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2-1-9
- 注册时间
- 2002-12-7
- 威望
- 0
- 金钱
- 1961
- 贡献
- 17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1978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279
- 主题
- 64
- 精华
- 0
- 好友
- 0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注册时间
- 2002-12-7
- 最后登录
- 2012-1-9
- 积分
- 1978
- 精华
- 0
- 主题
- 64
- 帖子
- 279
|
6楼
发表于 2005-12-28 23:30: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转载] 推荐广商校友D一篇好文章
一、学而不思
论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首先,管理学院的学生,需要学习的不仅是课本上的管理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习管理中的思想,而许多人是在学习完课本上的“教条”之后,就不再去用自我感悟的心态学习更多的“教条”之后的“为什么”(当然,这也跟许多老师在课堂上只讲一些条条框框的“机械理论”而缺乏真正意义的思想启发和引导有关)。更有甚者,课本上的知识都不学习,到了要考试的时候就希望老师“放我一把”、“不要抓我”、“透露点秘料”,然后利用一两天的复习时间断章取义地草草背背几个“考试要点”,图谋个及格便怡然自乐,更不用说“思”了,连“学”都谈不上。
第二,所谓“学而不思”,还指那些只会在课堂之后,做做习题,背背“一二三点”教条以应付考试,以成绩之高为至荣(我并不是批评用成绩来衡量一个人的优秀,而是叙述这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利用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管理中的指导思想和实际中的应用问题,谈到具体问题需要怎么解决和为什么要这样解决时,脑子一片空白。
第三,基本上都统一了“模具观”。所谓“模具观”,就是普遍认为要在同一个模具下印造出来的“陶瓷”才是上等“陶瓷”,而不是同一个模具印造出来的“陶瓷”那是劣质“陶瓷”,是不成气候的,是不务正业的,视其为异类。而那些被认为次品的“陶瓷”,许多确实是劣质到“不学更是不思”,充当了通俗观念下的“玩偶”,反正是破罐子破摔,美其言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而有些却在通俗观念的束缚之外,在“尘世”中把自己锻造成了某一方面的极品(这一类往往是大学中的蠢材,毕业后的天才,不是这里所要分析的)。
第四,没有把大学里的学习心态调整好,基本上沿用了高中时代的“红色眼镜”和“红色旗帜”,喜欢讲官样话,写官样文章。学来的基本知识自己不去思考,等到要用的时候就像以前那样把理论往里套,讲空洞话,写空洞文字,缺乏自己的见解和廉价出卖自己的精神,学到的东西和做过的事情也不去考虑其对自己的真实价值在哪里。
第五,孔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而管理学院的学生,却在管理中所说的“圆”的规则里瞎转,放弃了思考的权力和说“自己真实话”的勇气。所谓“圆”,就是缺乏了读书人的锐气和刚强的辩论力量,在“做事要先学会做人”的破规则里把自己磨得似乎很“圆”,憋得大气不敢喘,遇到什么问题都是唯唯诺诺,很少见到有跟老师辩论的现象。这当中有两种人,一种是为了表示对老师的尊敬而不敢说自己见解的话,这给人的感觉就如张建涛老师所说的“弓箭”一样:“至圆则滑,滑则无力”;另一种是对老师完全地依赖,紧紧抱住“拿来主义”心态,你老师教的我就接受,对与错我不知道,反正到时候考试了就照老师的话答题,准没错。这更是典型的“学而不思”。
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就是:管理,不管是其科学性还是艺术性,都是需要智慧的,而对于课程中的管理理论那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普遍基本规律,并无对错之分,只是看在具体问题的实践中,哪些是合适的,哪些是能引导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人成功的。课堂的学习要求和考试答题的对错只能用来衡量自己的理论认知水平,并不能用来衡量自己理论之外的思考水平。自己的思考水平需要对自己进行管理思想的锻炼和学习,多读一些管理技术之外的大智慧之书,在自己的生活中凭借自己的所闻所见的点滴,去感悟管理智慧的高妙之处,去体察具体问题中实战界对具体问题的战略和战术操作,去品味自身在撇开教条之外能够真正用自己见解性的语言说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话,写自己深入思考后认为有价值的文章,那才是真正的“学而有所思”,否则,学得再多,也只能叫做“不知变通”,是谓惘然。
二、思而不深
常言道:“师父领入门,修行在个人”。而实际上是,师父虽然领学生进入了学问的门槛,但学生并没有充分利用好这个机会好好地深入进去挖掘真正学问的宝藏,是谓“思而不深”。
对于“思而不深”主要有三种学生。
第一种是,在老师布置的作业“论文”中或者期末“论文”中,毫不留情面地贱价出卖自己作为一名“读书人”所起码应该尽到的一点点“独立思考”的精神责任。有些人是略微有些思考,列出一个思路提纲,然后就把大量的资料往里草草填充了事;而更多的人只是最简单地思考了一个“我要写什么题目”或者“我要搜索哪一篇符合要求的文章” 的问题,想好后就到网上找一篇符合老师要求的,然后整篇复制下来,甚至连文章的基本格式都不改,输入自己的名字学号,然后打印、上交、完事、及格,万事大吉。许多老师说,真正是学生自己列出的思路提纲的论文都已经很少了,更不用说是学生自己写出来的了。可见,这种“思而不深”的现象是普遍高等教育上的弊端,并不只是我们管理学院才有了。 |
|