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10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内知名地产企业的用人之道 (转)

[复制链接]

13

主题

4

听众

63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4-6-1
最后登录
2005-12-26
积分
63
精华
0
主题
13
帖子
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18 10:18: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如今的地产企业都在积蓄力量来争食重洗洗礼后的市场。而地产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从项目的设计、策划。规划、融资、开发、建设、销售等各个环节缺一不可,尤其是高端人才的需求更是各企业不惜花大量的”银子”聘请的对象。随着地产市场的竞:争力度加大.有行业背景与经验的猎头人才将是各地产企业争相猎取的目标。从而使整个猎头市场也变得备受业界关注。 ( b7 {! U% t: @$ v( M6 ~1 z3 X 4 U( I7 o6 A5 k9 [" Z+ g+ A 房地产业一直拉动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无论在经济发展的低谷还是持续发展的今天,它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一组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份量:今年,地产投资资金占有量占到我国固定资产投资20%左右,去年是约为18%。近十年里房地产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而随着去年土地;及金融体制改革,今年的国家宏观调控,使房地产业遭受前所未有的中击与洗礼。如今的地产企业都在积蓄力量来争食重洗洗礼后的市场。而地产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从项目的设计、策划。规划、融资、开发、建设、销售等各个环节缺一不可,尤其是高端人才的需求更是各企业不惜花大量的”银子”聘请的对象。随着地产市场的竞:争力度加大.有行业背景与经验的猎头人才将是各地产企业争相猎取的目标。从而使整个猎头市场也变得备受业界关注。 ' a) D/ l2 |' i- G1 D1 o( w 4 J0 g$ [, L0 d! W! U  第一, 有很强的进取心和热情的人,这一条实用于所有的职位,无论从高层职位到一般的员工的职位,都是企业所看重也是在运用中比较放心的。 4 a- h, O* _' x( ]( L$ A: C6 G1 e9 r" G   第二点.有非常强的沟通技能,这是一般企业都普遍希望自己 的员工能具有的特征,这对于企业的贯彻力与执行力上有很大的帮助。 0 r+ v4 l* C7 n - M, B# |$ L0 N0 C' ^   第三,企业希望有你成功的经历、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成功经历过一些销售、策划等,有了这些事件的经历,企业就会有了对你的评价体系。 6 f' Q4 y3 E4 m- U $ [% S8 @0 y0 g% P2 R  第四,对企业的高层职位来说,他希望这个人具有更理性的思考,这对于企业来讲是很重要的,且对理性评价成分占总体评估的较大比重。 " `9 v/ ?5 O2 R+ t0 H ( P: [9 w; k$ }% A8 Q. ^  第五,有较深的城府性。能适应与应付不同的事件与人物。 9 u% h# o3 E8 L/ E # W. L9 Z: g8 P& j: D$ `. s# V t   第六,有很强计划和组织的能力。 \7 r. f0 l+ S. Z; N- J6 M3 x / }" i" A7 @3 D9 P8 c u! @  第七,有很强的承受巨大压力能力,这个是比较通用的素质,无论是高层的职位、还是一般的职位,一般企业都比较喜欢运用这样的人。 $ d ?9 ?' q, @# Q. O 4 K1 e2 T$ a4 r   如果你具备了这几条.企业还是比较愿意用这样的人,这是这个比较通用的东西。但是各个企业有各个企业不同的情况,在选人、用人的时候,确实是不一样,有的企业是重实力、重努力。有的企业是重领导才能;有的企业是重资历;有的企业重潜力,主要看你的潜质是否好。 ?# i& P- \! i 9 h" o0 D! @0 |2 C  下面是国内一些知名的地产企业的用人之道。 " `) m* t& N# F) i3 u : L2 Q0 F& w: R3 x# r2 z& y  SOHO中国:(潘石屹)运用成熟型人才代替需要经过培养的一般人才 ' {+ z% D$ k% r( N* s A( z; [. O3 Z/ e" ]   潘石屹一直以来在地产企业用人上一直都比较”狠:高于市场平均薪酬15—25%的待遇来用你,严格的约 束机制迫使你高速工作,但觉得没有多少用你的余地,一下子裁掉你,没有商量的余地。此外,用人的机制上实行比较严厉的绩效考核制度——“末位淘汰制”,让你永远有压力。在用人特色上,众所周知SOHO的“99朵玫瑰”。足以代表潘石屹的用人风格。总结来说,他的用人,尤其是高管人才,更愿意用成熟型人才来代替需要经过时间培养的一般人才。以达到节省成本与降低风险。与之相类似的企业有珠江地产,中海地产、合生创展等企业。 5 e( i3 d9 d' z& N! ~5 [8 [ % v' \0 n) z4 i1 g9 e   评论:他的用人的机制会决定在某一个时间内进发:“营销部集体辞职事件”,企业不能长久的留住与企业一起成长的人才。但就所开发项目来讲,在一定的时间内是允许企业不断的换血的。 $ r7 }- z) K! Y, C5 n# o : |5 j R$ I# d$ v" C$ E   万科(王石)运用自己企业从零开始培养一直到有能力、有潜质的人才 d2 o, X, X6 B* v5 r 5 U0 M& m' n+ W, a# o2 D  万科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地产业的老大.所以在用人机制上万科 自有大家风范,从对大学生的招聘到培养直至到万科的管理岗位.万科做的成绩都是有目共睹的,在行业中来讲,许多的地产企业一些各种岗位的人才都来自于万科,这就说明一个问题:从把大学生从零培养到成为一个优秀人才,而最后企业却没有留住人才,这就说明企业在激励体系中有所缺陷。当然,这与大学生的盲目流动也有很大的关系。但无论从那种角度来讲,万科在用人上都是值得褒奖的企业,他对于整个行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用人特色上:人才与企业一起成长,对企业文化、贯彻力、价值认同感都比较强,属于难复制的企业,生命力与抗风险力较强。与之相类似的企业有华润置地、金地集团、中远集团、华远集团等,这些企业一般有较强的实力与长远的人才规划。 ; n& S. Y) P# M! w" @* B6 k2 U/ _4 N5 `( F# {   评论:万科的用人就象王石喜欢.的登山运动一样.从头开始,一部一个台阶,倒是应了“仁者见山、智者乐水”的道理。 " I9 @; b' V6 m! ]$ f& z6 e 9 \7 W' C$ m' I! H+ Y/ j& Q! f   5 v6 _* {: K7 {  万通实业(冯仑)以资本的投入来借助其他企业的人才 . u4 k+ ]% w7 L! p ' G J- Y; d6 [0 c. ?$ L" }  万通实业是一家强强联合的民营企业,其董事长冯仑是一个善于”玩“资本的高手.同时也是一个崇尚于《道德经》理论的思想家。其企业有很强的整合资源的能力,对资本投资及规划是行内的专家。企业有很强的企业文化与内涵,这使得公司对人才的需求有创新能力、思路开阔、较强的执行能力、不断的学习并与企业一起成长的员工。 " V7 U; b! t# ~6 i+ o) c/ } 6 J' a1 Q( p9 i+ Z1 T- Y+ E   6 F* j. m ^& J. ], y  北大君士运用一流的人才创造一流的企业 & W- ?% K! V) `+ v% x+ a , n2 w! w# C: ?9 ~ ^* j  北大君士进入地产业是96年,有做IT的背景。公司老总做事也比较干练,思想比较超前。比较喜欢用创新意识较强的人,他自己本身也是这样想创新的人.他也愿意用创新意识比较强的人。他用人的时候,都是用一些除了有成熟的经验,还要有成功经历的人之外,在性格上他希望这个人总是要打破陈规.或者打破原来的经验.有一些新的想法、奇特想法的这样的人。他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能力。 . E1 f: p7 J" K& O0 a4 z. o ) Z4 Z- O3 Q! `# J N  金地集团(陈长春)运用以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入为辅,实现对员工的“专业”与“管理”系列发展的培养 ) j* V5 \# u% A! ]# R1 k$ i. V- o $ Z* B# O# }8 @- Q% }( {  在金地集团始终坚持“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的人力资源理念. 公司不仅关注员工的业绩表现.而且关注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个人能力提升。业绩和能力是两面相得益彰的一枚硬币,都能熠熠生辉,与时俱进。公司提倡员工发展的“双轨制”,即“专业系列”和”管理系列”。”专业系列”:员工在自己所热爱和擅长的专业领域向深度发展,成为该专业领域的“专家”或“权威”。“管理系列”:热爱管理工作并具有管理才能的员工。将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和专长,向“企业管理者”方向发展。 , a$ v! {, e3 M d, L / s. W/ b* e$ e) u p: u  5 d. r9 R. h: Y1 {. G# J+ b ( q9 Z" k7 C1 a) @. c  评论:珠江的用人机制比较注重实际,在一个岗位会让你有多次的尝试与磨合.企业比较注重你实际的操作经历与经验。对于人才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 " b; k: z# ^1 E- z* [9 [; T 2 e }% b0 l* N7 M# u, o  从上可以看出,企业的用人之道,在中国就现阶段来讲实际上是企业老总的“内圣外王”之道,如果求其意而不是字面来看,这可以说是中国企业老总们哲学观中心的问题。无论老总们或仙或道或佛或其他,但都摆脱不了相同的一点:企业老总的哲学观决定了企业的哲学与企业用人的哲学,在中国社会里这将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现实。(完) 5 K3 d$ C1 Q( M- N C1 y5 _) W# O* E 文章来源: www.aq800.com HR资料工具共享中心 guo_huihui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