趋之若鹜,慢慢的机工社倒是更象是一个包容百家的图书运作平台,你看,“缘缘堂”也承认沾了出版社的光,不是吗?
这个强大的渠道几乎是“马太效应”的书业实例,勋功章上自然应该有华章的一半。不可否认,多年来华章的书也打响了社的品牌,如今再回头看这一积累阶段已可谓千金难求了。
[color=#8B0000]最具潜力奖
当代中国出版社[/color]
《华为真相》和《习惯的力量》让当代中国社终于在财经书的舞台上露了脸,尽管一直以政史书和领袖传记为主,但华文世纪、同道新文、读书人等财经主力军的加盟,让当代中国社成为财经书领域最具潜力的候选者。
同道新文以《华为真相》和《德隆内幕》挑动了读者对国内企业关注的神经,华文世纪凭借其《个体的崛起》、《情绪资本》(Emotional Capital)、《大卖场》(Call of the Mall)、《科特勒说》(According to Kotler)等海外作品成为了版权引进市场的强有力的竞争者。读书人换了多家合作方后,也开始了和当代中国的战略合作,《泥鸽靶》的大肆宣传也多少让出版社改换了以往沉闷的形象。
据说,新华书店总店签定的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全面代理的出版社就是当代中国,这个原本规模很小的社何以备受关注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