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tl3525 于 2015-11-18 07:44 编辑 6 a5 U9 ]' b! q% G" s) d& \( P4 R5 p
& `+ a. p" S5 K( x我的“干货”认知
2 z4 n; ]9 s# [. E7 v“别扯了,来点实际的……” “太理论了,我需要干货……” “干货,真好……” 或许,这些话语能引起我们的共鸣与认同,在前几年或很多时候,我是这么那么渴望干货,我是那么鄙视长篇大论的理论知识。可是,最近我在重新思考“干货”了。我在思考“为什么我们常常需要干货?”、“干货能为我们所用吗?”、“如果我们都要干货,理论哪里来?”……
' @2 P' z* F3 T" |% r' H( D- x一、为什么我们常需要干货吗? “我们的工作中需要借鉴,太多理论对我们没有多大帮助……”,这都是我们需要干货的原因。同时,从中我们能很好的得到一些信息验证:我们处在一种急躁的社会,我们需要能够立刻变现、产生价值,否则我们就没有啥耐心进行等待、思考、摸索与整理。在这个急躁的社会中,我们变得越来越现实,而且在这“现实”感下,人们的安全感、信任越来越差,危机感、不安全感倒时越来越强。现实一些,不好吗? 9 r3 N" x2 M3 a
二、干货能为我们所用吗? 微信和网络的发达,其实我们遇到与获取“干货”的途径越来越多。在公众号、APP中,我们基本上每天都能收到一两篇有价值的干货,甚至一篇文字,我们能在不同的公众号上遇见它。面对着这琳琅满目的知识分享与经验传授,我们太多时候一闪而过,偶尔遇到属于“自己菜”就: ² 感慨——好文章啊 ² 感叹——真的太好了 ² 佩服——太厉害了 赶紧收藏了,之后呢?学习、理解、应用和大部分忘记、永远的‘收藏’…… 它们能给我们用多少,真的不好说,我们遇到的情况、背景和文字里呈现的干货有太多的不一样了。关键,现在微信里的文字,太多是碎片化的,是经过作者逻辑整理的东西,它很难真的它成为自己逻辑整理的东西。
! b2 H' z' q2 b. B三、干货哪里来? 我们都需要得到干货的分享与知识,如果这样的话,干货哪里来? 在这个碎片化、零碎化的信息传播时代,太多的干货是在他人逻辑编制下进行了筛滤、调整,甚至有很多文字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编排、炒冷饭,它们的真正营养价值,真的让人担忧…… 面对这些问题,我最近只是在思考,我一直觉得我们还是需要在自己的逻辑框架下,去学习理论、去研究方法、去总结经验,之后再不惜分享自己的观点与价值!但是对于“干货”的问题,我还是没有建立自己系统的思考与办法。 , {3 r5 V3 {, f' o7 P* a5 I
" B. w- o9 m ?( d
在此,欢迎各位不惜发表自己的见解、认知与感受;谢谢! ) }8 W+ c# n7 o
1、 对于“干货”或“干货现象”,您的认知? 7 v' H" o. o1 c0 j2 B) S
2、 关于理论学习和“快餐干货”,您的见解?
6 J& x+ n& j& t5 H* F3、 您愿意,总结分享您的价值吗? 4、 …… . Y* S( H% R6 `8 K'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