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6-8-25
- 注册时间
- 2004-5-17
- 威望
- 9
- 金钱
- 93628
- 贡献
- 790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94427
- 日志
- 0
- 记录
- 5
- 帖子
- 3621
- 主题
- 985
- 精华
- 7
- 好友
- 2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 注册时间
- 2004-5-17
- 最后登录
- 2016-8-25
- 积分
- 94427
- 精华
- 7
- 主题
- 985
- 帖子
- 3621
|
[color=#0000FF] 【前言】自一月份姜汝祥举行的打击伪书发布会以来,媒体、读者和国家图书出版部门都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报纸上也不断传来某本伪书在书店下架、退回出版社的消息。这固然让人们欣喜。不过,值得做一提醒的是:打击伪书的路才刚刚开始。一方面,要把现在已经发现的伪书清除出人们的视野,另一方面,如何防止新的伪书出炉是一个更头疼的问题。这里给出清除伪书在三个方面的困难,但愿我们是杞人忧天。[/color]
不过,即使我们以最乐观的态度看待这场革除出版市场“毒瘤”的大手术,在伪书消亡之后,留给读者的也并不是一个清净的选书、购书环境。伪书没有了,包装、推广伪书的手法仍然阴魂不散。难道我们真的只能无奈的感叹一句:伪书兴,读者苦;伪书亡,读者苦吗?
消除伪书之难,难在三方面,我们归纳为“三无”:
[B]无援的读者[/B]
虽然媒体给出了鉴别伪书的几个方法,但是指望读者自己辨别一本书的真伪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图书商品的信誉在各类商品中是好的,读者一般想不到会有伪书。伪书非黄非黑,读者很难无意中认出。即使专业人士从疑伪到认定,也得费不少时间、花很大精力。
被誉为民间打击伪书第一人的姜汝祥在人民网文化论坛作客时谈到:他们打假伪书是带有专业色彩的行动。“我们是花了半年左右的时间,集中了五六个优秀的顾问来研究和收集这些伪书的内容,来查证他们是如何做假的。调查的方法主要是采取像他们所表明的这些学校、机构去查证,然后在亚马逊、google这样的公共平台上查证,然后对它的内容去进行查证”。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一个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另外,也没有必要的专业知识。我们只能希望读者提高警惕,但这毕竟不解决问题。
[B]无良的出版者 [/B]
从出版流程上说,伪书的出炉是书商们一手策划的。他们编辑、出版“伪书”的目的只有一个:捞钱。而这些突破了道德底线的出版者们不是“不读书”的刘项,相反,他们是中国社会一惯尊敬有加的执笔为文者。
欺骗可以有很多种手段,古代的伪书大多可以在文化的范畴里澄清,即使企图用伪书达到政治目的(如康有为)也只能说明中国文化“唯书唯上”的特性。以伪书骗钱应该是最低级的手法,其目的更加赤裸裸,其行为也最为人们所不齿。为了金钱,这些我们暂且还叫他们文人的出版者们不惜在趣味、思想上纡尊降贵,为那些充满权力欲和控制欲的“企业家”们张目。文字的高贵品性、图书作为精神产品的特性在他们眼里完全消失殆尽。
把清除伪书的任务寄希望于书商们集体提高道德水平,无异于缘木求鱼。而且,在书商的背后还有出版社。
这些伪书的编辑者和出版者是两回事,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由于我国图书出版的特殊制度,民营出版者没有出版权,因此,正规出版社手里的特权就有了寻租的可能,“吃软饭”、“出软书”的现象也应运而生。全国大约560多家出版社,其中有不少专门靠倒卖书号维持生存。最过分者,自己全年不编辑一本新书,代民营书商出版的也多是伪书。对这样的出版社,我们除了失望,还能有什么?反过来说,他们如果不倒卖书号、不出伪书,就会有倒闭的危险。
所以,指望书商和出版社停止伪书的生产也是难上加难。
[B] 无力的管理者 [/B]
在2月25日之前,就伪书这个问题,我们听不到一点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声音。无力的审查和管理,是伪书泛滥的重大责任者。
许多人都困惑的是:我们现在大加挞伐的“伪书”,都获得了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CIP(图书在版编目)数据。这就意味着:伪书的出版是经过了图书出版部门的许可了。这个发现让人们惊讶。相关部门的缄口不言更增加了人们的愤怒。好在,如今该出来发言的人终归还是出来了,开始处罚出版伪书的出版社,虽然有点像自己打自己的耳光,但总算开始解决问题,聊胜于无吧。
进一步,正如很多人早就认识到:如果不改革体制,一部分出版社就不可能改变“吃软饭”、“出软书”的状况。从这种角度上来讲,使出版社市场化,是解决这种现象的唯一出路。这也就意味着,出版社的民营化或者是民营出版社的加入是解决目前出版社出伪书、卖书号等等恶劣行为的唯一出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