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11310|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员对国内几位管理咨询专家的点评——曾仕强、莫少昆、余世维……(欢迎继续更新)

[复制链接]

77

主题

4

听众

75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5-10-28
最后登录
2006-4-1
积分
75
精华
0
主题
77
帖子
4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1-30 11:16: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日月石—— * N' d+ Y5 P; P5 j, B1 d0 k* k9 [5 G! U) q 现在管理咨询培训课程比较火爆,断断续续的也听过一些,现就对较熟悉的几位讲师简要点评一下,纯粹个人意见和个人想法,亦没有不良目的。6 ^- c0 Q- w: O. H+ U   7 W* g/ Q5 E: J: x; [   1.曾仕强 # x7 Q- t/ ^! k! c2 \% Z' r+ F   ' U6 p3 V. b0 ]5 u v  职务: ; C! }+ ?! O( b% }- p4 T/ q  中华企管网集团 首席顾问 $ m6 `/ s! |7 A5 U5 A, f  华夏智业管理学院 院长 ' d" {6 i4 g3 J3 A  台湾智慧大学 校长' q8 t y' V! j' W5 K) s# x: x1 i   台湾交通大学 教授9 q$ d" }& W) @8 O   成功杂志 首席顾问3 J" k! K# g3 @# v3 q% Q X' p' }: ^2 G   中国统一促进会 理事长 % }- z& [) s, w+ I% C  7 b$ K; M$ H$ }* f   学历: 1 v$ |% a! g; H1 l* `) u  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4 A5 u% L7 y: K6 m8 l! N8 a0 y! O   美国杜鲁门大学行政管理硕士 8 D( [4 r( y: h( }0 q0 F   ( e$ }) K# a2 f! {6 k* G$ c  专研领域:/ B/ B5 s/ A" I: J6 X% d+ w" d   中、美、日管理比较 ( w9 ^. L7 Q- q2 R  易经管理 - V1 f |) N' Q" O0 C u' {  中、西管理思想比较 " `, H# y8 ^6 X7 s+ y4 ^ d  人际关系与沟通 : F! J$ L" B9 V' z! M! H; B  中国人的民族性与管理# K1 V0 |4 `* i& f- V9 _( s    6 v' B9 O' o5 @, {+ H7 i7 f& M  主要作品: - e- M) A) v, C& J0 M" W! T  《中国式管理系列》0 H* Q. i; ?: @   《胡雪岩的经营管理》 + Y4 o1 q) {5 {" _3 A) ?7 P   1 u4 ?" A8 j* ?  个人点评:6 W2 ^4 z1 X: k+ X1 ?4 Q v0 s6 H4 Z   最开始知道曾仕强教授是他的图书《中国式管理》,当时还记得有本畅销书叫《中国式离婚》,莫非曾氏的书是追风之作?后来才得知曾仕强的名声早是由来已久,曾氏在八十年代就已经驰骋台湾管理培训界了,当然了,岁数也在那摆着呢。! A" P4 M* }7 v( s, c/ S( R7 b0 d, |   听曾氏的课总感觉呼吸不畅,七旬老头往那一坐,慢慢悠悠,一字一句,时而表情严肃、一本正经,时而脸色一改,面露笑意,尤其是讲到幽默处(他自认为是)便意气风发起来,还不忘嘻嘻嘿嘿哈哈几声。这一点除了让我呼吸不畅外,还觉得浑身在起鸡皮疙瘩。老实说,曾氏保养有方、面色红润,还真有点鹤发童颜之相,但就是他的笑总让我觉得发麻,心里很不舒服。至于具体什么感受就不想再多说了,大家觉得呢?, r" a- O: A6 `   还有就是曾氏提出的“中国式管理”——一个响亮的名字。可能如此,才使曾仕强的名称迅速火爆中国大陆,也可能如此,才使那么多管理干部、企业领导有兴去听一听。但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何等深厚、何等精湛,将中国文化或东方智慧应用于管理科学,难道不觉得这个题目太大了吗?的确,正如他所言,中国没有管理科学,只有管理哲学,但是将这种五千年发展下来的哲学与西方的科学相融合,区区一个曾仕强,在这短短的几年内,怎能研究透彻。因此,曾氏提出“中国式管理”这个口号可以,但决不可把其霸为己有!何况,在目前中国的土壤文化上,也只有中国大陆土生土长的人才能真正心有感悟! ! ~0 D* }+ ^. i6 s  总之,对曾仕强教授是不太喜欢了,有很大的个人因素在里边,并不是代表大家的意思。[EDIT]用户“高山7”于2005-11-30 11:22:49编辑过此帖。[/EDIT]

77

主题

4

听众

75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5-10-28
最后登录
2006-4-1
积分
75
精华
0
主题
77
帖子
411
沙发
发表于 2005-11-30 11:16: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转载] 对国内几位管理咨询专家的个人点评——曾仕强、莫少

2.余世维' D+ ]! p0 i7 g% a$ M2 D   0 ?/ G) W, l4 U" Q+ r, s& t& E* t   职务: + O, v) [* f. ~; E  香港光华管理学院、北京时代光华教育发展有限公司特聘高级培训师 % j$ y; `4 s4 |6 w0 `. {& a  曾任美国雅黛公司副总裁、日航副总裁 0 Y6 J4 G+ x+ k8 h  现任上海慧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0 C4 e0 Q! C9 ^2 \  美国富顿集团中国总经理 8 r& K; a$ J* z% z   5 L" U2 A* a# D# i  学历:$ I c! Z3 `4 g   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后 : ~% ~5 @6 w4 ]* \2 \; h j) `  牛津大学国际经济博士后 : l, k( n2 d- j E A% Q  美国诺瓦大学公共决策博士: K* J8 q& ~5 t3 B$ z   : q) V: X7 }% ^; L# W8 i+ ?   专研领域: R( ]! m x4 g6 V0 w   企业经营管理" M6 n9 t* g, R: q9 x1 ?1 C [8 R3 l4 ~   企业内训课程 3 }8 A& q; S1 A a   ' Z4 m2 n& b& I  主要作品: + K2 f# F( y& }5 Z& Q; v' J  《职业经理人系列》# m9 I. R$ d1 q$ ?5 R9 q Q# o   《突破中小企业发展瓶颈》 ; O" n* u1 J& u   7 G2 C. r& u1 p$ e# C$ m  个人点评:, y2 @. p* k: B, {   这几日,天涯论坛有人在大肆批判余世维老师,例如bosslink发表的——余世维,行骗中国的培训大师。我相信,人一旦出了名,肯定会遭到一些人的非议,且不论这个出名的人是好是坏。我不想评论余世维老师的学历职称是否真假,也不评论他是否采取过什么手段。只简单的谈一下他的课程。这也是最直接最客观的。 + @0 m: y \+ p  相信很多人都从余老师的课程里学到了东西,的确,他的课很精彩。余老师不苟言笑,讲课严肃,直让人体会到“认真”二字。而且,其课程连贯紧凑,没有一点时间的浪费,余老师语速较快,但字字珠玑,条理清晰。尤其对于案例的处理,旁征博引、栩栩如生之外,能够看出其对案例均进行过深入的筛选、重构组合工作,这点深度是难能可贵的。例如,在一次讲到细节时,余老师举了俄罗斯海军的三个故事,一个是一百年前的日俄海战,俄军战败,后两个是前几年俄核潜艇连续两次沉入巴伦支海。这三次俄海军惨案表面看起来好像没有关联,但余老师注重深度的挖掘,用“生锈”将其联系在一起,的确,俄军不注重细节,要么使战船炮膛生锈,要么使潜艇零部件生锈松脱。这三次“生锈”不但造成历史的悲剧,也让精明的余世维抓住了把柄。3 ~4 w' y7 j5 @; Q! Z' q! W$ D   当然,上面讲的都是余老师好的一面,也有其不太完美的。媒体称余世维的课程“寓观念于谈笑间,蕴哲理于诙谐中”,当然是有些虚夸了。个人认为余老师的课太过严肃了,甚至有肃杀的气氛,因为余老严肃以致痛苦的表情给我印象实在深刻,学管理,本身很枯燥,课堂气氛再死板压抑的话,其效果也会打折。如果余老师能够轻松一点去对待,相信会更好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4

听众

75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5-10-28
最后登录
2006-4-1
积分
75
精华
0
主题
77
帖子
411
板凳
发表于 2005-11-30 11:16: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3、莫少昆

3. 莫少昆1 n* h( a5 M3 ?. _ j t ; E& S) I3 [; ` E$ e4 k7 D ; F- j5 b3 B8 m! ^2 x, }" g* M; u职务: 4 N1 y3 P$ U; z/ U: U1 Q9 L# X& z- @: Q 曾任新加坡大华银行副总裁7 K! c! W+ Y- W, v 新加坡及中国多家大型集团首席顾问、独立董事! A( j; N/ j4 ?6 {9 L9 ~$ { 现任新加坡博维管理咨询公司总裁 9 z3 Y4 K# i6 ]$ c i " C/ k5 O) s* D& H- Q1 i职称: # x% g2 }0 Q, w' f' V/ N" n% {: u8 X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管理学院亚太EMBA客座教授0 U, @1 Y) n% v, W, w 芬兰赫尔辛基经济学院EMBA杰出客座教授) N) m# L2 N6 _+ \: c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管理学院MIM客座教授 : x5 u% J7 R* x6 K% I( l5 C% P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BA客座教授 ! i, P9 C: Y% s$ f6 I5 H5 q" H$ \ z: x8 P5 o9 m, X- u+ Z4 z: H! t 专研领域:4 Y" ]$ H4 p' r1 v$ K. Z 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与制定 % `2 P: s$ k+ U q) m' B7 J企业文化建设 / T s- k1 O" ?) K' [/ Y变革管理 6 o' I# j( L# _9 F. E企业家精神和领导艺术/ I* e- U/ X5 n7 u& e$ W7 { 6 [9 K- Z2 k6 w( w h , p% x7 h) m. m3 Y# H3 g+ C& l 主要作品:7 e4 A9 c. S) z2 A$ b 《企业战略管理》3 t4 B6 Q2 }( H7 \ N' D 《大领导力艺术》 4 [9 f: C- h" T4 F- u+ f S0 ]6 N6 s" K/ [: F 个人评价: + N# ^$ K) t0 Y0 i+ Y2 Y V" |$ J1 ~) X$ F" q. Z7 W1 R! Q 莫少昆教授来自新加坡,在亚太地区的名声要远大于中国大陆,而且国语讲的相当好。可能是听过莫老师现场讲座的缘故,对其印象最为深刻。1 }2 c8 H0 V4 V7 V/ Q2 q6 Z/ n% ^ % F8 v/ U0 l; X' E6 n1 [: | 莫老师声音极具磁性,一听上他的课,两只耳朵便欲罢不能,非要跟着他那抑扬顿挫的语调去千回百转一般方肯罢休。莫老师的课程也是极具特色,他语速稍快,一上来便能紧紧抓住听众的心,案例分析、理论解释、名家论断,几个回合下来,即使不懂管理的人也仿佛能听得透不过气来,真是爽哉爽哉。2 o9 t9 M6 a( H ) h5 G0 ?/ B+ ~* Z/ C: q, U4 C, W一般的讲师授课时往往从头到尾一气呵成,全然不顾听众的死活与现场反应,莫老师却能很好的处理与听众的互动。记得在听授一次领导力课程时,莫老将自己总结的领导气质测评表分发给大家,现场帮大家作气质调查,然后对调查结果逐项分析,这种趣味性的互动极大调动了听众的积极性,现场气氛很是活跃。& E& M5 u6 p4 U: a# K4 W& e; \6 M 8 M: D1 r* t/ ?) m6 V# ~ V个人认为莫老师是“实力有余,名气不足”,对于授课实力,相较于余世维、姜汝祥等人自然不差,毕竟莫老师是多所名校的教授出身。但谈到名气,曾经一位朋友问过莫老师,说您为什么不像一些培训专家那样大造市场、壮大声势?莫老师答曰:那样的话还怎么能静下心来做自己的事情。后来据他的学生说,莫老师这些年潜心于管理研究,但并不热衷市场的名气,只要将他的研究心得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就是他最大心愿。 }( j5 B$ y8 z& D: `" r+ |. L# A& i1 Q u. l/ Y e, H 再说一些闲外话,早在80年代,莫老师曾任新加坡大华银行副总时便极为关心祖国大陆的教育事业,多次捐款给贫困山区,我想,这也是一代华侨的真正中国心。 9 P' `! @0 H% v3 l& S- |1 b 1 p8 [# x6 V" T- z勤勉、认真、专注,这是莫老师的钻研精神,也是他的授课之道。[EDIT]用户“高山7”于2005-11-30 11:19:55编辑过此帖。[/EDI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4

听众

75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5-10-28
最后登录
2006-4-1
积分
75
精华
0
主题
77
帖子
411
地板
发表于 2005-11-30 11:17: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转载] 对国内几位管理咨询专家的个人点评——曾仕强、莫少

ztaisan——0 P! ]* q8 X: f2 A $ }' r6 S0 Z* H2 o2 Y l+ b$ R 我的看法:曾仕强是真正的将中国现实与管理结合的第一人,也许还有一些不到位,理论大于细节,但他开创了先河;余世维,将一种案例教学的风格带入了中国,多国界的视野对人也颇有启示,但课程感觉越来越拼凑,热闹大于实用;莫少昆,没有全程听过他的课,但同学的评价都很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4

听众

75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5-10-28
最后登录
2006-4-1
积分
75
精华
0
主题
77
帖子
411
5
发表于 2005-11-30 11:18: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转载] 对国内几位管理咨询专家的个人点评——曾仕强、莫少

ywjywj—— 6 v/ E* E2 ^: M( Y# m$ H! i% c# ?曾仕强,多听几次就会有味道出来了。很赞同他的一句话,要化解问题,而不是仅仅解决问题。' \5 I' X4 C x! O7 ^0 H 3 K) ?( b' s. P余世维,他的观点都很简单,其实不用讲的那么麻烦的,执行的能力也不是光听一两场报告就能培养出来的。他的东东,大部分是听起来很对,但是听完后只有少数人能照他讲的做,而且坚持的时间也是个大问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4

听众

75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5-10-28
最后登录
2006-4-1
积分
75
精华
0
主题
77
帖子
411
6
发表于 2005-11-30 11:19: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转载] 对国内几位管理咨询专家的个人点评——曾仕强、莫少

jeany—— 0 R) Y# V5 L; `5 T! B0 h9 v& N & M+ B! j0 c# V- m曾仕强的课没有现场听过,只是买的课程包听过,对其讲课的台风,到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不过内容嘛,没有认同。什么是中国式管理?我听后的理解和觉悟就是“中庸”即可,可是什么是中庸呢?完全是一头雾水。如果说中国的管理需要的是“东方式的模糊管理”,那模糊管理的基础是什么?! `: d: `, Q2 F3 b: j( \ * M8 n* o# l, E# j( X- { 许多强调中国式的管理学者(我印象中好像上了年龄的学究居多),动则就说什么现在西方的管理大师们所提出的新观点,都是从东方文化的哲学思想中获得的启发,我们不能对自己的文化、老祖宗的东东不认同,去学习什么西方式的管理,中国行不通等等。可是他们说这样的话时,恰恰都没有提及东方的管理思想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的,是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基础,今天我们的现实状况是否相同。因为什么我们应该强调和运用中国式管理?否则,岂不是白说嘛。 - W% T" M5 v2 s* M7 r+ f & {! `! |( Z5 n1 |$ e7 ]; w" V由于本人资质愚钝,我对曾大师的东东,没有明白。疑惑之下,不禁说道,这样的东东有人看吗?在说什么呐?后来才知道,这个VCD还卖的很好,我晕......,才知道自己才疏学浅。" T; M0 O p4 e3 O: b. | 9 A# q) E: s7 Y; E$ I5 C1 P1 }3 z4 L' m/ } 余世维的课,开始是VCD,觉得说的非常有道理。后来单位又请其做了一天的内训,内容与VCD一样,没有什么不同的。听第二遍时,因为没有什么新内容,我已经时不时思想开小差了,由于有时间慢慢琢磨,于是开始胡思乱想,当时很想向余大师请教: & Y' c9 D$ G9 o; g$ ~ ; M2 n" K: O: A3 E$ G9 }/ m ~大师提及的案例论证了企业种种问题的表现,也旁征博引地证明这是由我们的文化、传统、教育等等的劣根性所引发的,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做什么来改变这些呢?其他的亚洲国家他们有没有这些问题呢?如果有,人家是如何解决的?哪些是我们现在就可以借鉴和实施的?在改进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障碍是什么?在现制度和环境下,会有什么问题和困难?可以做的是什么?可以试一试的是什么?做不到的是什么?在改变的过程中,各级管理者可能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r/ @. d( C, y : e' i! d5 |: w. f" v0 u遗憾的是,大师很忙,仅仅是总结了问题,但是没有给予哪怕是点点的解决思路或启发,没有成功解决这些问题的企业案例和经验。不禁令人。。。! ~& {! c- K6 s+ U* Y ! ]) K1 D7 t. ^ 莫大师的课没有听过,但从楼上朋友的描述中,令人神往,我要找机会听听莫大师的教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4

听众

75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5-10-28
最后登录
2006-4-1
积分
75
精华
0
主题
77
帖子
411
7
发表于 2005-11-30 11:20: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4、姜汝祥

4. 姜汝祥; l6 ~( w# f; ` \9 q$ r4 [ 7 w2 Q" N% h/ | 职务:6 x# R# Z3 | k! ~: X' M* Y % B3 V6 z0 N5 P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高层经理培训中心副主任9 D. G# F Z: Y. u# Z 北京锡恩企业管理顾问公司总裁8 ]+ o2 z) P7 Z5 m8 R2 g8 D 美国《财富》特约中国管理专家撰稿人! T" g4 C/ j& w5 }% v 9 W# S+ a7 v+ `/ O 学历:& ]: Y1 I. s% _# J 北京大学博士; x. ]( ?2 L, s, R8 {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 2 R6 U' y9 W& r ' V5 @/ u( r) q, Q6 a专研领域: , A! l9 V# `: G$ H4 C& c/ V5 H执行力. C8 d7 N0 ^+ ?3 A 发展战略 9 n$ o, U3 v7 n- E7 L经营管理 1 K* s9 f! f, |( \/ ^+ e + f. [0 j& n% m4 k. I8 M% x C主要作品:! Q! U+ h2 j* X3 j 《赢在执行》( y: ^* P9 Q4 J 《狼性总经理》 ; m5 m3 q7 D, G5 i% I4 C* ]+ H9 L* o7 {5 P! p5 \4 I # V/ e3 @+ p! d. p6 [9 a; v; q( a 个人点评: 8 y: m+ a" k0 k- N# V ! Z) q5 F1 I/ A7 y0 W( e! a" Z( v随着经管书《差距》、《榜样》的热卖,姜汝祥博士的名字不知不觉间被人们熟知起来。最开始对其并不了解,而今,其课程《狼性总经理》已是随处可见。因此,对姜哥的最大感觉就是,广告砸的好狠呀!: E4 C$ a6 }2 C$ O0 L2 A) B, r , E1 i+ y& ~5 m+ \4 }* v其实,姜哥还是有些东西的,这一点不可否认,而且这些东西正是企业经营的要害之处。姜哥的课程好像一把尖刃,狠狠的插入企业的心脏,让人觉得都很不舒服。再加上《狼性总经理》这个响亮的名头,孤寒胆战的我们仿佛真的遇上了一匹悍狼。自己对姜哥还是十分佩服的——年少有为,敢想敢做。可能又因为如此,才让我觉得他的课程够尖锐,但不够沉稳。下面从三点分析一下。; |" I& Z1 s' I g" Y2 t* L9 \/ V" O h其一:讲课形态。姜哥站着讲课,但不走动,可是形体语言倒丰富,所以两手和身体总是晃来晃去,尤其是身体,仿佛要成不倒翁了。致使听课时总是忘了在听什么,只有两只眼睛随着他的身体转来转去了。姜哥太欠稳重了。3 w+ a) L" Y5 Q% e / o4 X7 Y; y( T% W0 { 其二:年龄资历。虽然已是不惑之年,但做这一行,仍感觉资历尚浅。何况,姜哥是知名的海归人士,海归的特点便是有干劲,但不持重。姜哥真的还很年轻,路还长着呢。 4 j, ^" ~1 V4 ]6 `" c% ~$ n4 D4 F# u$ K5 Z0 D# Z 其三:狼性内容。姜哥要把经理人都变成狼,狼性固然好,这几年文化圈内也一直在提倡狼,如《狼道》、《狼图腾》等。但商业圈,或是领导层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群落,这就仿佛草原的生态环境,狼自然不能少,但也不能多,因为这牵扯到生态平衡。在领导层亦是如此,如果大家都是狼,这个商业圈自然也不能维持下去,因此,领导人有狼性的,也要有羊性的,或者还要有虎性、熊性。当然我是歪谈了,姜哥狼性的提出非常好,因为现在是狼少羊多的世道。 ( v# M* L( [" y, U2 L1 o( J, B' o , y/ h/ `5 v# ~* m W# ` 8 \% w: h3 q0 N9 ?, i' w( o- ^! H- b6 p0 o1 s$ a) Y, E 总之,还是很佩服姜汝祥博士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4

听众

75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5-10-28
最后登录
2006-4-1
积分
75
精华
0
主题
77
帖子
411
8
发表于 2005-11-30 11:23: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学员对国内几位管理咨询专家的点评——曾仕强、莫少昆、余世维

拯救与逍遥——) k* l' ~0 u! v& [ ; W Q" h- h7 C8 O5 o& m张锦贵的影响主要在台湾2 N2 j7 L' C6 p4 H- R1 U4 } 8 u2 J O+ i- w 台语与国语夹杂,不是闽南人听起来有点困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4

听众

75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5-10-28
最后登录
2006-4-1
积分
75
精华
0
主题
77
帖子
411
9
发表于 2005-11-30 11:23: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学员对国内几位管理咨询专家的点评——曾仕强、莫少昆、余世维

lg1xy——3 p1 r5 T* J. n- A& `- i - z- b, ]8 y: Q- w+ F莫先生的课仅有幸聆听一次,是关于企业文化的。原以为企业文化没有什么新意好讲,但莫先生深入浅出,将企业文化与战略,以及企业文化的各个层面变与不变的细微差异,结合国内著名公司的案例,阐述得无可挑剔,确是于平易处方显出大师功力!至于莫先生的演讲风格,从登台的第一刻起,便如水银泻地、字字珠玑、逻辑严谨,没有任何喘息地征服了台下的听众!可酣畅淋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4

听众

75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5-10-28
最后登录
2006-4-1
积分
75
精华
0
主题
77
帖子
411
10
发表于 2005-11-30 11:23: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学员对国内几位管理咨询专家的点评——曾仕强、莫少昆、余世维

东安—— 6 _- \6 x/ c! l4 D; C" [ 4 L. k( c% g* b0 C; m6 n! Z 7 ]3 h1 h0 @$ h7 x曾仕强的课是很风趣,但不知道讲的是不是笑话,要不要去照着做? % k( N2 X0 R% S ( K! ?$ {0 f5 Y L8 o% w例如,有人问他下级要不要服从上级?这个问题本来很简单,当然要服从了,但他偏不这样回答。他说,上级对不服从的人不会喜欢,但对什么都服从的人也不喜欢。他最喜欢的是该服从的时候就服从,不该服从的时候就不服从的下属。也就是说,领导讲对了就服从,讲错了就不服从,这样企业不就不会犯错误了吗?但是他就没有想到,会不会当他讲对的时候,下属倒在那儿反对一气,而讲错时却没有反对呢?难道他自己就那么无能,可以乱说一通,把难题留给下属?& o+ [; Q( F& C* V6 i! w7 |. X 9 X: f( V5 l( _/ g% ^他说,当下属请示怎么办时,我从来不给他出主意,只是问他你怎么办?他若说不出来,我让他想,等他说了就让他去干。我不给他出主意,那样子多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