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4-5-12
- 注册时间
- 2013-3-28
- 威望
- 18
- 金钱
- 948
- 贡献
- 613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1579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39
- 主题
- 17
- 精华
- 0
- 好友
- 0
 
签到天数: 2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注册时间
- 2013-3-28
- 最后登录
- 2014-5-12
- 积分
- 1579
- 精华
- 0
- 主题
- 17
- 帖子
- 39
|
员工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而发展的,而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国内外高新技术的发展不断完善和成熟的。
8 w0 X# T5 M U6 j. z 煤炭行业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支柱行业之一,在国际上的行业地位也不断提升。但我国煤矿由于受内、外部环境影响和自身体制的限制,管理方式比较粗放,人员素质偏低,没有把人力资源管理放在战略位置,更没有上升到“人本管理”的高度。近年来尽管有所好转,但仍然是口号喊的响,实际落实少。这直接导致煤矿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必将造成煤矿人才流失加剧,管理水平低下。为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加以研究和解决。/ r. Z3 \0 d" {) B: P9 Z' C$ M. v( L
本文选择煤矿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煤矿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以达到尽量避免目前考核中的误区及弊端。 H6 S3 H; z+ J# h; @
二、煤矿员工绩效考核办法的构建1 v+ x3 p& J1 `
煤矿员工包括矿级领导、部门经理、部门一般管理人员、区队管理人员和区队工人等五类人员。由于区队工人的考核比较简单,所以本文的考核对象不包括区队工人,而仅仅包括前四类人员。
4 q/ o& V% a: J* _- Q+ W( P 1.煤矿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
, r0 b8 k5 Q* U (1)煤矿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L4 v) J* Q9 h8 [
本文向30位矿级领导及专家发送问卷调查表,获得28份独立的回收问卷,回收率为93%。这些被调查对象的单位涉及中煤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陕煤集团、中煤东坡煤矿、中煤工程设计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因此,所得数据可有效反映现代化煤矿考核指标。2 T" v+ @6 Y7 d& S$ @
煤矿员工的绩效指被考核人员通过努力所取得的工作成果,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或维度进行考核:- `3 w$ R# K) T
①任务绩效:体现本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结果。每个岗位都有其对应岗位职责的任务绩效指标,这些指标都是KPI指标。这些指标的确定由煤矿的主要工作目标和各部门主要工作目标以及具体分解到各岗位目标可得。
$ ~' w9 N- Y0 K- O# |4 M) d; t, C 例如某矿2007年的主要工作目标包括:
- X! x& w$ J( h8 E- J/ p5 P4 k7 o a、安全:百万吨死亡率≤0.3;b、安全:千人负伤率≤5‰;c、安全:重大非人身事故≤1;d、产量:原煤产量289万吨;e、产量:综合进尺28001米;f、成本:单位生产成本103.69元每吨;g、质量:质量标准化行业一级;h、可持续发展:采区回采率≥75%。, D) I# h9 Q1 e" }
根据全矿的总目标和经营方面的实际情况,确定将百万吨死亡率、千人负伤率、重大非人身事故、全年原煤产量、全年掘进进尺等指标作为煤矿整体绩效考核KPI。
" u& H' v8 R4 |6 m8 Q4 X3 _: P ②周边绩效:体现的是对相关部门服务的结果。它包括工作的主动性、响应时间、工作质量、工作数量、解决问题的时间、工作效率、信息反馈速度、服务质量等指标。经过对调查问卷每项指标的求和、平均并进一步咨询专家,最终选取工作的主动性、响应时间、解决问题时间、信息反馈速度、服务质量五个指标。
9 [, A# K. l4 g d/ K( h# w ③管理绩效:体现管理人员对岗位管理职能发挥的程度。包括预算控制波动、员工工作完成情况、员工服从程度、下属行为管理、员工流失率、监督指导力度、工作经验。经过对调查问卷每项指标的求和、平均并进一步咨询专家,最终选取预算控制波动、员工工作完成情况、下属行为管理、员工流失率四个指标。9 F/ H& v5 J0 g6 A. `6 a
④能力:指被考核人员完成各项专业性活动所具备的特殊能力和岗位所需要的素质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影响力、专业能力、感染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判断和决策能力、计划和执行能力、创新能力、身体素质。3 I" @5 U4 T6 D8 }
不同岗位能力的要求有所不同,根据煤矿岗位素质能力标准,经过对调查问卷每项指标的求和、平均并进一步咨询专家,最终选取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能力考核指标分为人际交往能力、影响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判断和决策能力和计划和执行能力六个指标。一般管理人员的能力考核维度分为人际交往能力、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判断和决策能力、计划和执行能力。
! Y: m: H+ |! h- O& D ⑤态度:指被考核人员对待工作的态度。包括考勤、自觉性、工作纪律、服务态度、合作精神、工作热情。经过对调查问卷每项指标的求和、平均并进一步咨询专家,最终选取考勤、工作纪律性、服务态度、合作精神四个指标。1 i9 [ r3 o. B" U
(2)考核指标权重及不同考核主体的指标权重3 P& A. J, b. V @. j% x# Q
考核指标权重指各考核指标间的重要性得分,考核主体的权重指对同一考核对象,不同考核主体对其考核结果的重要性得分,它们一般取值在[0,1]区间。在此笔者采用专家打分法来确定考核指标权重及不同考核主体的权重。, `0 C( B- }% I/ L! ~/ U
笔者向30位行业内专家发送了打分表,收回有效打分表25份,计算得出了考核指标权重和考核主体权重见表1、表2和表3。5 Q# n$ @; s9 K y
注:矿长的考核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
; I/ z, ~' s, n* e$ I 2.绩效考核结果计算方法- @8 }! E9 o& G. v( O
上面建立了煤矿员工绩效考核模式、考核指标体系、指标权重和考核主体的权重,据此可以计算绩效考核结果(见下面的公式)。: q \5 l* q' ~ m0 o+ a7 H
煤矿员工季度绩效考核得分=煤矿季度绩效考核得分×员工本人与煤矿绩效的关联系数+部门任务绩效考核得分×员工本人与部门绩效的关联系数+员工个人任务绩效考核得分。
r2 F$ Q- }$ p& F7 A' E, N 3.员工绩效考核等级的评定结果及其运用/ R2 k% ]3 n* E
(1)员工绩效考核等级的评定" W7 g8 t: z' \0 r" n; V5 U
根据员工绩效考核得分对员工的年度综合评定等级给出定性评价,综合评定结果共分为五级,分别是优秀、良好、中等、基本合格、不合格,具体定义见表4。
1 `5 z# U6 A {4 z. ]6 t; } 在综合评定等级时,不同类型人员的“优秀”等级有比例限制。一般矿级领导“优秀”等级的比例不大于30%,部门经理不大于15%,部门主管不大于5%。“优秀”等级的综合评定是根据得分从高到低排序后根据比例限制确定。
4 X" _1 X& u. d. b" \: g O5 s (2)综合等级评定结果的运用5 Y0 Q5 x% `6 M5 ]
依据考核结果的不同,煤矿对每位员工给予不同的处理,一般有以下几类:
2 L, A! h) f1 l4 l- s* V0 k ①职务升降。年度考核为优秀的员工,优先列为职务晋升对象。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员工给予降级处理。! S" P* u0 B) Y y4 c& ?! O
②工资升降。连续两个年度综合评定等级为“优秀”者,薪酬等级晋升一级。/ W4 s0 A8 ?$ j, m
③待岗或辞退处理。对连续两个年度综合评定等级为“不合格”的员工进行待岗处理;对连续三个年度综合评定等级为“不合格”的员工予以辞退。( E5 W4 m+ e2 L+ U: p
④绩效薪酬分配。根据季度和年度绩效考核结果分配每个员工的绩效薪酬。
+ }# C( R( W9 q8 Q; i) a& {7 O/ V 本文综合运用组织设计理论、KPI和目标管理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煤矿员工绩效考核办法,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 I" g' C- H' D. ?0 h& [. W
1.建立了煤矿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D3 a* v+ B- z4 V
该指标体系包括5个二级指标,即任务绩效、周边绩效、管理绩效、能力和态度;每个二级指标中均包括了三级指标,其中任务绩效的三级指标与岗位的类型紧密相连,周边绩效包括主动性、响应时间、解决问题时间、信息及时反馈、服务质量5个三级指标,管理绩效包括预算控制波动、员工工作完成情况、下属行为管理、员工流失率4个三级指标,部门经理及以上人员的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影响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判断和决策能力、计划和执行能力6个三级指标,一般管理人员的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判断和决策能力、计划和执行能力5个三级指标,态度包括考勤、服从安排、服务态度、合作精神4个三级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煤矿企业的特点。
& n, @4 e0 e6 I 2.建立了煤矿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的计算方法7 q6 g. S7 v+ q$ r
季度考核结果计算方法为:煤矿员工季度绩效考核得分=煤矿季度绩效考核得分×员工本人与煤矿绩效的关联系数+部门任务绩效考核得分×员工本人与部门绩效的关联系数+员工个人任务绩效考核得分。9 g5 \3 b8 A# C {0 k b" w
1 X ], T+ i6 C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