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6-11-27
- 注册时间
- 2003-1-21
- 威望
- 250
- 金钱
- 16832
- 贡献
- 11934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29016
- 日志
- 4
- 记录
- 0
- 帖子
- 1438
- 主题
- 69
- 精华
- 0
- 好友
- 380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 注册时间
- 2003-1-21
- 最后登录
- 2016-11-27
- 积分
- 29016
- 精华
- 0
- 主题
- 69
- 帖子
- 1438
|
再补充几点: 1.假如一个研究中用了CFA,就代表研究者取了后一种假设,那么如果我们再用Cronbach α不是代表换了一个假设吗?这样是没有问题的吗? 回应:在芸芸信度的估计当中,Cronbachα是最容易计算的(因为有公式,统计软件自动的计算),这也是为什么α系数这么普遍的原因。我个人把α系数看成是信度的「下界」。如果连α系数大于.8左右都做不到的话,其他的信度估计就几乎不用算了。基于上面这个理由,再加上所有的信度指标都是“估计”而已,我个人的意见是不存在“双假设”的问题的。 2.可能是我在测量学里面受的训练的问题吧,对我来讲「效度」(validity)是一个测量学的专有名词。当然,在方法论上也会讲“transfer validity”,“internal validity”,“external validity”等。但是对我来说,第一、这些词都是整个的名词,不是效度(validity)的其中一种。第二、这些都是「效度」这个英文字的字面意思的用法。就好像「脓包」这个词,两个字一定会连着用,而它不是「包」的一种。 在测量学里面(这个日志主要是讲测量学),「效度」是相对「信度」的一个专有名词。它代表了「看得见的测量工具」与「看不见的构念」的关系。信度是测量时的“随机误差”;效度是测量时的“系统误差”。所以Eleven问「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一起运用会不会存在什么效度问题」,我不知道怎样回答。第一、这肯定不是测量上的问题。第二、如果你的意思是「一起运用会不会影响我们解决研究问题的“有效性”」的话,这个问题就太广泛了,要看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很难一概而论。 3.最后,我的感觉是在讨论中我们好像把「古典测验模型」看成是守旧的,而「结构方程建模」用的「陶性等性测量模型」看成是比较先进的东西。我想再强调一点,“古典”不代表它不好。时髦是复杂了一点,可是不代表是更好。不然的话,我明天就会提出一个如下的新的「罗氏测验模型」了: x = a0 + a1 T + a2 T² + a3 T³ + ε 这里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观察数据」(observed score)与「真实数据」(true score)的关系。所有的测量模型都是“猜测”而已。我的训练是管理的研究室科学的。在没有证据以前,“猜测”是很难有高低之分的。相反,我的经验是「时髦的“新”发展」往往不是比过去的更好。对我来讲,这是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格言。有机会与大家再深入分享这一点。 Kenn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