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5-10-19
- 注册时间
- 2004-9-25
- 威望
- 510
- 金钱
- 7503
- 贡献
- 1920
- 阅读权限
- 150
- 积分
- 9933
- 日志
- 56
- 记录
- 5
- 帖子
- 218
- 主题
- 21
- 精华
- 0
- 好友
- 59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 注册时间
- 2004-9-25
- 最后登录
- 2015-10-19
- 积分
- 9933
- 精华
- 0
- 主题
- 21
- 帖子
- 218
|
预算管理是企业的重要工作。我过去对预算管理也有点不以为然,年初怎么能够准确预测一年的情况呢?一年下来,要发生多少不确定的事,最终情况与预算几乎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预算有什么用?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预算不只是一个最终数字,而是数字背后对一系列影响数字的因素的分析(有些单位的预算纯粹是做做样子,随便搞一个数字交差,这种预算还不如不做)。有了这样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在实施过程中,对这些因素有意识地进行管理,发现意外情况及时处理,确实无法抗拒的,当然也可以修正预算,最终保证实际与预算的差异尽可能小。
从以上观点来看,楼主进行人员配置、招聘人数的预算是必要的,所考虑的因素也是合适的,比如实际需要人数、离职人数、需要新增人数等,只是在具体计算分析时有点困惑。
在此提点建议供参考。
1、确定预算对象:根据上下文,你是要确定生产线的职工人数。
2、预算配置人数:一般应根据设备来配置,包括预计新增设备需要新增的人员。根据楼主的意思,应该是240加上11人。问题是,生产设备、测试设备不能混在一起配置,两者不仅配备人数可能不一样,人员要求可能也不一样,这涉及到人员招聘计划的制定。备用设备不需配备操作人员(保养人员除外)。总之无论原有还是新增设备,都应该分类配置。
3、离职率:如果离职、招聘能够保持动态平衡,每月人数波动不是很大的话,可以简化直接用离职人数来分析,而不必用离职率。
4、离职人员分类:李本仁同学的建议是对的,应该对离职人员进行分类分析,尤其是新进员工和老员工,这对预测和实施中的管理、动态预测都有用。
5、今年的离职率是否高于去年:按照概率统计的原理,你可以计算2014年的平均值和方差,然后把2015年前三个月的平均值与之比较,进行假设检验。尽管有误差,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可靠的,更精确一点可以每三个月分成一组(只是比较麻烦,如果前年数据也有,拿来一起分析会可靠一点)。
不过,据我观察(没有计算),大致可以判定今年的平均值要比去年高(按假设检验的术语是“有显著差异”,而不是一般的同比增加),用你的计算办法(改用三个月的平均值),再结合分类分析进行预测也可以,不进行假设检验问题也不大。
6、招聘人数=应配备人数-当前实际人数+离职人数+晋升人数。如果做分月预算,则还要考虑分月离职率和新增设备的到位时间。
7、最后要提醒,既然已经发现离职率明显增加,不应该按此做预算就完了,而应该分析增加的原因,与部门一起定出改进的措施,如果措施可行,可适当减少对离职率的预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