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外企曾经是很多人梦想的职业归宿,加盟外企似乎意味着很好的平台、更系统的培养、更高的待遇以及更全球化的视野,但这一切已经悄然发生转变。尤其金融危机以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外企工作多年的管理者开始有了另外的考虑。比如,加盟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甚至自己开始创业。
创业中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原Goog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李开复,他创办了创新工场。其他还有原HP全球副总裁孙振耀,后来担任海辉软件(国际)集团公司董事长、扬智科技(台湾企业)董事长。另外还有原百安居中国区总裁卫哲,现任阿里巴巴阿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
新闻点评:
目前,我所在的企业也是同样,这是一家民企,但随着行业发展和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外企高管加盟,一起推进企业管理,达成企业的战略目标。
外企高管回流到民企国企,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 外企战略的变化和玻璃天花板。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多外企高管面临职业天花板的困境。外企之前在中国投资的战略逐渐转变为向中国要市场、要回报,这种利润导向减少了对人才的投入。同时,外企的任期文化让外籍管理者注重眼前的短期利益,缺少长远眼光,忽视对人的关注。另外,外企中越来越低的工作效率、越来越慢的工作节奏感,已经令外企高管感觉如“温水青蛙”。
2、 民营企业和国企的发展空间。随着中国经济和行业的发展,民营企业和国企有了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关注对人才的投入,从收入和回报来看,民企、国企与外企之间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甚至超过外企。同时,对规范化管理的需要,民企和国企渴求越来越多外企高管的加入。
3、 管理者职业梦想的需求。在外企环境中,管理者角色更多是把总部已经制定好的战略进行本土化并贯彻实施下去,很少有机会参与总部的战略规划和资本运作。管理者“大展报复”的职业梦想在外企很难实现。
另一方面,外企高管到本土企业或创业也需要注意一些关键因素,避免“水土不服”而“功败垂成”。
1、 企业文化特色。与外企的规范化相比,民企和国企的“特色”更加浓重,必须需要从外企来的空降兵先适应企业,之后再尝试改变企业,这方面,已经有太多的前车之鉴。
2、 职业角色的转变。在外企,只要提出创新的理念与想法,就已经是很大的成功,规范化的体系会直接执行贯彻下去。而民企和国企则不同,有理念和想法仅仅是开始,需要管理者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将这样的理念和想法变成现实,这个挑战并不小。
3、 工作环境与职责的不同。在外企的工作环境相对比较简单,而民企和国企的管理者需要承担更多的职责,例如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这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空降兵要在这方面做好准备。
加入中国人力资源3000强俱乐部
查看往期《3000强看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