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8-5-16
- 注册时间
- 2010-8-19
- 威望
- 1
- 金钱
- 2743
- 贡献
- 748
- 阅读权限
- 70
- 积分
- 3492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325
- 主题
- 12
- 精华
- 0
- 好友
- 4
![Rank: 12](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2.gif) ![Rank: 12](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2.gif) ![Rank: 12](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2.gif)
- 注册时间
- 2010-8-19
- 最后登录
- 2018-5-16
- 积分
- 3492
- 精华
- 0
- 主题
- 12
- 帖子
- 325
|
Kenneth您好!6 |7 c9 C1 Q n1 `" w, r# B$ [
最近一些同学在讨论调节变量验证时的问题。假设因变量Y,自变量X,调节变量连续为M。我们的问题是:
7 {/ a2 j% C g 1、构造的方程应该是Y=b+b1X+b2M+b3X*M,还是Y=b+b1X++b2X*M?我们看徐淑英老师那本书上您在调节变量那一章已经讲到调节变量的方程应该是前者。但对比有一次您在人大讲座的PPT中,我们有发现调节和交互效应的区别。交互效应应该是影响的两个变量都要求对因变量有影响,而调节效应并不要求对因变量有影响。那么这样的话,我们觉得似乎前一个方程对应的是交互效应而调节效应应该是第二方程。这样理解对吗?* X. i# m4 _7 I% q
2、在验证调节效应时,是不是只用查看调节项系数的显著性而不用在乎主效应是否显著?也就是说主效应不显著,只要调节项显著也可说明调节项显著,主效应并非是调节效应的必要条件?(这一点想再确认下,我们同学中意见有不统一)
( B* X, V( I# |( S9 j( M% a 3、与前两个问题相关的方程的验证步骤。一般论文中会假设主效应和调节效应,也即X对Y有影响;X对Y的影响受M的调节作用。在没有M对Y有影响的假设下,验证步骤是不是:第一步:控制变量;第二步:自变量‘第三步:乘积项?其实我们的分歧在于第二步是应该放入自变量还是自变量和调节变量?
. b3 d" Q; N# y9 \8 ^1 w 谢谢Kennet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