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4-19
- 注册时间
- 2005-3-9
- 威望
- 0
- 金钱
- 40789
- 贡献
- 33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40822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697
- 主题
- 544
- 精华
- 0
- 好友
-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5-3-9
- 最后登录
- 2013-4-19
- 积分
- 40822
- 精华
- 0
- 主题
- 544
- 帖子
- 697
|
沙发
发表于 2005-3-22 12:39: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人力资源管理四大机制
*将员工的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进行有机结合。薪酬体系设计不仅包括企业向员工支付的工资和奖金,同时还包括对员工的长期激励,即股票期权计划。通过在企业中引入员工持股和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方案。
, d- O5 _5 R! V# v) H
/ ~$ Z" l9 y: ~" k! B, X 通过上述几项薪酬设计原则在操作上的落实,薪酬体系就能够有效地满足员工的内在需求,充分体现员工的付出与回报的对等性,从而实现对员工的有效激励。: A6 B& s" a }* N
5 `4 @+ U3 P) \- \
2.职业生涯管理与升迁异动制度5 w$ H' e0 |/ W( Z7 |0 c; I
企业传统的职业生涯通道是建立在企业的职务等级体系的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官本位的职业生涯管理制度。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往往倡导建立多元化的职业生涯通道,为同一个员工提供职务等级和职能等级两种不同的职业生涯通道,即一位员工可以选择成为企业中的管理者,也可以选择成为企业中具有核心专长和技能的专家,专家在企业中也可以获得和管理者同样的报酬待遇、权限、地位和尊重。+ x1 l+ n" i1 c" t; I( `( G
- C; I5 C% z7 B! z
3.分权与授权机制" {) C! B/ Y$ |; S5 C8 ?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型工作者,不仅将薪酬分配和升迁发展看作是一种重要的需求,而且将组织所赋予的工作自主性和工作权限也视为极为重要的工作要素。因此,企业建立科学有序的分权和授权机制,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组织运行的效率和效果,同时还是对员工进行激励的重要手段。所谓分权与授权,是指根据组织中每个部门和每个职位的工作职责与内容,同时充分考虑任职者的成熟度、企业制度化管理的规范性等因素,合理赋予每个员工在财务、人事和业务方面的权限。$ w) r3 o' {' C/ Q
3 l/ Y" H P' T2 ?' t
三、约来机制
& r3 k: ?1 V* N5 }8 [7 T1 p 所谓约束机制,其本质是对员工的行为进行限定,使其符合企业的发展要求的一种行为控制,它使得员工的行为始终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约束机制的核心是企业以KPI指标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和以任职资格体系为核心的职业化行为评价体系。
5 s+ A7 d7 e7 U! Q" C
" S+ h. q6 V/ s1.以 KPI指标体系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
8 H \7 J. z0 w$ V, [' V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KPI指标体系是企业牵引机制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将员工的绩效与其报酬待遇相挂钩,实现对员工的有效激励的前提和基础。除此之外,以KPI指标体系为核。肝的绩效考核体系也是企业约束机制的核。hKPI指标体系一方面来自于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分解,另一方面来自于对外部市场需求的分解,通过这两种分解,使得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外部市场的要求能够有效地传递到组织中的每一位员工,将高层管理的战略职责和市场终端的压力都得到无依赖的传递。同时依靠将KPI指标考核结果与员工的报酬待遇、升迁发展相挂钩,依靠利益动力机制形成对员工的约束。, H2 s0 h6 n5 f2 N2 J. I) W
$ m' l5 D) A* t( ]2.以任职资格体系为核心的职业化行为评价体系
- m5 _" U( f$ r8 D5 L! `. j 任职资格具体包括完成工作所需采取的行为,以及在背后支持这些行为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等。任职资格的关键在于行为标准和要求,而这种行为标准和要求又来自于对流程的分解和对工作内容、绩效标准的分析,只要员工按照这样的行为标准去指导自己的工作,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4 F2 c: T8 M3 V5 M/ f - R1 Z: X1 t8 b6 H% C( w
因此,基于任职资格,可以建立企业的职业化行为评价体系,即参照任职资格标准,去评价任职者的行为是否符合组织的期望、流程的要求,是否能够支撑企业的战略目标,获取高的绩效水平。因此,一旦将这种职业化行为评价的结果与员工岗前培训、薪酬待遇、升迁发展以及竞聘上岗等相挂钩,将能够对员工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实现对员工的行为纠偏,使每一位员工的行为符合组织的期望和流程的要求。9 \- S9 _' b4 ]; H( x
7 A3 H( [4 I" P) O T& `5 S3 _四、竞争与淘汰机制 P/ R( Q+ W2 x; n9 m" v' Q. s1 G
企业不仅要有正向的牵引机制和激励机制,不断推动员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业绩,而且还必须有反向的竞争淘汰机制,将不适合组织成长和发展需要的员工释放于组织之外,同时将外部市场的压力传递到组织之中,从而实现对企业人力资源的激活,防止人力资本的沉淀或者缩水。企业的竞争与淘汰机制在制度上主要体现为竞聘上岗与末位淘汰制度。5 y" \& P6 [/ p- M9 V$ Q' `
, H) t, b- N7 G
1.竞聘上岗) A4 H( r( [3 n
客观地讲,一个组织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对工作岗位提出的新要求。所以,无论是对员工个人,还是对于组织而言,都面临着重新选择和重新安置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建立公平有效的竞争上岗制度,全体人员,不论职务高低,贡献大小,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重新接受组织的挑选和任用。, @0 r7 }+ z8 @6 I- I) M, H$ R
( T2 A. s$ q2 l5 |2 ?1 A4 i! v 竞聘上岗制度可以避免或降低部分人不平衡的心志,有利于强化员工的使命感、责任感;同时也有利于打破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传统观念,摒弃论资排辈的落后的体制。
3 Z. x& q! e6 a- c6 ~
6 Y% I$ Y& p, m4 h# g# f# A, [2.末位淘汰0 C6 \4 ^& _( q: @
末位淘汰并不意味着完全要将排名最后的员工淘汰出组织之外,而是可以采取如调岗、降职等更为温和的处理手段,这在中国企业现实的管理状况下,将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因此,国内学者何凡兴将“末位淘汰”界定为:企业为满足竞争的需要,通过科学的评价手段,对员工进行合理排序,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实行奖优罚劣,对排名在后面的员工,以一定的比例予以调岗、降职、降薪或下岗、辞退的行为。其目的是促进在岗者激发工作潜力,为企业获得竞争力。4 M& M+ l8 S- s& k- K' v
, ~# T4 u/ A8 l) ]' K 之所以把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作为企业“末位淘汰”的前提条件之一,在于末位淘汰首先要找出一个末位来,而一个员工认可的考核标准和制度,有利于指导员工的行为,也有利于企业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找到末位,并减少由于未位选拔标准的不科学不统一所带来的争议,提高末位淘汰的可行性。" q) C3 Y/ O7 n$ @6 X
! @! j4 Y7 b* j# H
五、四大机制的重心在于企业人力资源价值链管理的整合
: I7 [" b" n6 Y m& l7 ^% K. m 通过前面对人力资源管理四大机制的内在要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考核评价体系和薪酬分配体系往往在不同的机制中同时出现,并且协同发挥作用,从而成为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重心。进一步深入的来讲,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重心在于对企业的人力资源价值链的整合。所谓人力资源价值链,是指关于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三个环节所形成的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横向链条。' I9 u; c, \% e8 T' V# k. Z9 _' v
7 d& P0 [ V& ?; t 这一价值链的前一环节都是后一个环节赖以存在的基础:价值创造环节为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提供理念与原则;价值评价为价值分配提供具体的依据和标准;价值分配又通过对员工的激励和劳动耗费的补偿成为新的一*价值创造的起点。这三个环节形成一个前后呼应的有机整体,从而使得职位说明书、职位评价、考核体系、薪酬分配体系等能够形成有效的呼应与配合,而这些相互整台的要素又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主体,从而使得企业的牵引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能够相互整台,使四大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能够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